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畜禽养殖专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2021-05-31魏云梅
魏云梅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原则就是为社会培育实用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才能为社会提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农学类的中职学校,畜禽养殖是较为传统的教学内容,随着畜禽养殖从农户散养到工厂化集约养殖规模化养殖的转变,教学理论要与时俱进,教学实践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就需要搞好课程开发,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畜禽养殖;课程开发;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5-0098-02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农学类中职学校的畜牧养殖课程是专业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教学为实践服务,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开展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很有必要。不断创新“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根除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陋习,深入研究教学实践需求,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成果,才能把实践引入课堂,真正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一、传统中职畜禽养殖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缺陷
(一)教学安排不协调,理论课多,实践课少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从传统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安排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没有畜禽养殖实践教学,同时,大多数学校没有养殖场或者教学基地,教学实践课几乎不存在。
(二)教学方法、方式讲多做少,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养殖畜禽必须从种苗的哺育,到成年畜禽的饲喂,有全过程的了解,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对理论知识有需求,过多地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不接触畜禽,那就跟背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一样,枯燥无味,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学了一些知识点,学生也不知道在哪里运用,等毕业到了实踐当中,要用到知识时,还需从头学起,所以当前简单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较低。
(三)教学教育结构不完善,设施落后
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供学生观察、学习和实习,畜禽养殖圈所与实验室、课堂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完善的教学机构。现实情况是职业学校大部分缺乏自己的养殖场地和实验室,供学生实践学习的设施很缺乏,教学结构比例失调,很不完善。
(四)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低,很少有科研带头人
职业教育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教研活动,跟普通中学相比较,教师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研究水稻必须下到田里,电脑上不长水稻,长出来也不能吃。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大部分应为学科带头人,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比如猪的饲养,必须知道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各个阶段猪的饮食习性与疾病形成的原理。断奶仔猪与保育猪之间,有个断奶综合征,是世界性难题,由于处置不当,仔猪断奶后就会腹泻,以致骨瘦如柴,萎靡不振,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40%。究其原因,引起仔猪肠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猪瘟、伪狂犬,还有饲喂不当等,各个地方由于环境不同,原因也因猪而异。教师没有这样的专业经验怎么能教好学生。各个中职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加上待遇低,因而,许多教师就丧失了事业心,很难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更不要说科学发明和科研成果了。
二、中职教学开发“理论+实践”专业课程的具体做法
(一)从教研层面,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实践经验又反过来丰富理论知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断开,不可替代。以养猪为例,仔猪断奶后有一定比例的仔猪就会腹泻,很快死亡,是母猪生产提高成活率最大的障碍,也是养殖场损失较大的饲喂环节,国际上统称为断奶综合征。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南方、北方和西部山区等不同的区域,产生断奶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就北方多数饲养企业技术人员多年的观察,断奶仔猪腹泻以致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猪瘟、伪狂犬等猪病预防不到位,另一方面饲喂的方法也有问题,仔猪从喝奶到吃饲料,肠胃适应也很重要,有些技术人员采取断奶后喂食稀料,用专门的教槽饲料打浆饲喂,10天或者半月,能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有效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较高的风险。这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在理论课上是学不到的,只有带领学生蹲守饲养圈舍,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心贴心地交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认识畜禽的患病风险和控制预防的药物疫苗,从课本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名词,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医药疫苗是固体颗粒还是液体,才能了解用药时间和防疫关键期。所以说,教务安排上,要把实践课作为重中之重,不仅增加课时,还要增加实训活动,学校没有养殖场地,可以与社会上的养殖场或者相关企业联合办学,把养殖场地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养殖场地让学生认识饲料的种类、成分和饲喂方法,认识疫苗的种类和预防专业技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从实践中,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认识养殖业,认识市场需求,了解经营养殖有一定的风险,要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也能理解理论建立的难度和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教学质量会迅速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与普通教育教学的区别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中职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就畜禽养殖专业来说,教学畜禽养殖方面的理论知识方面可以课堂讲解,也可以上网浏览,可以小组探究,也可以通过观摩考察来丰富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方面,可以进企业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也可以向饲养员拜师学艺等等。“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点与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偏爱,喜欢哪种方法,就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氛围,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放办学,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可能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是为市场服务的工具。一方面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落后,另一方面社会上养殖企业更加渴望人才和相关的养殖技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引进社会企业入驻学校,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科研经费,使“理论+实践”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具体化。学校的实验室与动物医院、养殖企业的实验室建在一起,明确专业技术能力很强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实验室的教学和企业的沟通,把理论知识点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1)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做好校企联合办学的有效指导,使优惠的财政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等企业,根据人才需求状况,与学校及时沟通,完善相关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3)中等职业学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引进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课堂、实验室、动物医院、养殖场形成一体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4)重视实用科研活动。畜禽养殖最大的风险就是种苗死亡率提高。这是养殖企业或者广大养殖户非常头疼的问题,畜禽从幼苗到成年,再到配种、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期间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全是投入,没有收益,如果产仔成活率不高,就等于前期的投入全打了水漂。因此,学校应该端正教学实验方向,把广大养殖户、养殖企业最直接、最具体的要求作为科学实验的重点,力争解决问题,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满意度,使社会需求直接转化为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创新,可谓“一箭三雕”,学校、企业、科研单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减少短板,使教研成果、经济效益和教学改革都取得较大进展。
(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现阶段,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低,教学水平不高,因此,中职学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和教学实践的需要,通过引进、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思想纯洁、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以保障教学需要。(1)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把愿意干、想干的留下来,把不想干的教师介绍出去,谋得更好的发展。(2)组织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技能。(3)聘请饲养员、养殖企业的技术员与教师通过课题组合,形成“实践+理论”的强强联合模式,共同创造因地制宜的教学环境。
总之,中职畜禽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模式的改革,适应办学规律和市场需要,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教育主管部門、学校和社会上的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等,从社会层次来看,都是综合性职业教育教学的不同分支,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强强联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更好地巩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因此,中职学校要对“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去伪存真,发扬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朝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与策略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6):47-48.
[2]郑凤仙,张伟.中职畜禽生产专业《经济动物养殖》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213.
[3]梁桂.中职《猪禽场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12):65-6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