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CiteSpace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可视化分析

2021-05-31王欢贾秋蕾石晶晶胡元会薄荣强张雪松张广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发文

王欢 贾秋蕾 石晶晶 胡元会* 薄荣强 张雪松 张广辉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3.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07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深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理病理基础,有学者提出将两者统称为“肌少-骨质疏松症”。肌少-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新的老年性疾病,其生理病理、诊断标准、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仍在不断研究中。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有价值的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式[TS=(sarcopenia) AND TS=(osteoporosis OR bone rarefaction OR rarefaction)]OR TS=(dysmobility syndrome OR osteosarcopenia OR Sarco-Osteopenia) AND 语种:(English) AND 文献类型:(Article) 索引=SCI-EXPANDED 时间跨度=2005-2019。检索日期:2020年4月17日,检索到肌少-骨质疏松症共459篇。

1.2 方法

将检索到的所有数据以download_***的纯文本格式导出,通过CiteSpace V.5.6 R2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国家、期刊、共被引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可视化图谱,进一步分析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过程、现状、热点及相关趋势。CiteSpace V.5.6 R2软件选项设置如下:Timespan:2005-2019(Slice Length=3),selection Criteria:Top 50 per slice。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文献发表数量

对纳入的459篇文献按发表时间统计分析(图1)可以看出,200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相对较少,之后逐渐呈缓慢上升趋势,2005-2008年一直处于低热度期,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008-2009年呈现第一个快速增长,2009年发文量达到第一个高峰值,表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热度和重要性已被大家所关注,2012-2013年和2014-2017年发文量均有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和2017年发文量分别达到第二、三个高峰值,2018-2019年发文量增长速度迅速,一直处于较高的热度,说明近两年肌少-骨质疏松症一直受到持续关注,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开展。

图1 肌少-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time of related articles on sarcopenia-osteoporosis research

2.2 作者分布

作者合作图谱(图2)和作者共被引图谱(图3)均以CiteSpace软件生成,N表示节点/数量,E表示节点之间对象的连线。可以看到,作者合作图谱中N=225,E=414,表明459篇论文共由225位研究作者发表,作者间共有414次合作。

图2 研究作者共现图谱Fig.2 Co-occurrence map of study authors

图3 作者共被引可视化图谱Fig.3 Co-citation visualization map of authors

表1展列了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说明他们此领域研究比较活跃,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是此领域主要的研究者。其中GUSTAVO DUQUE的发文量最多。

作者共被引分析是对不同作者发表的文献同时被其他文献引用进行分析,进而对作者之间主题研究关系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1]。由图3可知,459篇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文献中,共被引作者有436名,之间的连线有707条,共被引频次前10的是Cruz-Jentoft AJ 189次、Baumgartner RN 122次、Janssen I 113次、Kanis JA 82次、Morley JE 71次、Di Monaco M 67次、Visser M 63次、Fielding RA 55次、Anonymous 53次及Landi F 52次;以上10位作者中,中心性大于0.1的共被引作者共有两位,紫色的圆形代表中心性,具有高中心性的节点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领域的转折点或关键点[2],这两位作者分别是Baumgartner RN(0.14)、Janssen I(0.1),说明他们是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并具有重要影响力。Baumgartner RN的被引频次排名第二,中心性排名第一,表明Baumgartner RN是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研究人员,其研究成果对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Baumgartner RN提出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肌少症的诊断标准以身高校正后的四肢肌量[四肢肌量(kg)/身高2(m2)]为诊断指标,诊断阈值为:男性<7.26 kg/m2、女性<5.45 kg/m2[3]。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Table 1 Top 10 authors of published papers

表2 发表频次/中心性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Table 2 Top 10 research institutions published by frequency/centrality

2.3 国家与机构分布

国家共现图谱如图4表示:N=51,E=235。机构共现图谱如图5表示:N=218,E=455。其中N代表频次≥2的节点数,由图4可知,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有美国(114篇)、日本(59篇)、意大利(55篇)、澳大利亚(48篇)和韩国(45篇)。

图4 研究国家共现图谱Fig.4 Co-occurrence map of research countries

图5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Fig.5 Co-occurrence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CiteSpace用中介中心性来测度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中心性大于0.1的国家有美国(0.12)和澳大利亚(0.21)。综合发文量和中心性,美国和澳大利亚是此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由表2可知,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墨尔本大学,塔夫茨大学的中心性最高,说明这两个机构是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的重要机构。

2.4 期刊共被引

图6为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期刊共被引图谱,通过表3(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发现,《Osteoporosis Int》杂志的被引频次最高,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本领域研究重要的参考期刊。《Am J Physiol》杂志的中心性最高,其刊登的文章在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图6 期刊共被引图谱Fig.6 Co-citation map of journals

表3 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排名前5的期刊

2.5 文献共被引

由CiteSpace分析得到的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文献共被引可视化图谱(图7),其中节点数为431,连线数位754。

图7 文献共被引可视化图谱Fig.7 Co-citation visualization map of literature

表4中列出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中共被引频次最多的10篇参考文献。其中中心性>0.1的有5篇参考文献,研究报告了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WGSOP)建议肌肉减少症诊断要同时考虑低肌肉质量和低肌肉功能(力量或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步速、握力和肌肉质量的老年人肌肉减少症诊断方法[4]。201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用“四肢肌量/体重指数(ASMBMI)”作为肌量的测量指标[5]。同时,又学者提出肌肉减少症的诊断需符合步速小于1 m/s和低肌肉质量(男性<7.23 kg/m2,女性<5.67 kg/m2)[6]。一项对髋部骨折老年女性的观察中发现,这部分患者多同时伴有肌少症,并且与骨质疏松症存在显著相关性[7]。此外,对于肌肉减少症的骨质疏松女性,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来增加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和骨密度[8]。这些研究在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临床指导。

2.6 关键词分析

选择时间切片为1的2005-2019年的时间跨度进行分析,并从每个切片中选择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0项。如图8所示,得到了关键词共现图谱。结合表5分析得出,该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有肌少症、骨质疏松、骨密度、机体组成、女性、骨骼肌、肌肉、骨折、流行性、髋关节骨折、男性、强度、相关性、骨骼、肥胖、危险性、更年期女性、老年人、健康、肌力。

3 讨论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伴有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点是骨强度下降、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9],两者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2009年有学者提出了“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其为在骨质疏松症基础上伴有骨骼肌活动力下降和肌量减少[10]。

表4 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Table 4 Top 10 cited literatures

图8 关键词可视化图谱Fig.8 Keyword visualization map

表5 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Table 5 Top 20 keywords

对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没有权威发布的统一诊断标准。Binkley提出对于绝经后妇女或50岁以上男性,在满足亚洲或欧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基础上,同时满足骨密度T值<-2.5 SD,即可诊断为肌少-骨质疏松症。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互伴发,互相影响,两者之间除了机械和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之外,旁分泌和内分泌的交互作用在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间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1]。一方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刺激成肌细胞增殖[12],另一方面,肌肉可释放骨诱导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肌肉生长抑制素等物质,这些均可作用于骨骼,影响骨骼的形成[13]。而具有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共同靶点的治疗药物少且疗效不确切,因此,在非药物预防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增加体育锻炼及摄入适当维生素D可以对肌肉和骨骼有双重作用。其中渐进性的抗阻力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14],同时,合理科学的营养摄入也是必不可少。

肌少骨质疏松症正在持续受到关注,本研究对现阶段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立体化的总结,对研究者在短时间内获取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最新和核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源。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发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