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改革实践
2021-05-31徐静闫凤鸣陶文辉朱志鑫李波滕跃民
徐静 闫凤鸣 陶文辉 朱志鑫 李波 滕跃民
[摘 要] 育人是学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专业课通过课程思政改革,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成为专业教师的又一重要育人途径。指出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以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为例,探究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阐述采用“三寓三式”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做法、教学效果及几点思考建议。
[关 键 词]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思政;“三寓三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69-03
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各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2017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指明具体做法。从2014年起上海率先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2018年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获得上海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全国高职界唯一的课程思政国家教学成果奖,为全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一、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后期,身体有很强的可塑性,心理却不够成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普遍存在上网成瘾、学习习惯差、人生目标不明确、组织性纪律性淡薄等不良问题。
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抓住实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转变学生的思想上想办法,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而这个办法就是进行思政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才能入耳、入脑、入心,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最佳”。所以高职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既能在思想传播中体现专业知识底蕴,又能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既能推动学生理解和领会专业价值,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二者互融形成同向育人价值。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据统计,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因此,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接受课程思政建设这一重要任务,有效利用好专业课教学这个“主战场”和专业课课堂这个“主渠道”,推进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和做法
(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厂三大主要设备之一的汽轮机本体识别、工作原理、主要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识别、汽轮机设备启、停、运行操作和典型事故处理等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知本课程的情感目标是培养爱岗敬业、刻苦钻研、遵章守纪、尽职尽责、团结协作、文明生产、工作勤奋、实事求是的动力岗位人员。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本课题组的思路是应用上海版专“三寓(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式(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模式,重新梳理优化教学内容、确立思政培养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形成典型案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考核。最后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
(二)课程思政建设做法
1.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要展现出良好的育人功能需密切依靠教学内容,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持续开拓及优化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使思政培养目标更明确。
目前,本课题组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绪论和汽轮机典型事故处理两部分内容进行优化。依靠鄂尔多斯地区产业结构情况,将本地火电企业、具有自备动力部門的化工企业的规模、生产工艺、工资待遇、员工要求及用人情况等内容融入该课程绪论中,使学生真切地了解鄂尔多斯产业结构、熟悉企业用工情况,明确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激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教学中部分汽轮机典型事故案例来自本地区企业,鲜活的事例带给学生强烈触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
2.挖掘思政元素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思政建设中,本课题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需求,挖掘出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勇于承担责任和实事求是等思政元素。
3.以“三式”为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通过以上课程内容梳理和优化,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内容按照事物认识规律主要分为六部分,根据知识点以“三式”为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详见下表所示。
例如,在绪论中从汽轮机发展和本地企业使用情况入手,通过“画龙点睛式”介绍中国汽轮机制造业的骄人成绩和发电领域汽轮机运行的世界领先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如汽轮机启停机操作教学单元中,学生要掌握启停机操作方法和步骤,需要学生在仿真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操作的规范和小组内协作是成功启停机的前提。教师通过“画龙点睛式”引导学生讨论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事迹,点睛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严谨认真。具有时效性和话题性的案例,紧抓学生眼球,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严谨规范的重要性。
4.完善教学评价
合理全面的教学评价,可测量、分析、评定教学过程的质量,是有效判断教学效果和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综合素养及道德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理论知识评价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测试给出,准确及时地反馈学生成绩。实操技能评价由期末实操测试、平时实操项目操作及实操过程职业素养三部分组成。前两项的成绩由仿真机自动评分给出成绩,学生想拿到高分,就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完成,使规范操作成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綜合素养及道德主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道德,体现课程的育人能力。本课题组采用过程性评价判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和记录学生德育成绩。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仿真实操表现(团队协作、沟通及时、主动担当等)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下发的“思政味”作业(感想、心得等)反馈出的素质和道德进行评价。
采用“平时表现+知识点测试+素养道德测试”的评价模式将知识、技能、素养、道德评价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督促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分析及思考建议
(一)效果分析
育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思政味”作业表现出的情况等分析可知: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有些同学通过学习通反馈说:“老师:看完案例,我觉得我该干什么了,不能整天无所事事、虚度美好时光了。”“老师,看完视频,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好伟大,作为中国人挺自豪的。”
(二)思考建议
通过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的课程思政建设,本课题组认为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挖掘思政元素要合理
根据课程内容知识点挖掘的思政元素一定要合理,切不可生搬硬套,出现思政要素和知识点“两张皮”的问题。只有合理的切入才能达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2.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要做到润物无声
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穿插在各个知识点中。本课题组认为这是课程思政的难点,使学生更愿意、更喜欢走进课堂,从而使课程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3.提升教师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想方设法推进教师的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才可提升育人能力,使课程思政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4.建立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需要人才培养效果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学院、企业三方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上课期间,在校期间、工作期间表现出的素养和道德,从而准确反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5.要及时更新典型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具有时效性的典型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教师在平时要注重收集课程相关思政案例,做到常用常新、紧跟时代。
四、结论
通过优化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内容,深度挖掘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在课程方案设计和课程建设中选择性地应用“三寓三式”模式,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大纲,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探索出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的高职校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而为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3):57-6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毛亚杰.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张萍辉.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190-191.
[5]曹乃志.基于新一代高职学生特点的工匠精神培育[J].船舶职业教育,2019,7(2):15-17.
[6]高惠.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研究的教学方法及对策[J].大东方,2019(1).
[7]滕跃民.张玉华,等.同向同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N].中国教育报,2019-6-19.
[8]吴岩: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EB/OL].新华网,2020-06-09.
[9]滕跃民,张玉华,肖纲领.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8):53-55,61.
[10]朱志鑫,陶文辉,刘静霖.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82-84,11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