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社交做加法
2021-05-30林溪
林溪
1
最近,闺蜜跟我吐槽,她为了女儿的事很是头疼。
闺蜜女儿在幼儿园,不是抢别人东西,就是搞破坏。前几天下午,闺蜜正在公司开例会,老师打来电话,说她女儿把一个小朋友的脸抓破了,让她去一趟。到了幼儿园,一看小朋友的脸,被抓得还挺严重。闺蜜生气地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竟然说这都是她教的。
原来,闺蜜女儿去年开始上幼儿园,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她担心女儿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就教了女儿一套“秘籍”:东西不要被别人抢了去;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只有你厉害了,别人才不敢欺负你。我听了哭笑不得,这样教孩子,孩子还怎么能和同学愉快地玩耍呢?
其实,孩子随着一点点长大,会越来越需要社交关系的滋养。孩子在3岁以前最喜欢的玩伴,是照顾他们的人。但3岁以后,上了幼儿园,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玩,一旦没有朋友,即使身边有父母陪着,也倍感无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华,70%靠人际关系。”社交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现在很多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比较难融入集体,这就需要家长好好引导。
2
很多家长不恰当地处理孩子的社交矛盾,會让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现如今,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手心里的宝,尤其是出门在外,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于是,每个家长都盯得很紧。别的孩子拿了自己孩子的玩具,大人在旁边帮腔:“这个玩具是我们的,你等会儿要还给我们。”有时,孩子之间起了争执,大人怕矛盾激化,秉着“大事化小”的原则,拉着自家孩子远离“是非之地”。
这种过度保护的方式,可能会避免孩子“吃亏”,但也给孩子社交路上制造了绊脚石。久而久之,孩子会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之间的问题,变得斤斤计较,甚至不愿意和别的小孩一起玩。
还有一种,父母逼着孩子去社交。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属于慢热型的,父母觉得社交能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便一味把孩子推到人堆里。其实,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更恐惧社交。
我侄儿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常只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一次,我弟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他叫侄儿陪着小客人玩。可我侄儿说自己有作业要写,不愿意出房间。我弟进房间说:“你的作业明明写完了,你出去玩一会儿,要么去广场溜冰,要么你和他一起拼乐高。”见侄儿不动,我弟又催:“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客人一起玩,你平时不是最讨厌写作业的吗?”最后,在我弟的逼迫下,我侄儿哭了,说自己真的只想写作业。
有的孩子是“自来熟”,有的孩子却是“慢热型”的,父母要区别对待,不要一视同仁。虽然孩子的社交力很重要,但是盲目逼迫孩子去跟别人社交,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排斥或厌恶社交。
3
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在社交上遇到了问题,父母都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因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与人打交道。
首先,孩子的社交和成人社交不同。儿童心理学家、资深青少年咨询师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他《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中说:“孩子的核心社交技能与成人不同。”我们成年人在交朋友时,会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可孩子们之间的社交,不会这样中规中矩,他们更实在而且随意。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李岩老师在谈论儿童社交能力时分析说:“我们如果想加入一个群体,那么我们需要表现出自己具备两个条件——我能服从群内的既有规则和秩序,以及我能为群体出力。”有一次,我带儿子出门玩,看见几个男孩在一起踢足球,他想加入。可那几个孩子玩得正起劲,根本不理他。后来,我儿子找来一根树枝,跟他们说:“我们把这个树枝当作球门,谁踢的球碰到树枝,谁就赢了。”孩子们一听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儿子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足球队”。
其次,父母不要过度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尤其是孩子之间,有矛盾更是正常的。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只要不是肢体冲突,家长不必急于参与,先“围观”一会儿。有时,孩子们自己就可以化解这些矛盾,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
如果孩子有了肢体冲突,把孩子拉开,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即可,别的话不必多说,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他的小伙伴进行负面评价。在社交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共情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都能从真实的“社交冲突”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所以,孩子与别人产生矛盾,并非是洪水猛兽,反而是成长中的必经过程,父母的坦然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父母做榜样。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他们首先看到父母如何做,才会学着去做。如果父母不喜欢社交,没有什么朋友,孩子没有见过父母和朋友在一起相处的场景,一般也不愿意主动去交朋友。因此,我们可以在和朋友聚会时带上孩子,或者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给孩子言传身教。
良好的社交力会让孩子的成长如虎添翼,是他们成长的垫脚石。而孩子的社交力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学会给孩子的社交做加法,一点点增强他们的社交力。
(资源支持:微信公众号“阿呆爸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