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游记的城市生态旅游体验研究
——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
2021-05-31熊芳芳
熊芳芳,叶 鹏,成 蝶
(1.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丰富的旅游信息网络社区为游客提供了免费发布自己的游览体验、景区形象感知和投诉与建议的平台,游览者通过网络打分、评论或撰写游记,客观详实地对此次游览进行记录[1]. 不仅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后抒发心情与感想的愿望,还能为旅游地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品牌口碑提供参考建议. 因为这种游览记录的真实和可信度较高,游记也成为了众多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数据来源.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是指人们享受与欣赏历史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的行为,是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提供有益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2]. 生态旅游一词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顾问,墨西哥学者Lacs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3],此后,国外众多学者开始对生态旅游展开研究. 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999年后有关生态旅游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上升. 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生态旅游基础性研究,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等几类. 在基础性研究上,刘英杰[4]认为,从宏观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系统,从微观角度看则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 在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杜成材[5]提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使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分别扮演好调控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实践者的角色,平衡各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主要是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经营管理、现今的开发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基于生态旅游原理的各个领域发展现状、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等[6]. 就目前来看,在有关生态旅游的各种研究中,以网络文本为样本、运用各种数据挖掘手段探测生态旅游体验的研究尚少,且在探测方法的深度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本文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为案例地,利用网络游记对特定地区的生态旅游体验进行研究,通过对携程、大众点评、马蜂窝等网站上游客对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点评数据的分析,了解游客对东湖风景区旅游体验的感知和想法,为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及管理提供判断与改进的依据,促进当地有关部门改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的中心城区,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 东湖风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集“5A”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一体. 其前身为爱国民族资本家周苍柏于1930年创设的“海光农圃”.
选择案例地原因:其一,东湖风景区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旅游主题突出,游客的网络评价与生态旅游活动关联较大,符合本文主旨. 其二,东湖风景区面积88km2,是我国第二大城中湖,属于规模较大的城市生态旅游区,在众多旅游景区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三,东湖风景区深受游客喜爱,接待游客众多,网上各大旅游平台的游记评论较多,对论文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也使收集来的游记评论更全面、客观.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笔者浏览了国内大量旅游网站,本着网站知名度和评论丰富程度两个原则,选择携程、大众点评、马蜂窝、驴妈妈四个网站的点评作为数据来源,时间为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手动剔除重复、与目的地无关的点评后得到238条短评和26片长篇游记,文本共计32 003个字.
2.2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性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即由表征、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7]. 内容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稍晚,但由于自媒体的流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研究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在旅游宣传和旅游感知等方面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ROST Content Mining 6分析软件(以下简称ROST CM 6)是一款集分词、词频分析、聚类、相关性以及情感倾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内容挖掘软件. 本研究利用ROST CM 6对网络文本数据进行内容分析. 笔者将网络点评数据归类到文档,将东湖风景区的特色景观、游览活动以及游客的感知、动机、行为等纳入自定义词典,通过ROST CM 6对文本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剔除部分无效词,获得有意义的高频特征词及其频次,从而初步了解东湖风景区旅游体验的认知及重视程度. 然后利用生成的高频特征词制作语义网络图,分析点度中心度,探析关键高频特征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和相互关系. 最后对生成的高频特征词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建构包含风景区、游客、旅游活动3个主类目和14个次类目的旅游体验组成类目,从而归纳出游客的旅游体验特征.
3 文本内容分析
3.1 高频词汇特征
通过ROSTCM6分析网络评论得出频次较高的词汇,词频的作用主要反映了某个词语在文档中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词语出现的频次越高,代表这个词语越重要[8],通过表1中的高频特征词汇及其频次可以初步了解人们对东湖风景区旅游体验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游客感知高频特征词(前80名)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其中,名词最多,主要分布在地点、景观、时间、环境要素、交通工具等方面,集中反映了景区的环境形象特点,名词“东湖”在整个高频特征词中排名最前,“武汉”“公园”“大学”等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地点,“樱花”“帆船”“湖光”等景观被提及得最频繁,“空气”“环境”“阳光”等是关注度最高的景区环境要素. 动词主要表明了活动类型和旅游过程,“骑车”“参观”“游玩”等排名靠前的动词反映了游客对活动类型的优先选择. “值得”“体验”“建议”等词汇体现了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旅游体验深度与参与意愿强度. 形容词主要反映了游客对景区和旅游活动的感知、情感偏好以及游客的旅游动机,比如“漂亮”“美丽”“清新”这些词汇明确体现了游客的感知体验.
表1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游客感知高频特征词(前80名)
续表1
3.2 社会网络
语义网络图是以词频分析为基础,通过图形显示高频词间的共现关系来反映文本的整体语义联系,从而为东湖风景区旅游体验提供整体而直观的指导. 从图1可知,“东湖”为语义网络的一级高频核心词,也是旅游者对当地景区形象感知最深刻的部分. 游客对东湖的感知由多种要素组成,首先来源于对众多旅游活动的反映,可通过图中的“游览”“骑行”“拍照”等高频词看出;其次通过“太阳”“楚城”“季节”等词反映了游客对环境要素的关注,通过“体验”“欣赏”等词反映了游客的旅游情感体验与感知过程. “武汉”“樱花”“景区”为语义网络的二级高频词汇,它们与最高频词一起进一步反映了旅游者在风景区的旅游体验感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樱花”,这一明显有别于其他高频核心词的景观词汇成为语义网络图的亮点所在,许多游客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东湖樱花园,用“手机”拍摄“漂亮”的樱花是游客记忆深刻的点,樱花已经成为东湖风景区的一张明信片,吸引着众多游客来到东湖观看.
4 主题归类深度探究
通过对高频词汇的整理编码,结合社会网络语义图,最后将高频词汇归类为“目的地”“旅游活动”“旅游者”3个主类目和14个次类目进行优化分析,从而归纳出游客的旅游体验特征.
续表2
4.1 旅游客体:风景区
4.1.1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游客极为关注的方面,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基础要素. 通过对表2中“环境”类目中的高频词汇和相关评论的总结分析,发现游客对东湖风景区评价较高,对自然地理特征总的评价概括为空气清新、植被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湖水水质较好、自然环境良好. 有的游客认为“东湖空气还不错,平时工作累了就去东湖走一走,人就舒服多了”,有的游客觉得“这里好多树,喜欢被树木包围的感觉,安静、通幽”,对于东湖的水质,好多网友给出好评“有没有觉得湖水很清很绿,清的容不下半点杂质,绿得像一颗翡翠”.
表2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旅游体验主题类目
另外,游客对东湖规模的认知比较一致:面积大. 不少游客表示东湖湖域面积大,旅游风景区面积也很大,要前往数次才能游遍东湖景区的各个景点. 在游客对东湖面积的描述中,常见的是将东湖与杭州西湖面积进行对比,“东湖特别大,据说比10个西湖还大”,这种对比不仅形象的描述了东湖的面积之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东湖的知名度.
4.1.2 景区概况游客较为关注的是交通、景观、管理及食宿等. 东湖属于城中湖,整个旅游风景区都位于武汉中心城区,所以通往东湖景区的交通十分便捷,游客可以选择小汽车、公交、电瓶车、单车等乘车工具从市区到达景区. 在景区内部,徒步与单车骑行最受游客的青睐,此外,游客也可选择乘坐电瓶车或者游船. 在景观方面,游客感知最多的是春季的樱花、牡丹、湖光,夏季的水杉、日落等景观,尤其是樱花园里的樱花,被游客提及次数最多,最受游客喜爱. 在管理与服务方面,游客最关心门票的问题,东湖各个景区景点收费不同,对于免费景点游客的满意度较高. 景区内餐饮店和宾馆较少,一些游客因东湖景区太大,游玩导致疲惫和饥饿却找不到休息与吃饭的地方. 景区概况略显特殊的一项是游客对东湖景区与其他地方的比较感知,最为频繁的对象是武汉大学、杭州西湖以及日本. 武汉大学与日本都是观赏樱花的著名旅游地,与这两个地方相比,游客认为东湖樱花园的樱花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没有武汉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但樱花的规模比较大,看起来很壮观”,“日本有樱花,武汉也有,还不用出国就能欣赏”. 杭州西湖则是因为其名称与东湖对应,同为城中湖的“5A”风景区,常常被游客拿来对比. 归纳大部分网友的观点:东湖的特色在于面积广阔、景点众多、生态环境良好,而在文化氛围、管理与设施方面稍逊于杭州西湖.
4.2 旅游媒介:旅游活动
在旅游活动方面,从分类高频词汇中总结出的特征是生态旅游活动种类丰富、活动范围选择较广、游客旅游体验因季节而异、游客旅游频率与距离和喜爱程度相关.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活动方式以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为主,与传统生态观光休闲的旅游形式相比,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融入性和自享性[9]. 具体活动种类有很多,其中参与频次最高的是花园绿道骑行、湖面游船、景区散步、参观拍摄景点等,游客通过参与这些生态旅游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做到深层体验和感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在活动区位上,由于东湖景区面积较大、景点众多,内部区位点也繁复杂多,所以景点的评论中有关区位的高频词数量丰富,游客对于区位的感知度较大. “公园”“梨园”“樱花园”“大门”“湖中”“听涛”“磨山”“绿道”“岸边”等词是游客提及最多的景区区位点. 其中“听涛”与“磨山”为单独的小景区,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小景区中脱颖而出.
游客去东湖游玩的时间常与季节相关,“夏日”和“春天”被提及次数最多. 东湖春季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是游客心中踏春赏花的绝佳去处. 夏季植被茂密、湖风吹拂,成为游客纳凉避暑的好地方,但武汉夏季的炎热程度还是让很多游客感到不适应. 除了选择季节,假期也成为游客出游的考虑因素. 东湖风景区游客的旅游频率词汇主要是“经常”和“顺便”,对东湖风景区更为喜爱以及在周边居住的游客去东湖游玩的频率较高,景区甚至成为附近一些游客的日常休憩场所. 频率较低的常常是顺便陪朋友家人一起去,或者途径武汉时顺便去东湖旅游.
4.3 旅游主体:旅游者
4.3.1 类型与动机东湖风景区的游客类型主要是带朋友的游客,其次是带孩子的家庭、骑行爱好者和跑步爱好者. 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动机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4类:1)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动机. 对于长期面临巨大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中青年人而言,湖光山色优美、游玩项目众多的东湖风景区,无疑成为他们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2)亲近自然,体验生态. 在高楼林立、喧嚣的城市里,人们渴望与自然有一种更深刻的交流,希望有更真实的旅游体验. 东湖风景区的基本功能便是生态旅游,清新空气、良好生态环境使景区闹中处静,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暂时逃离城市喧嚣的生态壁垒. 3)爱好运动,锻炼身体. 东湖风景区面积较大、环境较好,为游客的各种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运动锻炼的人群一般分为2类,第一类是对运动有着纯粹的爱好,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第二类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一种锻炼身体的途径. 4)社会交往,亲子互动. 在东湖景区里,朋友同事一起结伴同游的场景十分常见,这样不仅愉悦了自我,而且是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另外,父母带着孩子同游,促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带着孩子运动、感受大自然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4.3.2 偏好与满意度除对东湖景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景点有所偏好以外,游客还对东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自古以来,东湖是游览胜地,众多名人大家在东湖留下了足迹和赞誉,包括屈原、李白、刘备等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 其中,屈原与东湖的牵连最为强烈,人们在东湖修建了屈原纪念馆,亮出了屈原文化牌,将其称为东湖之“魂”. 所以,在网络评论中,很多游客屡次提及屈原及其东湖事迹.
通过对感知词汇的统计分析,游客对于东湖景区的正面评价居多,满意度较高. 在正面评论中,主要是对东湖自然环境、景点、园内交通、游玩活动的肯定,满足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放松心情、亲近自然、运动锻炼、情感交流的诉求,游客的旅游体验大于期望,不少游客存有再次到东湖景区旅游以及向身边人群推荐东湖旅游的意愿.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评论,但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项目收费不合理和排队时间较长”“樱花园在花季时交通拥堵”“景区内缺少饮食售卖点”等方面. 对于这些,游客的实际旅游体验小于预想期望,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的整体游览体验和二次旅游欲望.
5 结论及建议
以武汉东湖景区为案例,基于网络游记评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获取的相关文本进行挖掘分析,系统研究游客对于城市生态旅游的体验特征. 研究表明:1)对东湖网络文本的高频特征词汇和社会网络语义的分析发现,游客最关注的要素主要集中在地点、景观、时间、环境要素、交通工具等方面,众多要素感知都是围绕东湖、武汉、景区、樱花等核心词汇展开. 2)对高频词汇整理归类,可分为风景区、旅游活动、旅游者3大核心主题,其中重点探析了东湖景区旅游者的动机、偏好以及满意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运动锻炼、情感交流4类;旅游者对自然、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偏好;旅游者的满意度较高,主要是对东湖景区自然环境、景点、园内交通、游玩活动的肯定,负面评价较少.
在此,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食宿条件 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游客感知高频特征词词汇表中,有关交通和食宿的词汇众多,被游客提及频率较高,居于东湖旅游体验的重要地位. 但是,游客对景区食宿和旅游旺季交通的满意度较低. 旅游旺季期间自驾游客较多,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景区停车位有限、饮食售卖点和宾馆较少且距离较远、分布不合理,这是导致游客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网络,适度改扩建停车场,组织工作人员引流车辆;增添食宿点、合理布局,以改善交通和食宿条件,从而提升游客对交通与食宿的体验.
2)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改善游客游玩体验 景区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游客游玩体验的一大原因. 在旅游旺季,工作人员在引流车辆和维持游客排队秩序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对游客态度不佳,专业服务意识较弱,管理较为混乱和松散,导致游客旅游质量与旅游体验较差. 对此,景区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请专业人员对员工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员工专业能力及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完善游客意见反馈机制,建立多渠道意见收集平台,对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计分制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罚.
3)加强景区文化建设,深化游客体验内涵 旅游产品应与文化历史充分结合,做到多样化、特色化,增强游客黏性[10]. 虽然游客对于东湖的人文历史表现出一定关注度,但大多数评论仅仅是提及某位名人或其纪念设施名称,对于具体事项的文化内涵多是一知半解. 这表明东湖风景区的文化底蕴虽然深厚,但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观赏后并未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东湖景区应该加大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结合现有的纪念馆、雕塑、仿古建筑等文化景观,增强文化活动和与讲解工作人员的动态互动,打造以“楚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主题及文化产品,共同提升东湖历史文化建设,深化游客的内涵体验.
诚然,本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 首先,鉴于网络文本的来源途径,旅游者的个人信息缺失,无法进行人口学特征与旅游者动机、行为、偏好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其次,采集的所有文本来自网络,游者均为匿名评论,评论内容受评论者的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无法得到查验,势必影响文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未来的研究应尽可能地完善研究对象规模,以便较为科学全面地总结生态旅游游客的行为特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