APP下载

传统设计“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小考

2021-06-01林吴楠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装饰

【摘要】皇后之玺是现在所有出土印玺文物类别中唯一的“汉代后玺”,有珍贵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皇后之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印玺设计的代表,通过对皇后之玺装饰、造型、材质等特点来分析其形成与运用的背景及文化内涵,从而得出中国传统设计的设计性,即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国传统设计;皇后之玺;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171-03

【本文著录格式】林吴楠.传统设计“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小考——设计者视角下皇后之玺[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171-173.

印玺在古代一直具有高度的象征性,是作为权贵阶层的身份象征。秦以后,玺开始具备了“皇权”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物化载体,也成为了古代身份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因此,古人在印玺上的设计十分注重印玺实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一般来说,印玺就相当于当下的法人章。总的而言,作为当今唯一出土的汉代皇后玺,它的装饰、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对当下学者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有着巨大的价值。

一、皇后之玺出土背景

1968年9月的一个傍晚, 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村的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当他沿着水渠边的小路往家走时,忽然被土坎上一枚反光的小东西吸引了目光。他好奇地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块四方的白色“小石头”。上面还有一个小动物,下面刻着四个字,好像一个大图章。孔忠良回家以后和哥哥商量,打算磨去章下面的字体,当作玩具。因为没有合适的手段和工具,就想让父亲孔祥发带去西安城里处理。孔祥发本人受到过一些基础教育,在问清楚印玺来历之后,初步判断这个四方的白色“小石头”极有可能是文物,便在第二天将皇后之玺交给陕西省博物馆(今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后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文物鉴定,判定为汉代印玺。再之后,孔祥发便将皇后之玺上交给国家。[1]

经专家测量鉴定,这竟然是一枚用上等的和田羊脂白玉雕刻的玺印。它底边长 2.8 厘米,高 2 厘米,重 33克;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没有任何沁色现象。玉玺上方凸出雕刻了一只螭虎为钮,螭虎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形象凶猛,体态矫健。玉玺的四面阴刻有云纹,底面阴刻着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表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四边面呈长方形,配有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且以阴线框相连。螭虎兽钮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2]至今发现汉玺以装饰上来说,有两种:①素印;②上有兽钮,有装饰。从功能上而言,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种。皇后之玺是至今发现最为久远的官印玺制章。其出土对书法、印式等方面的中国印玺设计有巨大意义。

二、皇后之玺的设计媒介特点——实用价值寓于文化价值之中

皇后之玺的设计媒介主要由自身呈现,主要有几种装饰特点,分别通过材质、造型、花纹、玺钮、印文五个方面来表现。

(一)材质

皇后之璽的材质是新疆和田羊脂白玉,浑身玉质坚硬致密,无沁色现象。玉色纯净无瑕,晶莹剔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古代统治阶级用玺都只能是玉做的呢?显然不是。按卫宏《汉官旧仪》卷上(辑本)记:“秦以前,民皆佩缓,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汉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3]又“太皇太后、皇太子及妃玺皆以金为之,藏而不用”[4]。由此可知,在汉代,一般只有帝后用玺以玉为材质。

一般认为,之所以古代皇帝、皇后的官印往往用玉作为印玺设计的主要材质,原因在玉自身的象征含义。玉在古代传统设计之中,一直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从周代开始,“……周礼……使玉器也被赋予了礼制的意义,成为礼制和最高伦理的物化对象,……”[5]这种说法往往过于重视中国古代传统设计之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忽略了其自身更重要的实用价值。

印玺可用多种材质,主要有“金银铜铁锡、竹木牙角漆”等等。“较女性官印而言私印的数量更为丰富;质地及钮式更为多样质地有金、玉、铜、水晶、玛瑙、木等,钮式有龟钮、瓦钮、桥钮、覆斗钮、鼻钮、穿带钮等”[6]。而选用玉作为皇帝、皇后印玺的材质,不仅仅只是因为玉自身的象征意义,更多是注重玉作为材质的不可逆性。

玉作为矿物质的一种,其质地较“竹木牙角漆”有更好的使用时长,质地坚硬且不易腐坏,易保存;和“金银铜铁漆”相对比,本身在审美价值上玉便有着自身特殊的文化内涵。其次,玉具有不可逆的性质。“金银铜铁锡”即使做成玺,依旧可以融化重铸,而玉则不行。玉成玺后,便具备“石性”,任何一方玉印重刻,其石性表现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一旦玉刻成了玺或其他事物,就无法更改。在古人认识中,不能改就成了不变。而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将皇帝及皇后的印玺看作是一件设计产品的话,这件设计产品最重要的应是使用期限、使用质量的问题。如果印玺因自身质量,短时间内更换,这对于古时候的行政系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对于帝后的权威性以及其自身皇权神圣性,是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而玉自身的“不可逆性”就很好的满足帝后印玺设计的实用需求。所以,《说文解字》中也记载,“以玉为信”。

同时,古代封建统治者们也在玉的“不可逆性”的材料性质之中,寄托了自己“千秋万代,不世基业”的愿望及文化内涵。

(二)造型

玉玺边长2.8厘米,重量33克。

显然,这是一块造型小巧,方便携带的印玺。今天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硬币规格为直径2.5厘米,重量6.1克,皇后之玺便相当于一个一元硬币。 “汉承秦制”,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九年四月,嫪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7]可以看出,在秦汉时期,后玺在特殊时期是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也就是说,皇后之玺是十分重要的,是具有真正的封建权力,并不仅仅只是象征含义。从设计的角度而言,皇后之玺是随时有可能要用的物品,所以必须要被随身携带。这就是皇后之玺的实用价值,对其造型有设计上的要求。

另一方面,皇后之玺造型小巧还与纸张大小的限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汉代,我国就已然有纸张使用。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8]在王菊华与李玉华两位老师的论文《关于几种汉纸的分析鉴定兼论蔡伦的历史功绩》,已然证实汉纸的存在。[9]当时的汉纸,质量不好,纸张版式不大。除了纸张,汉代多用竹简、木牌、帛书作为文字载体。因此,倘若印玺过大,那么在当时那个使用场景来说,是极其不方便的。“官印变大和改作阳文是隋唐官印制度最根本的形制标志。它顺应了纸张普遍使用,而由封泥时代转人钤朱时代的客观要求……”[10]这种观点在孙慰祖老师《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一文之中也得到了印证。

在当代,正式合同也必须盖章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应。而现代的印章往往具备一个特点,即方便随身携带。由此可以看出来,皇后之玺在设计上,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三)花纹

皇后之玺的装饰纹样主要是云纹以及云纹的变体、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在“……汉代工艺美术装饰中,出现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气纹。它以线型的卷舒起伏为表现形式,成熟不晚于战国,而大盛于两汉,其流行显然与神仙思想有关。”[11]当然,云气纹是文化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可这并不代表皇后之玺上的云气纹是全然没有实用价值的。众所皆知,鞋底的纹路是会增加鞋子的摩擦力。同理可证,云气纹刻在皇后之玺四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增加使用者在手持印玺过程之中的摩擦力的,降低失手摔毁风险。

当然,刻在四周的云气纹究竟是古时候工匠有意为之还是妙手天成,鉴于当下研究材料,这恐怕是难以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吧!

(四)玺钮

皇后之玺上凸出雕刻了一只螭虎为钮,螭虎腹下有透空,便于系带穿过佩戴。印钮,亦称“印纽”,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印,指执政持也;纽,印鼻也”。“汉代是印章发展史上鼎盛辉煌的时期,延续了秦朝的官印印钮的等级制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此时无论是篆刻艺术还是印钮技艺发展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备受推崇,是后人学印学钮的典范。”[12]而螭虎纹是从螭龙纹发展过来,本身便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螭龙是我国传说‘龙生九子中的九子之一。螭纹最早出现是在陶器和青铜器的装饰图案中,大约在春秋末、战国早期开始用于玉器的装饰上,最初的螭纹似龙像蛇,到战国中晚期才渐渐地与龙区别开来,螭纹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图案。在我国装饰于玉器上的螭纹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13]

皇后之玺的螭虎钮,在考虑装饰的同时,也兼顾了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使用问题。在汉代,汉人是没有裤子的,更别提口袋了。而皇后之玺这样重要的印玺必然是要贴身随带的,因此,螭虎钮孔是这种需求的针对性设计。同时,螭虎玺钮凹凸有致的造型,也会在使用的实际情况中,起到防滑、增加压强、便于抓取的使用效果(本人曾购买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发行的一比一文创品试验过)。

(五)印文

作为汉代封建权力标志及凭证的皇后之玺,必然要在设计上考虑“真伪”的情况。如何证明“真伪”,多数情况下便需要通过印文来辨明。这就是印文在印玺设计之中的实用价值。潘耀昌先生曾对皇后之玺的印文有过评价:“‘皇后之玺四字在艺术上很是高超。印文的章法很有讲究,其排列与行距十分疏朗大方。‘皇、玺两字较烦琐且多横画,‘之、后两字较简单且以竖画为主。两者呈对角交叉配置,十分得体。从字法观之,字的结体虽以方正为主,与汉印之平方正直格调相一致,然而字里行间仍存笔法的意趣,尤以转折之处更为明显。笔势方中带圆,整体气韵生动,于高雅华丽之中透出端庄之气。”[14]

无疑,印文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这种文化价值却是寓于实用价值之上的。印文的大小、笔画,同后玺的造型一样,是受限于汉代的纸张或是竹简、帛书的大小的。不仅是印文,还有前文所提到的材质、造型、花纹、玺钮等皇后之玺的装饰特点,都充分体现了皇后之玺的设计性——在强调实用价值的设计基础上,再塑造更浓郁的文化价值。

三、结语

皇后之玺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唯一一方帝后用玺,它的文化价值固然是无法估量的。虽然至当下,对于皇后之玺使用者的具体身份仍旧没有盖棺论定,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孙慰组老师[15]、秦波老师[16]为主的,认为皇后之玺应为吕后(吕后,名雉,公元前202年封为皇后)的印玺;一种是以王人聪老师[17]为主,认为皇后之玺在考古学上没有准确的证据证明是吕后的印玺,但可以确定皇后之玺的具体时间。但无论皇后之玺是不是吕后所持,基于设计者角度下的后玺都向后来人展示中国古代传统设计的智慧——是一种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完美结合的智慧。

在当下,我国现代设计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罔顾中国传统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元素,一心只认为“西方的月亮圆”。另一种现象是会借鉴、使用中国传统设计中的优秀元素,但仅仅只是运用其文化价值的内涵,而忽略了中国传统设计是其二者的结合。说到底,现在中国设计依旧围绕“工艺”和“机器”的这对矛盾相持不下。但正如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其著作《日本手工艺》之中谈到:“说起来手和机器不同之处就在于心手相应,而机器没有情感。”[18]而笔者认为,柳宗悦先生所说的“情感”,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不仅是一种“美感”,而是一种“碎片”——是当代中国与历史中国情感上联系的“物质碎片”,还是承载民族历史的“意态象征”,更是当代中国情感上不能缺少的民族向往。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高速化,消费者、使用者也愈发容易发生审美上的疲劳。所以,现代设计应当在借鉴中国传统设计优秀元素的同时,也要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使用价值,只有将二者结合,才会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设计”。我想,这就是皇后之璽在设计学视角下给予我们最大的设计价值。

注释:

①此印系由韩家湾公社狼家沟大队贫农社员孔祥发的儿子孔忠良(一说十四岁,一说十三岁)所发现。

参考文献:

[1]秦波.西汉皇后玉玺和甘露二年铜方炉的发现[J].文物,1973(5).

[2]盛文林.文物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107.

[3]卫宏.《汉官旧仪》卷上(辑本).

[4]范晔.舆服制[M].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68.

[6]刘超.汉代女性印章初探[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

[7]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8]蘇易简.文房四谱[M].北京:中华书局,2018.

[9]王菊华,李玉华.关于几种汉纸的分析鉴定兼论蔡伦的历史功绩[J].造纸技术通讯,1980(1).

[10]孙慰组.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J].上海文博论丛,2004(4).

[11]尚刚.中国工艺美术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5.

[12]欧彦恩.浅论螭虎钮章在当代传承探究[J].东方收藏,2020(10).

[13]鲜仲文.历代玉器螭纹之异同东南文化[J].东南文化,2005(2).

[14]潘耀昌.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15]孙慰组.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J].上海文博论丛,2004(4).

[16]秦波.西汉皇后玉玺和甘露二年铜方炉的发现[J].文物,1973(5).

[17]王人聪.新出历代玺印集释[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

[18]柳宗悦.日本手工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9(6).

作者简介:林吴楠(1994-),男,汉族,福建漳州人,集美大学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装饰
Fast Food Restaurant
小熊当当装饰圣诞树
DIY装饰沙漏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DIY节日装饰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