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探究
2021-05-30相永昌
相永昌
初中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通常引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回应社会关切,让学生通过融合时政内容与课本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从另一方面讲,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时政性强、灵活度高、开放性大,对学生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现实问题的敏锐度与思维的发散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度解读材料,全面提取信息
为了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一些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通常选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隐含信息丰富的材料。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样的材料,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能抓住材料的重点,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取材料信息,造成答题时逻辑不清,答案内容与题目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应深度解读材料,全面提取信息。对材料的每一句话都应深入理解,标注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对每段材料都要明确事件主体、采取的措施、造成的影响等,防止遗漏材料信息。我们在通读材料后要注意通过核心语句提炼材料主旨,并与课本所学内容相结合,有效把握答题范围。
例1. 小到瓜皮纸屑,大到砖石碎料,一个个从天而降的“炸弹”不仅破坏环境,更是一大安全隐患,因高空抛物或者坠物造成的人身、车辆伤害事例也屡见报端。高空抛物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才能根治这个“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对此,刑法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以下内容: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什么要把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
解析: 本题以高空抛物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全面提取、解读,形成完整的答案。
我们在答题时,从材料的第一句话中可以得出高空抛物的危害,如破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安全隐患又包括危害人身安全隐患与危害财产安全隐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惩治高空抛物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然后根据后面材料中的关键词“刑法”“回应了社会关切”和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内容可知,把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与刑法的地位和作用有关。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把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有助于制裁违法犯罪、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最后,通读完材料可以发现,材料重点讲述了将原本只是违反社会公德的高空抛物行为规定为违法犯罪行为,并制定处罚措施,写入刑法。从意识层面讲,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可以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引、教育人向善。
二、夯实知识基础,熟练运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
对广大学生来讲,教材是其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第一途径。教材中的原理与知识体系完备,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才能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准确找出理论依据,得出答案。
例2.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我们为什么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 位置?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本题材料只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时政。解答本题时,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必要性分析,如党的性质、我国人民的地位、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二是重要性分析,即分析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带来的有利影响,如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等。这些内容皆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三、关注时政热点,培养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辨别分析题往往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思考、辨析。此类试题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关注时政热点,培养思辨能力。
例3. 在我國,贫困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存在着高度的交叉重叠状况:宁夏西海固,过去苦寒甲天下,如今生态依然脆弱;云贵川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均收入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人们,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默默地守护着“中华水塔”……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如影随形,这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的认识。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发现问题的本质。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扶贫开发的目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精准脱贫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民生。我们应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扶贫,探索共同富裕的新途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