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顶岗实习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05-31郭燕
郭燕
[摘 要] 随着工业进入第四代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的提出,需要有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现代工匠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使命,同时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然而,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表现出烦躁、自我管理不强、倦怠、对工作不能坚持的状态,有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校企合作应当通过有效途径使学生养成一种脚踏实地、专注持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匠人精神。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师资队伍;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5-0010-02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我们应该全面地理解它。我个人认为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高超,更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用心干活、用心经营,不断提高自我、追求匠人的状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是热爱和快乐
热爱你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内心的幸福,并不能用金钱来替代。例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必然要接触钳工工种,这也是比较辛苦的一个工种。以前在企业有“万能的钳工”的说法。做一个钳工并不难,做一个好钳工并不易。怎样才能成为好钳工:(1)必须要非常喜爱钳工这个行业。(2)必须经常自觉学习与钳工工作有关的其他知识(干到老,学到老)。“当工人就要做最好的工人!”是李会东的座右铭,比赛中,李会东加工出铣键槽的光轴让评委称赞,手工加工出难度极大的12×120键槽,与机铣相差无几。对自己行业的喜欢,乐于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二)工匠精神的第二要素是坚持求精,追求极致
故事一:侯友平从刚刚入职干钳工这份职业,到现在成为钳工能手,他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在加工产品时要求自己不出一件废品,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公司某型号科研零件机械加工存在加工周期长、壁薄变形、尺寸超差等问题,侯友平对此进行了工艺创新,自制专用夹具,整合优化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工效也提高了2倍。
故事二:痴迷磨刀技术的“洪疯子”,他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白天空余时间磨刀,晚上学习研究书籍。多年积累,他磨出的各种刀具有上千把,适合加工各种零部件。他磨出的刀具粗糙度好、精度高,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光亮、平整,并且刀具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专业领域的不断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工匠精神的第三要素是忍耐,吃苦耐劳
从事机电专业的匠人,工龄长达30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很多人对于这种“枯燥”的长期工作坚持不住,短时间里找不到自我成就,往往就放弃了。顶岗实习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机电类的学生需要进行在校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再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目前,顶岗实习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的培养效果,影响企业对学校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中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嫌苦嫌累、迟到早退、做事不仔细、不按手续请假等问题,学生缺乏工匠精神,极少留下聘用,就业指导很难开展。
培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匠精神”,是职业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现状
企业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更看重员工的爱岗敬业,对岗位不断探索,自我要求进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引领,符合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符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然而,一直以来,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方面,多以理论课堂加入实训项目,以技能大赛为主要方向,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造成目前职业院校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一)学生就业的岗位不能与专业对口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往往是进行单一的岗位工作,学生在单一的岗位中不能进行轮岗,企业更多是从中职找到一批劳动力,解决用人问题,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员工一样,并没有培养、教育的责任。在企业实习中,往往不能从事对口的工作,那么顶岗实习的质量就降低了。
(二)缺少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当前,技能至上的职教思想要重新审视,教育要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培养只是一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往往从事的工作是单调反复的,被安排工作岗位也是随机的,而技能大赛中的知识用得少之又少。学生进入企业,已经由学生转变成了员工,这一角色的转变,则意味着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考虑企业效益。企业有自己的用人规章制度,譬如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旷工,不能不佩戴胸牌等。这些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那么,企业没有义务去教育、教导。学校在教育方面应提前培养好学生的基本素質,做好对接工作,让学生在校就能了解今后的工作须知。现实中,学校都过于重视技能,而忽视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中职学校必须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又培育学生有利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工匠精神。
(三)企业不是培养、教育的单位
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像老师一样教育、教导学生,学生犯错了给一次一次的改过机会,单位就是用人和不用人,用可用之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人。学生在上班期间犯错,多以扣工资、奖金处理,严重的甚至开除。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请假不按流程处理,我行我素,有问题不会与老员工沟通,总觉得老员工应该跟自己说清楚,不能虚心从别人那里学习新本领,对企业没有认同感,觉得陌生,开除也无所谓,对工作不珍惜,不服企业管理,总觉得企业管理不合理。企业对待顶岗实习学生没有教育的义务,企业更多是看中盈利。
三、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实现路径
(一)建设校园工匠精神文化
中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又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方式。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站、宣传橱窗、横幅、电子屏幕、教室板报等都可以有效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浸润在富有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推选典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实训老师,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展示,让学生感受实训老师的榜样力量。在班会课及课间,定期给学生播放《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弘扬工匠精神的纪录片。
(二)把握实习实训的关键环节
对于中职机电学生,在校内实训实习,是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在实践中。个人觉得,需要加长实训时间,同时加强对实训学生多元评价,工件做得精确的,我们需要表彰;实习期間肯吃苦耐劳的,我们也要肯定;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整洁、整顿的,我们也要给予表扬。这些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另外,在教学环节,应该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企业来校讲解,介绍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今后学习的方向,应该储备什么技能和理论知识,才能顺利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尽量安排学生去参观企业,去企业实习,在企业实习中学习真正的企业文化,为今后顺利进入企业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培养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教师只有自身具备爱岗敬业、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学生安于本职工作、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教师的工匠品质会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用崇高的师德感染学生,提高自身的工匠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学生追求工匠精神。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出去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挂职的机会。
(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做好学徒制培养
职业院校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来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要经常举办各类校级技能大赛,并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向省赛、国赛努力。学生凭借各级各类大赛平台开阔视野、磨炼工匠精神,既提升了综合能力,又历练了敢于创新、团结协作、不畏强手、积极应变等多项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素质。
(五)顶岗实习对应专业开展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毕业之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顶岗实习不同于在校内的学习,它是直接让学生进入社会,踏入企业,了解专业发展。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其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所有职业院校必经的教学模式。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专业对口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机电类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应与在校实习项目紧密联系,譬如车工训练、数控训练、测绘项目等,这样学生在企业才能找到专业感,有目标性,自己也能顺利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学校不能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会打击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热情,打击学生就业的信心,达不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不能将顶岗实习当成简单的就业工作。
(六)做好校、企、班主任的直接联系
时刻关注学生的顶岗表现,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对实习表现给予正面引导,加强班主任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当学生进入企业心里有困惑时,能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引导,顺利适应企业顶岗实习。
四、结束语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现代工匠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使命,同时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要求。然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烦躁、自律性差、倦怠、对工作不能坚持的状态,有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校企应加强合作,通过有效途径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专注持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匠人精神。
参考文献:
[1]梅洪.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25):79-81.
[2]周书华.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