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不易,流人遂自安
2021-05-30唐燕飞
唐燕飞
梁昌宗是我认识多年的“北漂”朋友。他本科就读于北京某高校软件系,后考入国内顶尖大学的自动化系读硕士。在遍地名校生的北京,自报家门时内行人会先问一句:“本科在哪读的?”每每这时,他都会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
他曾是我的朋友之一,不过后来逐渐没了联系。毕业后,我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挤在沙丁鱼罐头一般的海淀黄庄地铁站,走在半夜灯火通明的大厦门口,拿着仅够生存的工资时,我就会想到和他互相安慰下“北漂”的心酸。
硕士毕业时,这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首先被租房搞掉了大半雄心壮志。梁昌宗毕业那年互联网出现泡沫,他没能进入全国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为了一个北京户口,他先进了一家国有企业,收入一般。男生对住宿的要求不高,他一开始住在北京昌平某村里,租房费用也高达四千元。昌宗在男多女少的高校待了七年都没有找到女朋友,于是他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展爱情。
我的本科同学小悠就是这样和他认识的。小悠和昌宗第一天约会回来,我问她感受如何。她用手术刀一般凌厉的话语剖析了一遍昌宗:“他社交资料上只填了硕士学校,说明他对本科学校比较自卑;为人真诚中带一点傻气,但是会疼人;老家农村的,单位也不是几家有名的高薪互联网企业。”这条件小悠显然不是很满意,但她话锋一转:“不过他长得还挺帅。”
他们第一次约会在商场吃了日本料理,还点了咖啡、甜品,昌宗很大方地买了单。不过我后来才知道:昌宗自己从不去商场消费;他在公司吃一日三餐,平时只花通勤的地铁费用;周末他在出租屋做饭,兼职网上的代码项目,去五道口听讲座或者打球时吃一碗二十元的螺蛳粉……他对物质的欲望很低,见约会对象时一定会好好修饰自己,但也不买名牌。两年了,他也没有在社交平台上收获爱情。
我和他认识是因为他和小悠分手了。他请过我们两个吃过饭:我在饭桌上当个合格的“电灯泡”,只管埋头吃牛排;他们两个就像一对小情侣一样坐一起。不过我知道小悠不喜欢他,他就是鱼塘里一条傻乎乎的鱼,小悠的池子里鱼多的是。
我覺得昌宗这个人还不错,乐观开朗,从不抱怨生活。于是,他偶尔联系我一起去吃饭、打球,我也会欣然应允。有一年中秋节,他叫了我还有一群朋友去他们的合租房玩。他的朋友也都是高材生,个个意气风发,那时候我惊讶于他们怎么会住在那样糟糕的环境里。我倒了好多次地铁到昌平,进了一栋旧筒子楼,爬上没有电梯的房间,才在堆着一大堆杂物的铁门前犹豫地敲了门。昌宗来开门,他的房间收拾得很整洁,有一些简单的家具,还有许多学术海报。
那次我们开心地吃了火锅,昌宗还炒了好多家乡特色菜。昌宗告诉我们,他没毕业时也是专心读书,除了写代码什么都不会,毕业后掌握了不少生活技能,包括做饭。他们男生聚餐都在家搞定,随随便便就能整出一大桌子硬菜:皮皮虾、老妈蹄花、江西米粉、川味水煮鱼……这都是一趟趟骑着共享单车去菜市场实践的结果,原因就是为了省钱。
我和他打交道近三年,他拿到北京户口后去了一家外资医疗公司,周末还在一个创业公司兼职。后来我回上海了,听说他还是找了几个社交平台上的姑娘交往。他从没跟我说过他艰辛的工作,可能这比糟心的居住环境和屡屡受挫的爱情更难启齿。
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北京的生活就是冬天去故宫看雪,随时有暖气;夏天约朋友看展览,吃南门涮肉。后来才知道,毕业以后生活才对你露出波澜起伏的一面,让我们被温饱、租房、户口、卫生、安全一系列小小的问题绊住雄心壮志。
昌宗一直在攒钱,可能再打拼几年他就可以买房了。不过他的工作强度极大,每次看到他似乎都是筋疲力尽的状态。他从未像潇洒青年一样裸辞过,为了社保不断交,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我从前问他:“你能在北京扎根吗?”他笑笑,列出了一堆他的优势,眼神坚定地说他可以。后来,我再问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变成了:“先看看吧,要是不行就去二线城市发展吧。”这时,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和无奈。
我最后想起一段话:“你在池塘里活得很好,泥鳅很丑但会说喜庆话,癞蛤蟆很马虎但很有趣,田螺是个温柔的自闭症患者,小鲫鱼是你们共同的‘女神。有一天,你听说江河湖海,哪个都要更大、更好。你跳了出去,遇见了美丽的海豚,雄壮的白鲸,婀娜多姿的热带鱼,的确都是好的,就是偶尔觉得世界很空,生活很咸。”
故事写到这里本该结束,毕竟我们已经再难有交集。只是从日记里找到这篇文章时,我下意识地翻开了昌宗的微信朋友圈:主页是一个眉目清秀、气度翩翩的姑娘,看样子应该是他的女朋友或者妻子;继续往下翻,才得知他的创业公司被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收购,得到的钱足够他在北京买房定居。昌宗能有这样的结局,不在我的意料之外。一路翻山越岭的人或许会经历短暂的迷茫与失落,但他们终究会被生活锻造成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