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地位研究

2021-06-01王波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究

【摘要】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作用和需求日益突出,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加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文学创作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对于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成效、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地位相关问题。

【关键词】幼儿文学;学前语言教育;价值和地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123-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波.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地位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123-125.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语言的重要载体,幼儿文学直接影响学前语言教育效率与水平。幼儿时期是个体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幼儿文学教学在丰富幼儿词汇储备、引导幼儿精准掌握发音技巧和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下来,谈谈对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幼儿文学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而兴起,顺应了幼儿教育发展潮流,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幼儿文学载体丰富,如童谣、童话故事、戏剧、小说,等等。且幼儿文学语言是基于幼儿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运用的,具有诗意、趣味性强,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文学有利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是个体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擅长模仿。童话故事、幼儿小说等通过荒诞的情节、具体的形象以及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与热情。基于此,在幼儿教学课堂,幼师多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以童话人物、情节为载体来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幼儿在具体游戏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有利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幼儿文学以情景语言为主,符合幼儿形象思维需求,引导幼儿在阅读时实现语言与情景的融合,在反复阅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利于提高幼儿理解能力。幼儿年龄小,一直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那些抽象、晦涩的理论概念。从目前来看,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都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理论知识的,在循序渐进中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如在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精神时,单纯的理论灌输幼儿多无法理解,幼师多通过《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乌鸦坚持不懈地叼石子,最终才喝到水的道理,教学成效显著。

有利于培养幼儿语言创造力。丰富的词汇语言储备是幼儿进行语言创造的重要前提,幼儿文学对于幼儿群体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魅力,幼儿在与文学人物进行对话时,能够储备大量的语言词汇,与其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断增强幼儿的语言创造力,提高文学修养。

二、新课改下,学前语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语言教育采用小学教育模式。虽然我国各级教育体制深入改革,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现阶段,不少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不当需求,在幼儿园就开始小学教育,幼儿教学课堂以讲解汉语拼音、数学计算以及英语知识为主,这些知识本应当是小学阶段才进行的文化课知识,甚至少数民办幼儿园直接将幼儿园打造成小学班,开展小学教育,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理念以及幼儿实际需求,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忽视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幼儿园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了简单的人际交往,3—6岁的幼儿爱讲话、问题多。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且语言也是模仿为主,语言交流需求旺盛,需要幼师和家长为其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与平台。但是,不少幼师与家长为了提高幼儿应试能力,多侧重于讲解汉字拼写、数学计算等知识,忽视了引导幼儿多进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严重降低学前语言教育效率与水平。

错误地将学前语言教育视作一个独立模块。很多幼儿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理念,多以语言教学应试教育目的,将语言教育孤立起来,缺乏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尚未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成果,打击了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散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幼儿整体教育效率与水平。

尚未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一直以来,幼师作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课堂,没有尊重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幼儿被动接受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只能按照幼师的指示进行,语言教育缺乏民主性、有效性,不利于幼儿语言教学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三、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应用的具体对策

(一)通过童话故事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众所周知,童话故事是幼儿文学作品重要题材,拥有广泛的幼儿受众群体。大部分童话故事中都塑造了生动、具体的角色形象,为幼儿塑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虚拟故事世界,輕松欢快,幼儿容易理解。从大量的幼儿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童话故事,幼儿多以“听”为主,西方幼儿教育发达国家侧重于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童话倾听能力,大部分幼儿园中都配置了大量童话书籍、耳机,引导和鼓励幼儿边读边听童话录音。新课改下,我国大部分公办幼儿园多以幼师讲述、讲解为主,注重激发幼儿听故事、读故事的兴趣与热情。由此可见,幼师应注重遵循幼儿语言特征和规律,将美好的童话故事分享给幼儿。但是,幼师在讲解童话故事时,应渗透各种语言技巧。如,在讲解《三只小猪》这个故事时,幼师可先提出问题:“猪妈妈为什么要让三只小猪离开家?”给幼儿预留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在讲述完故事内容以后,幼师可以继续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想故事内容,巩固记忆,并能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或者再让幼儿听一遍故事录音、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在听和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此有利于引导幼儿全面、深入的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这则故事是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乐于助人,且不要过分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方能实现长远发展。

(二)通过儿歌培养幼儿读的能力

儿歌、童谣的音乐感、时代感很强,旨在利用押韵、重复循环的短句,节奏鲜明的旋律让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儿歌、童谣这类文学题材时,幼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读的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在指导幼儿读、唱儿歌时,引导幼儿掌握节奏感、咬字清楚。动作结构合格,让幼儿充分感受其中的韵律感。其次,作为幼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教学准备阶段学习这些儿歌的内容、内涵,把握情感体验,正确区分其中的角色,如此才能在课堂诵读儿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童谣故事中不同角色情感层面的变化,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在讲解《小熊过桥》这一儿歌时,歌词中涉及小熊、鲤鱼等不同角色,且这些角色拥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小熊独立过桥时胆怯、恐惧,不敢自己独自过桥。后来在鲤鱼的鼓励和帮助下成功过桥,且对鲤鱼投去感谢、感动的笑容。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直接理解儿歌的表面意思,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不能领悟小熊最后的笑中蕴含着“感谢”“感激”的情绪,进而无法理解儿歌的真正情感内核。基于此,幼师在进行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幼儿年龄特征、心理规律,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幼儿在面对困难时,第一反应就是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这与《小熊过桥》这首儿歌中小熊的做法一致,基于此,幼师在讲解儿歌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帮助幼儿更快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中,进而在具体的儿歌情境中切实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情感需求变化,并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掌握儿歌的思想内核。

另一方面,幼师在讲述儿歌童谣时,应突出展示语气语调的变化,并配之肢体语言,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有效性,在学习中切身感受儿歌的乐趣。其次,幼师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对儿歌童谣树立正确的认识,产生系统、全面的理解,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描述儿歌童谣的情境,并利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来全面展现这些儿歌童谣,最终发挥幼儿文学作品在学前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三)通过绘本培养幼儿看的能力

学前儿童绘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字、图片教育素材,且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是幼师还是幼儿都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喜欢在教学中运用绘本素材。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幼师讲解绘本知识时,多以讲解图片素材内容为主,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挥,无法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作用,大大降低了应用效率与价值。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幼师应一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作用,幼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幼儿创造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联想绘本内容,让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以幼儿的视角和思维去思考、去想象,在培养幼儿看和联想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健康成长成才。如某一绘本描述了猫妈妈和宝宝睡前情景,画面营造一种温暖的情境,直接展示猫妈妈对宝宝的爱护,且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吸引幼儿学习注意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基于此,幼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思考、阅读的空间,且幼师要全程参与、跟踪幼儿的阅读、看的情况,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对幼儿加以指导,进而确保幼儿能够全面领悟绘本画面情感。但是,幼师切忌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幼儿,还要注重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进而能够与绘本画面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幼儿文学教学应符合幼儿语言理解水平

集中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认知。相比正常的成人文学语言,幼儿文学语言具有特殊性、年龄性,其中,反复修辞手法价值明显。反复修辞,具体来说就是重复某个词语、语句的修辞手法,旨在发挥强调的作用,集中幼儿学习注意力。如“我今天看到了两个双胞胎,一个是女孩,另一个也是女孩。”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尚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且无法全面掌握逻辑关系,多存在以偏概全、通过个别事物来概括这类事物的特征。不难发现,幼儿的形象思维方式决定了反复修辞手法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简言之,成年人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但幼儿却只能细致各个展开,形象思维明显。

较强的语言韵律感是幼儿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贪玩,多喜欢用叠词表达,且喜欢韵律感强的语言、文学作品。一直以来,大部分幼儿游戏语言的韵律感都很强。如美国幼儿园中有个十分受欢迎的、具有固定韵语的游戏:“小绵羊、小绵羊,看看我有几只角?”其实,这类游戏在我国各大幼儿园游戏教学中也有所运用,如“小羊,小羊,几点了?”二者语言结构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语言规律、兴趣爱好,且大部分幼儿对这类语言游戏都十分感兴趣,尤其对押韵、规则性强的语言游戏十分感兴趣。幼兒置身于欢快的语调、明显的节奏以及优美的语言中,进而能够切身感受到幼儿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在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文学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

四、结束语

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学前语言教育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幼儿园应正确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和地位,认清学前语言教育现状,并积极利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利用儿歌童谣来增强幼儿读的能力、利用绘本来培养幼儿看的能力,且在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幼儿年龄特征、语言规律和语言理解水平等实际情况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布威海丽且罕·库尔班尼亚孜.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地位[J].信息周刊,2019(33):1-2.

[2]霏鲁热·普拉提.幼儿文学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语文建设,2016(6):5-6.

[3]何芙蓉,胡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M].重庆:西南交大出版社,2013.

[4]谭雪莲.基于实践运用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探索——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语言教育》《教师口语》课程的整合[J].岁月月刊,2011(12):84-85.

[5]叶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与《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融合式教学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6):139-141.

[6]顾晨华.学前儿童文学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34-35.

作者简介:王波(1980-),女,汉族,贵州织金人,本科,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