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构建
2021-05-31吴康福
吴康福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1 引言
当前,国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供热面积随之增长,热能消耗逐年递增。据调查,我国“三北”地区单纯供热消耗能量占全国总热能消耗量的28.5%。在自控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供热管网投资量不断增加,集中供热管网内部结构复杂,要想精准地计算系统热负荷预测值,促进其运行效率提高,可将模糊神经网络引入其中,对负荷数据预处理后,将仿真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减少热能消耗、促进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
2 供热负荷预测主要流程
通常情况下,供热负荷在建筑内外因素影响下会发生改变。内部主要受照明设备、人体热量、电气热量等影响,外部受结构传入热量、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在上述因素中,内因相对稳定,波动较小,外因随季节波动影响较大,数值变化相对较大。在供热负荷预测中,应创建一个完整准确的数据库,要结合供热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利用不同传感器采集回水、供水等温度信息与流量、压差等信息。根据采集的数据获得供热系统每日递增的实际负荷与气象资料,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训练数据使用。为提高负荷预测准确性,针对历史数据进行智能运算十分可行,预测流程如下:
首先,采集历史负荷数据,对其适当预处理后,供训练网络时使用;创建网络,根据模糊规则与隶属度函数,用函数表示神经网络的权值,通过创建神经网络进行模糊推理。
其次,通过训练样本数据,利用学习算法修正网络权值,使隶属函数值得以优化,由此获得高精度的模糊规则;保存修正完的模糊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模糊推理。将测试样本输入后,采用训练完毕的模型预测,便可得到准确的预测值。
再次,将干预项、气象数据等因素引入其中,对负荷外部约束量进行干扰,通过网络分析模型进行训练的负荷数据集合,并创建与之匹配的基准日数据库,利用其预测日负荷数据库生成基准约束,由此提高预测结果精确度。模糊网络作为整个预测的中心,可对日负荷值进行智能分析,并通过功能模块绘制负荷波动曲线,最大限度地控制误差产生,为供热人员制定科学高效的运行方案提供极大便利[1]。
3 供热负荷预测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创建
3.1 基本思想
模糊系统是在模糊逻辑基础上,与人类思维相接近的自然语言形式。系统核心在于规则集。经过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模糊系统所得结果更加精准高效。当信息源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可采用模糊系统的方式取得可喜成果。在供热负荷预测中,可根据采集的数据信息,创建神经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并通过优化调整模型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图中,x1~xn代表输入信号,ωj1~ωjn代表神经元 j 的取值,uj代表线性组合结果,θj代表阈值,代表激活函数,yi代表神经元i的输出值。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基本不会得到百分百的准确度,因此要求预测精度控制在90%以上,便可消除热水流量控制时滞性,取得理想的预测结果[2]。
图1 神经网络模型
3.2 传输变量选取
在负荷预测中,输入变量选择将直接影响预测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有待解决的问题类型与数据表达形式,确定输入变量的数量与类型。在变量选取中,尽可能选用与供热负荷有所关联的元素。针对建筑供暖研究后,发现热能消耗的影响要素较多,最为直接的便是室外气温,而建筑类型与维护结构特点会对能耗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可将影响因素分成三种类型,即建筑类、气候类与人为类。在操作中因历史数据采集难度较大,且大量因素参与建模会增加计算量,在长期训练下影响数值准确率。对此,在变量选择时应有所侧重,注意组合搭配,尽量减少输入变量。在本研究中,选取室外温度、天气状况、时间与预测日前一天相同时段供水量作为输入变量。因模糊网络输入变量与输入层节点相同,即输入层节点为4个。在输出变量方面,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案众多,在输出变量选择时,可结合运行方案选择相应的输出。在本预测模型中,以供热负荷为输出变量,且输出层的神经元具有唯一性。
3.3 学习步骤
针对权系统进行修正,利用误差反向传播梯度降低方式进行优化,使网络输出值与欲望值更加相似。四个输入信号分别设定为时间(X1)、室外情况(X2)、天气状况(X3)与供水流量(X—4)。因输入信号特性不同,数值也存在一定差距,即,i取值范围为1到n,n为输入量个数,取值为4;y的上角标为层数,可根据层次不同进行调换。在模糊网络学习中,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始化操作。根据w、c与各物理量意义,使初始权值范围得到确定,设置误差极限Emin在0到1之间,初始学习率范围也为0到1,训练计数器(l)为1,样本计数器(p)为1。本研究利用自适应调整学习率,创建模糊网络,设置常数λ1的取值范围为0到1,λ2的范围超过1。随机选出一组训练模式,即,将其传输到网络;利用输入模式与连接权,对第二、三层的神经元传输值进行计算,实现输入变量模糊化目标。
第二步:在模糊规则推理应用下,利用上一步推理到的第三层神经元数值,对下一层传输值进行计算,完成模糊推理。根据第四层传输值,对实际输出供热符合进行计算。
第三步:对预期输出模式与实际输出模式对比,通过修正公式计算修正值;对本次训练总误差进行计算,如若总误差超过ERET,则。网络随机选出下一个学习模式,返回上第二步,直至l值与p值相同,即全部模式均训练完毕。在全部学习模式中随机选择一个,当ERET数值小于Emin时,学习结束。
4 模糊神经网络基础上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应用
4.1 负荷数据预处理
在负荷建模期间,应以大量历史信息为基础进行训练与预测。但采集获得的数据可能因系统故障、设备精度误差、人为错误操作等因素,导致不良数据混入其中,在实际训练中会对负荷变化规律创建造成影响,进而增加神经网络误差,甚至导致预测算法无法收敛。对此,可通过预处理的方式,将此类不完美数据进行修正或剔除。将采集的历史信息创建成一个矩阵,设置为X(i,j),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到n,n是指记录数据时刻;j是指记录数据天数;辨别值取1.1,对各行均值、偏离率与方差进行计算。对比辨别值与偏离率的大小,如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以X(i,j)为样本;如若前者小于后者,则X(i,j)便是不完美数据,可用其前一段或后一段的均值替代,此举可有效规避不完美数据带来的误差。
4.2 仿真分析
4.2.1 传输参数归一化
在供热系统中,影响负荷的信号类型有所区别,既包括模糊信号,还包括准确的数值信号。对此,应对模糊信号统一处理,使其变为数值信号后输入网络中。为使输出量变化更加显著,可采用Sigmoid函数,对内部审计网络中的各个传输值均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将所需数据预处理后,使其处于所需范围内,这样不但便于后续数据处理,还可加速程序运行收敛。在输入层中,可利用以下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换算,将其变为[-1,+1]区间的值。
式中,x代表原始信息,xmax代表原始最大值,xmin代表原始最小值,y代表归一后的数据。在归一处理后,数据在神经网络中自动实现模糊目标,输出信号在去模糊后输出。因数据库内信息每间隔15 min采集一次,且标预测值为每小时预测结果,在样本训练时可将每4个值取均值后,再投入训练中。
4.2.2 样本训练
通过BP算法创建神经网络,由网络自己运算后修正学习率,主要参数设置为λ1为0.5,λ2为1.3,学习率的数值为0.05,误差极值为10-5,训练频率最大值为1 500,样本与训练次数计数器均为1。将样本集合引入神经网络中,通过反复训练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获得连接权,并以输入测试为样本信息,得出负荷预测值。在选择隶属度函数时,可结合专家经验,对前一段隶属度函数值进行设定,当权值wlk位于[0,1]范围内时,可选取某个数作为初始值。采用MATLAB进行网络训练,经过反复测试表明,传输数值间的误差值、学习率在持续训练中得以确定。将960个(10×24×4)样本投入到训练中,由此创建模糊神经网络,可实现学习训练与测试目标。
4.2.3 预测结果
某日24小时样本数据:在1 h时,室外温度为-15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7 m3,供热负荷为582.6 kJ/h;在5 h时,室外温度为-15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6 m3,供热负荷为582.3 kJ/h;在10 h时,室外温度为-13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7 m3,供热负荷为579.5 kJ/h;在15 h时,室外温度为-11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6 m3,供热负荷为576.4 kJ/h;在20 h时,室外温度为-14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6 m3,供热负荷为579.6 kJ/h;在24 h时,室外温度为-15 ℃,前一天同时段供水量为0.7 m3,供热负荷为583.8 kJ/h。模糊神经网的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符,误差控制在3%内,可充分满足预期要求。
图2 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为了提高神经网络效果,对系统负荷进行单一预测,将预测结果与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根据该图可知,单一神经网络预测误差最大值约为6%,与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误差较小,准确性更强。由此可见,模糊神经网络在负荷预测中十分准确且可行。
图3 预测误差对比
4.3 预测结果应用
根据上文的预测结果,将其应用到指导控制之中,使建筑功能符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用预测结果指导实践,提前采取科学高效的系统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系统滞后性造成的能源浪费。
在供热管工作中,热量需要经过长距离传输才可到达住户家中,导致热量传输出现一定的延迟。在一次网系统敷设中,距离相对较长,区域跨度较大,各热力站热量传输延迟较为显著。为弥补这一缺陷,可对管网后续热负荷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负荷对网管供水量、温度进行分析,减少热量传输延时,使其传输到各热力站的时间刚好满足负荷需求。
5 结论
模糊神经网络适用于复杂系统建模,可将其应用到供热负荷预测中进行学习和训练。根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适应调节法的应用可增强网络权值训练效果,加快训练速度与收敛过程,使预测模型更加精准高效,减少预测误差产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系统中供水温度与流量进行计算,使供水量始终较低,水温差则始终较大,真正实现按需供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