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

2021-05-31李婕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李婕妤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论和实践证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是对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客观尊重,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入解读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以增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学理性和有效性。

[關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06-02

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对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客观尊重,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入解读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以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学理性和有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之所以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根本原因在于实践观是马克思对物质世界、认识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原则和逻辑起点。

马克思借助实践观才得以实现哲学认识论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上的根本性变革。马克思也恰恰是从实践角度出发来看待和理解认识的主客体以及实践活动的发生条件等整个实践环节,从而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根本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都离不开实践。那么,作为运用马克思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政课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符合马克思实践观的逻辑规律,还符合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从社会实际和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理解理论知识,并掌握运用理论成果来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强化理论认识,增强获得感和满足感,还能够感受到思政课的深度和温度,从而达到思政课“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主要在于它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还致力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不断进行理论升华的结果。由此可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要素。因此,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理论和实践证明,开展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要求,符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二、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在高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充分调动学生政治理论内驱力的需要

从教育教学的原理出发,最主要的是激发学习对象的学习内驱力。因为,内驱力会让学生自发地不断追逐自我的成长,不断让自己向着目标靠近。内驱力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知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因此,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培养起来了,自然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思政课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从社会实际出发,内容丰富、方法灵活且感染力强,能够挖掘学生的“痛点”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个体的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如此一来,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生动具体起来,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释疑解惑的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社会阅历较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难免肤浅和片面。思政课教学如果依旧采取“填鸭式”灌输,从理论到理论,很难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真正认同,更谈不上信仰。如讲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四个全面”部分时,总有一些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持怀疑态度。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认为全面脱贫的目标不可能实现,而家庭较富裕的学生则认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没有那么艰巨、繁重。因此,从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方面来看,开展实践教学显得必不可少。

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现实,开阔视野,亲眼见证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更加充分地理解我国社会目前的国情和主要矛盾,感受到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及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这样学生既看到了社会向前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社会主流,又看到了当今社会仍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从而在亲身体验中深入思考,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方法分析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三)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学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需要

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学生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以下五方面的特点,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因此,思政课要在学生的头脑里开发建设愈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做好传统思政课堂,还需要做好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加以延伸和拓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内化理论教育,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尝试结合地域特点和社会热点,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在家乡或农村进行调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会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重复几次,学生会逐渐掌握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提升他们创新创造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尝试将思政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找准方法和对策,从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思政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注重发挥思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教学名师,组建一个优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注重在具体教学中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主题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内在说服力,增强对理论的研究阐释,以理服人,让思政理论能够真正彰显出自身魅力,深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教学的外在感染力,用鲜活、生动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参与课堂,做到思政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将学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之后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实现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的双向流动,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

(二)借助智慧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引发巨大变革。高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可以尝试将基于腾讯QQ群课堂、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的资源应用到思政实践教学中,形成教学合力,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与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借鉴,要有效地将智慧教学手段与思政课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去参观红色教育场馆、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同步使用“学习通”软件现场直播给在学校教室的学生观看,从而解决部分高校,尤其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场所局限于学校的问题。

(三)构建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结构、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教学系统。

首先,实践教学的结构体系主要由教学资源专题模块、实践专题模块、互动专题模块、评估专题模块和机构设置专题模块构成。其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是要为受教育者呈现一些内容,涵盖实践教育的理论教育部分,同时,还要保证理论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衔接。最后,实践教学方法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分为理论学习法、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动手操作法、迁移学习法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340-341.

[2]曹富雄.科学学习观视野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基于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实践探索[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10).

[3]曹富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三维价值诉求[J].东南大学学报,2013(1).

[4]刘宁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时代诉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李英,柴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