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中语境的有效运用

2021-05-30万蓉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寒号鸟语境创设

万蓉平

语境是理解运用语言的环境,它由一系列同言语交际相关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为语言表达特定意义所依赖。在教学中,巧借语境进行教学,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还原语境,是读懂文本的途径

还原语境就是还原生活。阅读应充分利用文字的表情达意、写景状物、造像等功能,充分还原文本的语境。包括上下文微观语境,写作的时间、场合、心态等中观语境和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状况等宏观语境。

1. 还原微观语境,利于准确理解词语。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有一项练习是“学写留言条”。示例之后,教材设计“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的情境,要求学生写一张留言条。几乎所有学生的留言条都差不多:

我把这张留言条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看不出问题。我要学生还原生活情境:机灵的学生趴在“办公室的办公桌”上,一边写留言条一边大声独白。学生很快明白了,“去”表示叙述者不在办公室,而留言条是在办公室里发现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写的,所以应该写“来”办公室还书。

当学生不能完全用语言还原场景时,我们借助表演还原语境,激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明白“来”和“去”立足点的不同。一 “去”一 “来”的讨论,告诉学生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如何理解词语意思的过程,从而习得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运用词语的方法。

2. 还原宏观语境,利于准确把握文本。对于学生来讲,仅仅停留在语感阶段是无法表述明白的,只有内心真正感触到并懂得的东西,才能准确把握。《如梦令》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眼“醉”,理解了词的主人公荡舟溪亭沉醉不归的愉悦后,让学生欣赏自由愉悦版的《如梦令》音乐。随后,教师讲述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金兵入侵中原,43岁的李清照逃亡途中,丈夫去世。她如失群的孤雁,孑然一身,流落异乡的凄苦、国破家亡的沉重,浓缩在她心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再也没有溪亭荡舟的欢乐,只能在回忆中安放一颗飘零的心。此时此刻,再读这首词,你一定会感悟到另一种境界。两相对比,学生再读《如梦令》,别有一番滋味。学生在不同语调的诵读中,加深了对诗词意蕴的理解与感悟。

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言说方式。理解一个人的作品,要了解这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创作的原因,“知人论世”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还原了词人李清照早期和晚年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状况。学生在迥然不同的语境中,体会出词人不同时代不同的心境,对词也随即有了不同境界的感悟,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和思辨能力的训练。

二、创设语境,是运用语言的桥梁

1. 创设情景语境,搭建规范运用的桥梁。正确运用是语言文字能力的第一层次,指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并能清楚表达,达到学习交流的基本目的。为低年级的学生创设语用情境,给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设桥梁,可以降低语言运用的难度,实现由理解到運用的自然内化。请看二上《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师:听了青蛙说的话,小鸟又是怎样说的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呢?(没有边际)那得多大啊!在你们的印象里,哪些是无边无际的?(展示图片:沙漠、大海、草原……)小鸟每天在蓝天上飞翔,它飞过了( ),飞过了( ),飞过了( ),飞过了( )……还是没有看到天的边,这就是无边无际。(出示蓝天的图片)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片段中,教者紧紧结合课文,从朗读到创造性表达,让学生从文本中习得造句之法。先解释了“无边无际”的意思,再给学生场合、时间,想象小鸟会看到哪些无边无际的场景,为低年级的学生创设一个故事的情境,降低了语言运用的难度,激发他们的语用思维,利于规范运用语言。

2. 创设情景语境,搭建灵活运用的桥梁。灵活运用是语言文字能力的第二层次。即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情形和语境,选择使用最为恰当的语言,从而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达到最佳的交流目的。

二上《寒号鸟》一课中,寒号鸟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为了告诫生活中的类似人物,不能得过且过,只顾眼前享受。教师在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后,出示例子:×××同学,暑假天天看电视,出去玩,快要开学了,还不想完成暑假作业,要求同学进行劝说。这与课文中的喜鹊劝寒号鸟一脉相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从当前的时机是否利于学习,如果不学习将来会有什么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劝说。这是课文中喜鹊的劝告方式。除此之外,学生还创意十足,进行了语境的拓展,用名人名言,甚至用寒号鸟的故事来进行劝说。恰当的语境创设,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品德教育润物无声。

三、顺延与拓展语境,是享受语言的平台

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是享受语言。不同语文能力的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中实现理解、运用、享受语言三个层次的跃升,就会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这样的乐趣将会与人的一生的成长相伴。

1. 创设平等对话的训练语境。宋代杨万里写的《庸言》指出,“学而不化,非学也”。“化”的过程就是真实学习融会贯通的过程,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获得语文知识和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教师树立自身也是学习者的理念,和学生共同面对新知识,就会让自己和学生在心灵上建立一条吐故纳新实现信息交换的通道。把自己当成学习者,教师就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是面对面教授,而是和学生并排站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样的语境设定更能激励感染学生主动学习。

2. 创设心与心交流的心理语境。当教师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欣赏学生行为的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学生自然能在这样的语境氛围中,自由表达个人感悟,获得人文精神,真正享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愉悦。

教学三上《掌声》一课,一位学生读课文,触及自身痛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哽咽了。这是小小的插曲,充分激发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教师没有简单地认为学生好哭、太脆弱,而是走进学生内心,用心去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尽情表达,不仅生成了一个美丽的意外,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还教给了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扣人心弦的、充满期待的。学生记住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种温暖灿烂的课堂经历—一种言语表达与沟通的享受之旅。

语境教学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让学生真学。通过还原语境、创设语境、顺延与拓展语境等方式,教给学生理解与感悟语言的方法,在实践与运用中享受语言带来的喜悦,让所有的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学有方向。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文峰小学)

猜你喜欢

寒号鸟语境创设
寒号鸟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