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方面的教材与教学

2021-05-30崔峦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圆明园革命课文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路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课文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课文做例子,既教做人,又学语文,有着重要意义。在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十分必要。研讨革命文化方面的教材与教学,正当其时。这对立德树人,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很有助益。

一、革命文化方面教材与教学的价值

1.育人的价值。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做什么?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德、智、体、美、劳。“德不立,行不远”,德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革命文化方面的教材,在立德树人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的革命和建设中,铸就了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需要将这种“中国精神”发扬光大。

革命文化方面的教材,在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增强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发扬无私奉献的实干作风等方面,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面对有太多不确定性的未来,要实现中国梦,教育工作者要有志气、有担当,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种形势下,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不可。

3.学习语文的价值。统编教材中的选文,既体现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又做到了文质兼美,堪称典范,适合教学。课文题材、体裁多样,有记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如《军神》《黄继光》;有回忆老一辈革命家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七律·长征》;有小说《桥》《小英雄雨来(节选)》;有通讯报道《开国大典》,也有论说文《为人民服务》。学习这些课文,学生既能受到精神的洗礼,高尚情感的熏陶,又能学习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发展思维,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革命文化方面教学内容在统编教材中的编排

1.围绕革命文化编排主题单元。在四年级上册“国之栋梁”单元(第七单元),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梅兰芳,有追寻延安精神的一代代中国人。五年级上册“爱国情怀”单元(第四单元),有爱国题材的古诗,有贯穿爱国精神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还有体现现代官兵守岛卫国的课文《小岛》。五年级下册“使命·责任”单元(第四单元),课文有古诗,《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第二单元),课文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六年级下册“理想信念”单元(第四单元),课文有古诗、《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此外,六年级还编排了一个人物单元“走进鲁迅”,课文有鲁迅的两篇作品《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好的故事》,还有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歌颂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上述革命文化主题单元,主题集中,内涵丰富,有震撼心灵、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2.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阅读链接”和写作“名言警句”被分散在各册教材中。有写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王二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丰碑》《詹天佑》。有反映重大事件的,如《冀中的地道战》《圆明园的毁灭》《开国大典》。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如《桥》《青山不老》《千年梦圆在今朝》。有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如《延安,我把你追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对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的呼唤与传承。

据粗略统计,体现革命文化的课文、“阅读链接”有40余篇,涵盖了三个历史时期,在全套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今后,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选文还会有所增加。

三、怎样教学,提一些想法和建议

1.认真解读教材,提出适合的教学目标。解读教材要读三遍。第一遍读,以普通读者身份,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东西,和文本、人物对话,获得初始的阅读感受。这种感受是珍贵的、可靠的,是基础性的。这是把握文本。第二遍读,以学生的视角读,揣摩学生能读懂哪些,在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能提出哪些問题。这是了解学情。第三遍读,以教师的角色阅读,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是怎样表达的,教学中怎样以课文这个“例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做到汲意、汲会、汲法。解读要有新的感受,教学要有新的探索。如《开国大典》,以往的教学,更多地关注思想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和文章的布局。当下,在“语文要素”的引领下,要通过反复阅读,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作者是怎样点面结合地描述天安门广场、群众队伍集结,描述“阅兵式”的场面的。这样,既能加深阅读感受—— 典礼盛大隆重,人们兴奋、激动;又能落实“语文要素”,把怎样点面结合地写场面的方法学到手。这是设计教学。在三遍阅读的基础上,再拟定教学目标,就会比较精准、适切了。

2.文道结合,做到思想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成长的统一。“文”指语言文字、语言形式;“道”指思想情感。从古到今,文与道一体两面,文以载道,那语文教学就应该文道结合,文道统一。革命文化方面的课文,思想性很强,但不可重道而轻文,把阅读课当成思政课,不能只重思想内容的开掘而忽视语言形式的揣摩。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1)要善于设计整合的、既汲意又汲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读懂圆明园昔日是怎样的辉煌:课文先勾勒出“圆明三园”和众多小园构成的众星拱月般的布局,恢宏壮观;接下来欣赏用对举的方式介绍圆明园建筑的文字,读着读着,所有的景观建筑仿佛浮现在眼前,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读介绍圆明园珍藏的历史文物的文段;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真可谓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如此宏大的建筑群,如此珍贵的藏品,却毁于英法联军的劫掠,绝对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全文极具张力,发人深思: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忘国耻,学好本领,振兴中华!这样,把欣赏语言、揣摩写法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可以说,对语言形式体会得越到位,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就越深刻。

(2)依体而教,汲意汲会。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意识。依体而教,汲意汲会,可以收到文道双赢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讴歌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小小说《桥》,如能抓住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衬托来塑造人物的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大雨引起山洪暴发——“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洪水冲出山谷—— 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狂奔——洪水逼近窄窄的木桥——洪水舔着木桥上一百多人的腰!情况越来越危急。环境描写逐渐把情节推上了高潮:此时老汉(党支部书记)“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着让他“排到后面去”。当只剩下他和小伙子没有过桥时,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语言描写,把一个在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前面留下悬疑(小伙子是谁?),最后揭示谜底:“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样安排,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使老支书的形象更加高大。小说教学抓住环境、情节和人物,从语言入手,了解环境描写及作用,梳理情节的推进与发展,感受丰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其教学与其他文体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提炼出文章的主旨——革命的队伍要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步,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梳理行文的思路——先提出中心论点,接下来讲: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的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要团结起来,要努力奋斗,担起解救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的重任。在梳理行文思路时,要结合着揣摩语言,抓住句与句的联系,抓住关联词语的使用,感受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如:“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首先,四句话,句与句联系紧密。

其次,四组关联词语的使用,不仅把每句话的意思讲得准确、清楚,而且把语义层次表述得十分清晰。(①不怕批评;②谁批评都行;③提问对就改;④办法好就照办。)

再次,可以用有无关联词语比较读的办法,揣摩体会。这才是语文课。

第三步,小结议论文的一般写法,先提出论点,接下来用事实和依据一层一层地进行议论。这样,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入脑入心,做到既汲品,又汲言。还可联系本单元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鱼钩》进行拓展阅读,加强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理解。依体而教,突出该文章的语言形成的特点,但不宜过多、过深地讲解文本知识。

(3)长文短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中高年级的统编教材编入了一些长课文。如,《小英雄雨来(节选)》《金色的鱼钩》。长课文怎样教学?简单地说,就是长文短教。长文更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突出重点。

例如,《小英雄雨来(节选)》有3000多字,用序号分隔成六个部分。教学这篇讲读课文,一要训练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并借助学习单,综合各部分列小标题(短句或短语);再借助小标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这既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训练,又是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訓练。这一项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不可一掠而过,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训练的过程。

二要抓住描写雨来这个英雄少年形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雨来的精神、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特别要关注对雨来“仰泳”的描写以及在妈妈的追赶下,雨来扎进河里的描写,一个机灵、调皮、可爱的水乡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第一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之所以能成长为英雄少年的思想基础、精神源头,要有感情地读,用心体会。第三部分“掩护大叔”,重点是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日本鬼子抓住前后的表现,突出了他的机灵、勇敢。第四部分“和鬼子斗争”,重点是雨来被鬼子威胁、利诱、毒打之下的表现,这一部分最后再次出现爱国的语句,隐含着雨来有如此英勇的表现,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少年形象,立于读者心中。第五部分“雨来是个好孩子”是芦花村人,也是广大读者对他的评价。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让学生体会到,不仅雨来人未死,其精神永存!以上六个部分,显然“掩护李大叔”和“和鬼子斗争”两部分,应作为感受雨来这个人物形象的重点。

三要关注环境描写。全文有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语段。第一处美丽、祥和,为故事的发生、发展做了铺垫。第二处、第三处描写,有了“悲”的调子:天上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暗示雨来身处险境(鬼子向河里放了几枪,人们以为雨来死了);“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都表现了人们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

抓住上述三点,或者说把教学设计成三个板块:①列出标题,概述主要内容;②抓住雨来在掩护亲人、与敌人斗争中的表现,感受人物形象;③关注不同情节中的景色描写,体会其作用。整堂课体现用培养速读能力来推进教学。这样,就能把长文教短,做到省时有效。

(4)拓展阅读资源,适当开展全媒体阅读。当今的阅读,应是拓宽阅读面的全阅读,应是全媒体阅读。进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要适时适度地利用相关的阅读资源。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读到昔日辉煌的文字时,可以配合展示当时园内景观的图片、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其大美;读到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文字时,可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激起学生心中之大恨。总结课时,可以让学生高声朗读法国作家雨果在1861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第二年)写的一段话:“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拉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终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朗读之后,课戛然而止,定会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进行到教读“顶峰歼敌”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揣摩五壮士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用朗读把画面和情感读出来;再齐读五位壮士的表现,指名读班长马宝玉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概括地进行群像描写和具体地进行单个人物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的作用;接下来播放同名电影的片段,在文字与影视的优势互补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升华热爱祖国、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情感——“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人民是惹不起的!

3.探索革命文化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倡导用整合的思想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思想也适合于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如,教学六上第二单元“革命岁月”,选文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个重要节点:长征、抗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这个单元,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上课伊始进行简短交流:就这三个节点,你知道了什么。再用“时间轴”,让学生了解时间跨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可以播放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影像,开始《开国大典》一文的教学。可采用“1+2”的方式,用两三个课时,教读《开国大典》,略读《灯光》(郝副营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围歼战中牺牲),速读“阅读链接”《狱中联欢》,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真切地体會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对祖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领会、学习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接下来追忆长征,教读《七律·长征》,读补充资料《马背上的小红军》,既传承了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又拉近了小学生和比较遥远的革命年代的距离,从人小志气大的小红军身上感受到革命胜利也有儿童的功劳,“有志不在年高”!同时,了解了律诗的特点。而后,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把学生带入抗日救国的年代,课终可齐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用歌声抒发爱国情怀,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后,可以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活动,布置创编手抄报或写一篇点面结合记述庆祝活动的习作,结束本单元的教学。这样,丰富了阅读资源,做到读、写、做结合,省时高教。

教学思路、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一是要有整合的思想,有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贯穿的教学设计;二是要既汲意又汲言,不能顾此失彼。阅读教学,特别是革命文化题材的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同时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方法。阅读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是:透过语言的魅力、情感的打动、思想的力量、写法的作用,“读字当头”,读诵贯穿,潜移默化,熏陶渐染,达到划铁留痕的教育效果。说教往往是无力的,用语言,特别是动情的朗读去穿透,往往是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的。

让我们认真研究革命文化文本的阅读教学,大力改进阅读教学,开创语文教学的新生面!

(崔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猜你喜欢

圆明园革命课文
梦回圆明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背课文的小偷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背课文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