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情境设计

2021-05-31刘春苗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立德树人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可以借助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享中提升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互融共生。情境探究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学习情境;思政复习课;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8-0050-04

【作者简介】刘春苗,江苏省兴化中学(江苏兴化,225700)教师,一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当下不少高中学校的思政课在高二学年结束前就完成了新授课任务,高三一年主要是复习备考,大量做题和考试,忽视了思政课的德育功能。事实上,高三思政复习课教学必须强调立德树人。高三复习中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教给学生应试技巧,配合大量做题、检测是教学常态,但我们也要清楚,知识教学是为素养服务的,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

我们可以借助于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享中提高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互融共生,从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疫”之歌。笔者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复习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一、坚持底线思维,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公民重要的素养,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公民的法治意识。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时事以及思政学科学习目标,设置以下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情境一]

2020年3月5日,湖北省潜江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近日,我市网民微信群及“西瓜视频”网传“我市要进入‘清零严打状态,3月6日起暂定10天不能出门,各大超市、菜场将被封闭”等不实言论。经查,3月4日,我市居民熊某某(男,46岁)以“湖北潜江3月6号起封城10天,所有人不准外出”为题,自制短视频在“西瓜视频”播发。同日,我市居民朱某(女,30岁)凭主观臆断在微信群发出“6号开始严封,买菜都不行,一直到21号”等不实言论。经公安机关核查,以上信息皆为二人编造的不实信息,熊、朱二人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市公安局已依法对熊某某、朱某予以处罚。警方提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发布信息、言论应遵守法律法规,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警方将依法查处,绝不姑息。希望广大网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建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此时可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熊、朱二人为什么会被处理?你怎么看待警方的处理?第二,疫情期间,如果你在网上看到潜江熊、朱二人发的不实言论,会怎么做?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从而凸显思想政治课价值引领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面临重大公共事件时,要坚持合法、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引导他们理性应对社会公共事件,正确面对错误观点,让他们在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真正明白作为一个公民的行为底线是遵守法律。此情境的创设,强化了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法治意识。

二、积极理性参与,强化责任担当

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广大青年学生需要积极响应号召,积极理性参与,强化责任担当。笔者设置情境探究题如下。

[情境二]

可敬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来到重灾区,经过上岗培训后投入到乡村进行科普宣传。来到定点医院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就诊人员进行引导,维护就诊秩序,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擦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承诺。此刻此景,我们应该向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人们致敬!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谈的最多的就是“逆行者”。“逆行者”成为2020年排名第一的网络热词,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大学生、快递小哥等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财产,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阻击疫情的壮歌。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引导学生关注疫情进展,要求学生不仅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而且劝说自己的亲戚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年不串门,出门戴口罩,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教师可通过此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实现价值内化,做到知行合一,培養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三、监督公共权力,增强政治认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纷纷启动一级响应,防控疫情、抗击疫情,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师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监督的价值,增强政治认同。

[情境三]

医疗支付“零负担”,彰显国家担当。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就当前疫情防控所作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医保局结合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等地疫情防控形势,全面梳理工作进展,进一步研究加强患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工作,抓实抓细,确保患者决不因费用问题耽误救治。

据此,引导学生讨论:第一,你所在的地方政府针对疫情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第二,如何看待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关注政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疫情抗战中政府的担当和作为,从而了解政府作为与人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机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提建议,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第二个问题是回归课本理论,让学生在占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提升认识,理性思考作为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自己与政府的关系。政府通过履行职能、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一方面对公民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方式,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政府决策,另一方面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等途径监督政府的行为。

陶行知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3],培养政治认同,教师首先要注意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材料,獲得政治认知。疫情防控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亲历者、践行者,他们关注政府作为、关注疫情信息,教师将学生经历的重大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政治认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政治情感,最后获得政治认同。

四、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科学精神

新冠病毒的产生和扩散,促使人们不断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就需要在思政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针对此目标,笔者设置情境如下。

[情境四]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社会反思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当下,这一纪念日格外引人注目。专家说,病毒无处不在,人身上有,动物身上也有,人身上的病毒一般不害人,动物身上的病毒一般不害动物,就怕病毒跨界,最好的预防就是别招惹它们。滥食野生动物就是没事找事,就是为病毒搭建兴风作浪的桥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野生动植物共享美好的地球家园,才是符合生态文明的相处之道。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遏制滥食野生动物之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从疫情暴发引发的思考出发,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伙伴、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疫情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学会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唯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科学精神的培育不是灌输出来的,而是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生成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批判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看到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4]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在创设某个情境时,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可以侧重于核心素养的某个要素,但不要孤立地去考虑某个要素的落实,而应该考虑到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互融共生。

如在本文的“情境一”中,创设此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提升了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素养。在对事件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采用辩证的、批判的思维分析问题,知道了哪些行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哪些行为违背社会发展需要,情境对话教学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就包含了“法治”,学生通过围绕此情境的学习,会崇尚法治,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政治认同素养就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唯有巧设情境,将生冷抽象的知识获取置于有问题的情境探究之中,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2]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N].光明日报,2020-03-17(01).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立德树人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