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礼国庆:在影视剧中感受家国情怀

2021-05-30崔丽菲

家庭百事通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陈望道村民医院

崔丽菲

如果奇迹有颜色,它一定叫作中国红!如果红色有记忆,它的轨迹一定是心形,叫中国心!20世纪20年代,中国青年思想觉醒、投笔从戎、救亡图存;20世纪60年代,众多学子、高知以身许国、献身戈壁;20世纪80年代,无数百姓敢于乘风破浪,加快了富国进程……进入21世纪后,国人依然从心而行,将燃烧在心中的信仰之火传承下去,坚定、执着、无畏地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好的明天。恰逢“十一”国庆,让我们循着红色记忆的轨迹,通过一个个讲述家国情怀的故事,解读一颗颗赤诚热血的中国心。

唯有思想觉醒,方能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中,出生于清朝末年的陈望道,儿时就心怀大志,想要通过科举考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多年后,清朝灭亡,长大成人的陈望道逐渐接触到新的思想,开始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与一众学子为改变国家命运而努力。

20世纪20年代,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国民却蒙昧无知,毫无斗志,甚至还有很多人趁机大发国難财。陈望道在车站遇到被日本人枪杀了的罢工工人的妻儿,赠给他们回老家的车票,助其投奔亲人。但是没有想到,千里迢迢回到老家的农妇非但没有得到丈夫族人的照拂,反而遭到了驱赶,他们仅有的田地、房屋早已被同族人霸占或者变卖了,甚至最后连儿子也被抢走。

一边是农妇母子的凄惨遭遇,另一边是陈望道好友正经历救国路上的迷茫与绝望。好友想要通过读书、办学堂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但几经努力还是陷入深深的绝望。愤然之际,他焚了书、烧掉了学堂。陈望道虽然及时赶到扑灭了火,但也幡然醒悟:火能救,却救不了中国。想要挽救风雨飘摇的国家,想让国民看到光明与希望,唯有改变世道,改变国民的思想!于是,陈望道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通宵达旦地翻译《共产党宣言》,只希望共产主义能够唤醒沉睡的国民,能够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

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废寝忘食。母亲拿来粽子和糖,醉心于书本的他,拿起粽子蘸墨水吃下却浑然不觉。母亲叫他糖不够就自己添,他嘴上却回应“够甜了”,因为真理的味道,它是甜的!

终于,几经磨砺,这本凝聚着“信仰味道”的《共产党宣言》刊印成册发行,深深影响了社会各界,工人、知识分子、学生等群体都在这本书里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看到未来中国的答案。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醒,红色的中国出现了!

艰苦奋斗、百炼成钢,铸就兴国大业

电视剧《百炼成钢》中,报社记者秦子衿收到组织派自己去戈壁滩的指令,想到为科研事业献身的姐姐,她毫不犹豫地答应领导:“只要祖国需要,我就去。”她准时来到马兰基地报到。与她一起来的还有上甘岭英雄团的战士,他们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归来就被派到沙漠中筹建原子弹基地,全力支持“596”原子弹计划。

虽然战士们群情激奋,但是基地建设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特别是196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检验基地时常断粮。战士们勒紧裤腰带,将省下来的粮食、水分给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为了如期竣工,工地上的战士们加班加点干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用了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盐碱水和混凝土,他们亲手炸毁了呕心沥血建造的工程。为找到净水,战士们将军车改为水车,并到200里以外的地方去运水。可是即使运回了水,他们依然舍不得喝一口,只因运水耗费的汽油远比运来的水贵。直到秦子衿将大庆油田顺利开采的消息告诉大家,战士们才开始不再为运水的汽油担心,放肆地喝起水来。看着大家手中不断传递的茶缸,秦子衿喜极而泣。

父亲秦品元在做推进剂试验时因意外牺牲,组织想要将秦子衿调回北京工作,她却拒绝了,坚持留在基地继续完成父亲的夙愿。她在基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用相机记录每一个光荣的历史时刻。然而体检时,医生在秦子衿体内查出少量的放射元素。她担心自己日后不能生育,会耽误了爱人,没想到爱人同她一样,下定决心要在基地上干一辈子。终于,20万人历经9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发,秦子衿和爱人一起见证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制造出“两弹一星”,见证无数普通人对理想的坚定践行。

多年以后,国家宣布暂停核试验,秦子衿和爱人带着儿子祭拜秦品元。长大成人的儿子拿出大学录取通知书,他要接替父母从事航天事业的研究,他要从父母先辈手中接过理想和信仰的火炬并传承下去。

舍小家为民众,翻天覆地开创富国大业

电视剧《山海情》里,农校毕业的马得福,刚端上公家饭就被借调到移民办负责宁夏吊庄移民工作,号召西吉的农民们移民、搬迁。因为吊庄基地飞沙走石的荒漠条件太艰苦,刚搬迁来的村民第二天就走了一半,他的工作就是追回“逃跑”的吊庄户。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情况,马德福一户一户人家地去做工作,最后还是凭着耐心坚持和父亲的默默协助顺利完成了吊庄移民工作。

为了让村里更快通电,马得福一次次去变电所堵门。他永远在为民众解决问题,有时候不被理解,可他把苦往肚子里咽,一心为了西海固,为着心目中的塞上江南。他坚信:“有奔头那就不算苦,没奔头那才叫真的苦。”只要有奔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

春麦浇灌时,村民眼巴巴盼着给麦子续命的水,结果却只等来几滴水,根本无法满足春麦浇灌的需求。马得福骑上自行车沿途调查,直奔水站找人理论。当得知水站站长为了领导现场会的“效果”减少了供水时,一向沉稳的他急了。可即使这样,他还是左拦右拦以身护闸,阻止了群情激奋的村民砸闸放水。他喊道:“要砸就先砸我,咱不能做犯法的事!”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深知村民艰辛的马得福只能豁出去,带着村民到现场会找市长、书记说理,解决用水问题。

后来,一些村民靠着种菇致富,引得媒体报道,各方领导前来学习借鉴。表彰会上,马得福铤而走险,放下了歌功颂德的稿件,将实际情况越级告诉了县长:早期种蘑菇的村民的确致了富,但后来因为蘑菇产量太大,价格一路下跌,甚至没了销路。讲完实际情况后,他诚恳地请求各位领导为蘑菇销售寻求出路。他说:“我的官运到头了,还有别的路走,但是村民种菇的路走到尽头,就真的没路可走了。”

正是在这样舍己为人、忘我奉献的马得福的带领下,吊庄移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富饶的家园。

心连心,惊天动地推动强国大业

现代都市剧《生命的拐点》,又名《在一起》,故事聚焦新冠疫情的最初期。彼时,一切尚未明朗,处于风暴中心的武汉流言四起。面对未知的病毒,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江汉医院作为传染病医院,最先感受到疫情的严峻:各区医院的不明肺炎患者陆续转来,重症监护室、传染病分区、普通病房都满了,整个医院都是病人。刚刚上任的院长谭松林临危受命,与老院长张汉清共同肩负起了首批抗疫重任。面对疫情的迅速暴发及扩散,医院人手及物资极度紧缺,谭松林稍显经验不足,但是老院长的一句话“你首先是医生,其次才是院长”点醒了他。他迅速调整状态,积极研究病情,带领全院医护救治每一位入院患者。在医院的动员大会上,他坚定地说:“我们是医生,我们也是战士!面对这场已经到来的战争,我们守土有责!”

譚松林的妻子是医院的护士长,与他一样奋斗在前线。眼看着病人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夫妻俩好不容易抽空回个家,车开到一半,却又改变了路线。因为比起陪伴,他们更担心把病毒带回家。于是,两口子毅然开启以车为家的生活,白天在医院上班,夜晚就待在车上休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也能及时赶到。妻子念叨儿子总被奶奶带着看动画片,担心把眼睛看坏。谭松林却说:“孩子眼睛坏了戴眼镜,总比感染了强。”

随着病患越来越多,医疗物资短缺,医务人员紧缺。医院一边加紧收容患者,一边请求支援,还动员所有行政人员走上一线,为后勤作保障。

连续奋战中,谭松林终究没有挺住,他也被感染了。当他带着氧气罩、用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时,还避开妻子嘱咐同事:“如果这次我挺不过去,我同意捐出遗体进行医学解剖!”为更多需要的人保留一丝希望,也为医院研究病毒划开一道口子,这就是一个平凡医护人员的日常与付出。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寻求真理的陈望道,到坚守初心敢于献身的秦子衿、忘我奉献的基层干部马得福,再到最美逆行者谭松林,他们都是各自年代里的普通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这些人坚守真理,在各自的岗位职责上默默奉献,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点亮历史,成为照亮一个时代的光,给予民族和人民希望。

猜你喜欢

陈望道村民医院
用一生尝透真理味道的陈望道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萌萌兔医院
吴士文与陈望道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