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时期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2021-05-31陈景玲曾守群严培晶林庆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化评价

陈景玲 曾守群 严培晶 林庆云

[摘           要]  特殊时期高职教育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落实“互联网+教育”,各校积极改善教育原有形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针对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结果显示虽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未来,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仍然需要各方合力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38-02

突如其来的特殊时期让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冲击。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通过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是特殊时期的重大举措,改变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和根本面貌。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给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助推了近年来一直倡导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问题提出

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教学,情绪调动、情感变化、互动交流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利用都受到了深刻影响。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状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注意与解决的问题?如何总结和反思应急状态下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如何促进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我校111名教师开展了匿名调研,以期对未来信息化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决策咨询。”[1]

二、我校特殊时期信息化教学的分析和评价

(一)调研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

在参与调查的111名教师中,女性教师占75.68%,参与调研的大部分教师为中青年教师,职称以中级为主,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占78.38%。

2.教学工具的选择、关键因素分析

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是对教育战线所有工作者的一次大考,对教师的考验尤为巨大。我校46.85%的教师没有尝试过任何的信息化教学,大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准备思路完成授课,缺乏对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99.1%的教师选择电脑,平板电脑及其他设备的使用不足6%,说明新型移动终端在教学应用方面相对较少。[2]

(二)教学措施及方法

为了保障课程如约进行,我校教师各显神通,玩转各大教学平台,搭建美轮美奂的“空中课堂”。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86%的教师选择直播教学。对于平台的选择,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钉钉位居前三,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平台相对更稳定且可以实时录屏,课后可以回放教师的讲课内容,学生可以随时复习。面对缺乏教材及数字资源,大部分教师选择提供教学课件、录制微课速课、上传学习资源、提供电子教案等措施。

(三)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不能面对面,教师对学生在物理空间中的强制约束力会降低,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我校在线教学的学生签到率一般为90%~100%,但是参与在线教学互动的学生数量却不理想,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智能终端在线而人不在线。因此,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活动的合理化设计和挖掘平台的信息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存在困难

关于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63.96%的教师表示平台不稳定;63.06%的教师表示无法及时观测学生学习效果;40.54%的教师表示师生互动难以开展,效果不佳;36.04%的教师表示平台操作不熟练。未来需要培训和强化的能力方面,位居前三的选项是加强师生互动技巧、教学平台和辅助工具使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信息化教學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使用信息技术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律性,这也影响教学交互性和投入度。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监控和环境氛围中学习,而在线学习是自控性学习,没有了教师和环境的约束,易出现假装上课、假装回答、假装互动等不可控现象。而且居家的环境还有很多干扰因素,如手机、新媒体、家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专注力。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不足

虽然国家和学校层面一直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但是从此次特殊时期反馈的结果看,部分教师仍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单项传递,缺乏课程设计理念,不能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熟练在线教学软件的功能,无法对在线教学数据进行分析。

(三)平台和资源较为混乱

信息化教学的平台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网络流量的高峰期,容易出现卡顿、信号不佳等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在线教学本身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要求比线下要高很多,包括影像的清晰度、语音质量、教学互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都难以把握。

(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服务于教学决策。虽然我校意识到需要师生互评,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只停留在教师今天是否开课、是否网络顺畅等客观条件上,忽略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评价。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更强调最终的学习结果。因此,整体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略显单调和片面,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四、启示和建议

“互联网+教育”是一次教育技术的革新,它带来了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本文主要从学生管理—教师成长—学校保障三个维度阐述建议。

(一)学生管理

“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用户体验,“互聯网+教育”的模式也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作为教师和辅导员,要倾情倾心倾力帮扶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做好学习监督员。在班级中,进行必要的组织与干预,细致安排学生干部做好学习情况摸排、提醒和反馈,让每个学生有表达意见的渠道,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3]

(二)教师成长

1.加强与学生的联结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通过加强与学生的联结,让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认可知识是有意义的,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设计了处理师生关系的三层联结。第一层情感联结,需要教师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第二层课堂联结,通过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第三层知识联结,把所讲的知识内容生活化,回到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

2.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实践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教学能力的增长是动态、持续的过程。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而融合生成的。[4]教师需要克服畏难情绪,不断研究信息化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资源学习知识,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推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5]其次,教师还需要提高互联网数据分析能力。基于网络教学发生的场景,可以利用平台记录的客观行为数据和状态数据构建测评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价、诊断、预测、干预,形成适应性、自动化的学习监测体系,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撑。[6]

(三)学校保障

1.对信息化教学的正确认识、指导实践的开展

学校是教学的组织者,要积极应对、做好教学管理顶层设计工作。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统筹组织好教务处、人事处、教研部门,促使各部门合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并借此机会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教研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教务部门及时总结并推广特殊期间在线教学管理与评价经验,科学制定信息化教学工作量;人事处组织各类信息化教学培训和评选活动。[1]

2.合理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呈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多元化。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和监督者。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的评价指标也应该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指标有: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方法能力、学习效果。

3.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更新的。学校可以组建以校为本的“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研修共同体,分层、定期开展研讨会,尽可能覆盖一线的教师,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打破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公开课、优质课、信息化教学的比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助推学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AI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变革将走向线上和线下的融通整合。[7]学校和教师都要以此为契机,探索与改进教学模式,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不断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汪桂琼,鄢春苗,胡进雨,等.抗疫期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3-7.

[2]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6):12-19.

[3]刘小文,杨舟,张娜,等.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以浙江省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41-44.

[4]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5]丛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98-102,137.

[6]郑勤华,秦婷,沈强,等.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0(5):34-43.

[7]谢先成.“后疫情”时期教育变革迈入“双线”融合新常态: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J].教师教育论坛,2020(6):4-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信息化评价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