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BIM解决山地地基与横跨冲沟的施工问题

2021-05-31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填方利用施工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兴隆西站站前广场项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占地面积约3.3万m2,道路4.2km,合同额4.2亿元,东西侧紧临高坡,高坡之间存在冲沟,建筑西侧横跨冲沟。施工范围涵盖公交车场、旅游大巴车场、地下交通枢纽、广场商业、景观、绿化、附属用房、消防专用道和高铁路等。

1.2 工程特点与难点

地形地质复杂,整个建筑坐落于山间,场地原貌高差58m,山地地形复杂,土方计算难度大; 冲沟内地质条件差,结构横跨冲沟,沟内有河流,常年有水顺流而下,流水在交汇处滞留,此区域常年处于浸泡状态,整个冲沟表层有4~9m厚淤泥沉积,冲沟内地质条件差。站前广场工期影响高铁通车时间,解决长期处于冲沟内的地基问题处于关键线路; 结构构造复杂,建筑呈三级阶梯,一、二级阶梯过度段结构设置难度大。站房下是10m的高填方区,实际高填方坡底工作面极小,即便坡度垂直,也仅有300mm的工作面。高填方作业面小,支护难度大。

图1 兴隆西站站前广场效果图

2 地形BIM应用

地形BIM应用流程,针对重难点与特点,制定BIM应用流程:

2.1 土方平衡应用

2.1.1 地形信息获取

原始地貌地势复杂,起伏较大,地形测量繁重,且边坡测量较为危险,利用无人机取代人工测量,并与BIM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土方平衡计算。

2.1.2 点云信息获取

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及Photoscan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利用图像真实还原地形原貌,生成精确BIM地形模型文件,并提取带有坐标信息的点云数据。

2.1.3 数据整合

将点云数据转化成带有坐标信息的线性文件,生成原始地貌BIM模型与场平文件相叠合(如图2),实现无人机扫描数据与BIM模型连接。

图2 原始地貌模型与场平文件叠合

2.1.4 土方流向分析

利用BIM技术完成各区域土方平衡计算,根据各个区域填挖情况,制作土方流向图,最大程度减少土方外运,实现就近填方,减少土方工程成本。

2.2 BIM辅助解决冲沟问题

(1)分析雨季流水:利用BIM技术完成各区域土方平衡计算,根据各个区域填挖情况,制作土方流向图,最大程度减少土方外运,实现就近填方,减少土方工程成本。根据infraworks的分析结果,在项目周围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500mm*500mm才能满足需求(如图3)。

(2)上游水引流分析:由于现场的积水区域一直有上游的活水流入,因此利用infraworks对上游水的流速、流量进行分析和监控,对可能发生的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及时预警(如图4)。

(3)积水区域水流疏导:积水通过引流管引至换填区下游,利用infraworks进行积水区域进水和出水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置引流管数量和管径,保证换填作业不被流水影响,为基槽开挖创造条件。

图3 雨季流水分析

图4 上游水引流分析

图5 积水区域水流疏导

(4)冲沟内地形模拟:选择沟内代表性较强的点,挖至基岩面测得高程,通过BIM模拟基岩持力层走向,为设计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5)冲沟内基础所在位置模拟:根据勘探报告绘制曲面土层地势,提前预测独立基础所处的不同土层情况,做到提前策划并交底,节省现场施工时间。

图6 基础位置模拟

(6)冲沟内错台施工:利用BIM模拟弧形冲沟内抗滑移错台形式,避免标高控制错误。

(7)沟内错台处独基模拟:利用BIM技术模拟冲沟内错台处独基,提前策划,指导现场施工。

(8)沟内桩长测定:根据勘探报告,利用BIM技术模拟持力层走势,并确定桩编号和相应桩长。解决了图纸仅给出桩入持力层深度要求,未给出明确的桩长的难题。

2.3 BIM辅助高填方支护

站房下是10m的高填方区,作业面极小、即便坡度垂直也仅有300mm的工作面,支护难度大,利用BIM模拟高填方支护过程,分析现场存在的问题。

图7 高填方支护

2.4 BIM辅助道路分析

(1)道路挖填分析:利用Civil 3D 对拟规划施工道路左右各10m范围内进行剖断面分析,就近挖填方,快速保障道路先行。

(2)道路疏通:结合山地作业特点,形成以疏通现场施工道路为核心,对临水、临电、场地平整、加工区布置等一系列部署,进行BIM模拟。辅助现场“三通一平”顺利实施。

3 BIM综合应用

3.1 景观设计

山地绿化苗木的选择对绿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景观建造初期,对广场景观及苗木进行设计,精准掌握苗木排布及用量。通过三维模型呈现拟真的彩现能力,使参与者对设计者所欲表达的设计思维做清楚的传递,增加沟通效率。

图8 景观绿化渲染图

建造结束后,对景观和绿化进行布置和虚拟体验,达到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

图9 景观绿化渲染图

3.2 平台应用

(1)BIM协同工作:项目利用中建八局BIM协同平台解决深化设计交互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一是,协同管理对项目人员进行权限设置,实现团队内部协同工作。二是,移动化办公对现场进行施工交底,解决现场BIM模型工作问题。

(2)质量安全管理:对现场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检查、整改、复查,实现管理闭环,留存过程影像信息,自动整理检查记录。

(3)进度管理:将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实现动态关联,辅助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进度控制,精确把握工程进展情况。

(4)物料成本管理:实现物资现场管理全过程、全业务管理,移动端收料、PC端自动统计,逐步实现部位核算,最终达到物资的精益管理。A二维码材料报审:对进场材料进行跟踪记录。材料进场实行二维码材料报审,通过BIM管理平台导出材料设备二维码黏贴在进场申请表中,可以详细查看进场材料设备信息、资料,用以控制进场材料情况。B模型挂接:利用C8BIM二维码功能,将模型与现场构件进行关联,随时查看现场构件材料用量。C材料统计:对现场材料进行统计,辅助合约管理。

3.3 拟真场地规划

结合BIM可视化、信息化的优势,形成针对场地布置的标准化应用,完成施工场地初期规划及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材料、CI等布置。结合本项目,将BIM在场地布置方面的优势应用到场地管理中,直接基于第三人视角在虚拟环境中对场地进行部署,利用标准化构件族库对施工不同阶段场地部署进行模拟,快速、直观预控场地布置的合理性,以达到实际施工进度与资源的动态整合,节约现场用地,减少材料周转的目标,并推进标准化构件在各项目间的重复利用,倡导绿色施工,在此基础上扩充BIM场地部署族库。

针对本项目呈现的三级阶梯形式,对私家车、出租车及公交车线路、客运乘车流线进行模拟,验证线路可行性。

图10 景观绿化渲染图

3.4 机电深化

管线空间优化:根据管线综合情况,联合各专业进行图纸会审,最大程度优化净高。

管线碰撞优化:保证管线合理排布。

精细化出图:基于BIM模型导出单专业平面图、机房三维图、复杂部位节点图、支吊架剖面图、墙体留洞图、管井深化图等,全面保证施工质量。

图11 管道安装模拟

BIM+AR交底:针对现场复杂管线安装部位,实现AR交底,快速直观了解管线安装顺序及空间排布,加速交底时间。(如图11)A水泵模拟安装,利用AR技术对水泵安装步骤进行模拟,实现现场交底。B管道运行模拟,利用AR技术对管道运行进行模拟,快速检查管道不合理位置。

3.5 砌筑现场管理

项目利用BIM可视化,将办公室、卫生间、楼梯传统二维排砖向三维BIM排砖进行转变,对排砖效果进行展示,可以明显降低砌筑过程中的材料损耗率(数据显示,现场砌筑过程中一般存在3%~5%的损耗),并进行物资提取,对地砖的日需求量进行精准把控,实现切割量少、砖尺寸种类少,从而达到每日地砖零存储。

4 智慧工地应用

4.1 应用流程

将BIM的虚拟建造指标数据和智慧工地的现场真实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项目进展状况形成画像、智能管理,并为后续工作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智慧建造。

图13 智慧工地平台

4.2 可视化看板

直观呈现项目人员、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指标,对问题指标进行红色预警,项目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智慧工地平台使实体建筑信息与BIM模型形成挂接,将BIM应用的关键成果集中呈现。

4.3 数字化工地

(1)全景可视化指挥系统,利用AR立体指挥平台,增强实时感知数据与信息数据的结合,突破指挥中心传统指挥模式。

(2)厂区智能广播,通过使用厂区智能广播系统,与智能监控报警系统联动,实现自动报警播报; 同时可直接使用手机无线喊话; 定时广播、无需人员值守,自动播放。

(3)塔吊检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塔吊运行,记录超载次数、使用频率等,对塔吊工作效率进行分析,避免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集成多种塔吊检测设备,实现塔吊运行状态的多方位监控,问题实时预警提醒,保证作业安全及使用规范。

图14 塔吊检测

4.4 绿色施工

扬尘噪声监测,通过多种传感集成设备,实时采集气象数据,监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将收集数据录入智慧工地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图15 扬尘监测

降尘喷淋,根据现场的扬尘监测情况,当PM值超过设定的标准值时,自动发生报警,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直接开启降尘喷淋系统,提高施工环境质量。

4.5 劳务管理

实时掌握现场用工情况,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对劳务调整,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便于有针对性纠偏。项目对建筑工人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进退场时间、考勤数据、安全培训情况,为工人和企业提供了双向保障。

图16 扬尘监测

5 总结

项目在地基施工阶段碰到多个难题,结合现场实际、利用BIM技术攻克难关,为项目节约效益595万,积累了山地作业经验,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通过应用BIM技术,加快了工程建造速度,为项目的按期竣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填方利用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除夕夜忆花屋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道路路基工程填方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