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骗子
2021-05-30贝小戎
贝小戎
《格列佛游记》中说,小人国的法律跟英国法律有很大差异,比如小人国“将欺诈看作是比偷窃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这一来,几乎每个欺诈犯都会被判处极刑;因为他们声称,小心谨慎加上一些普通常识便可使一个人的东西不遭盗窃;然而诚实的人实在无法防范老奸巨猾的人”。
小人国关于欺诈的规定看起来很有道理。一位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说,公众有时很佩服骗子,觉得他们只动用自己的魅力就能让别人相信他们。电影和媒体上的騙子都风度翩翩,不像是犯罪分子。比如《猫鼠游戏》《十一罗汉》,都让一线演员出演帅气的、至少是让人同情的骗子。其实他们犯下的罪行比抢银行、偷钱包更严重,对上当受骗者的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影视剧在表现骗子时,经常暗示上当的人太容易受骗、太天真。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依赖于信任,需要陌生人说实话,受骗的人并不傻,他们只是做出了本能反应。
有的骗子看上去特别高明。1925年,捷克人维克多·卢斯蒂格到了巴黎,他在报纸上看到报道说,埃菲尔铁塔生锈了,维修成本很高,许多巴黎人觉得应该把它拆了。卢斯蒂格就谎称自己是法国邮电部部长,对法国的一些金属回收商说,埃菲尔铁塔要拆掉,他让这些商人竞价,最后他让安德烈·泊松中标。泊松发现上当后,都没好意思报警。在故伎重演时,卢斯蒂格怀疑自己要露馅了,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第一次被捕时,他吹嘘没有什么监狱关得住他。在出庭受审前一天,他把几条被单扭成绳子从联邦羁押中心大楼的窗户溜出,一边假装自己在擦窗户一边往下溜。行人看到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1992年凯瑟琳·林德斯科格在《作假、欺诈和其他空话》中列举了卢斯蒂格给骗子的十条教导,包括:“等待其他人披露自己的政治观点,然后表示同意”“永远不要喝醉”。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介绍了各种常见的骗局,其中一种是“化妆品和抗衰老产品欺诈”,防范的秘诀包括:当心“秘方”和“突破”之类的字眼;要警惕那些宣称能治愈多种没有关联的疾病的产品;要小心那些号称没有副作用的产品。还有一种“罗曼史骗局”,这类骗子往往谎称他们是建筑行业的,在美国以外做项目。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避免跟欺诈的目标见面,要钱看病时也显得更合理。
心理学家说,骗子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他们卖的不是现实,而是受害人希望相信的幻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抱着乐观的幻想,认为自己比我们实际上所是的更加聪明、更有吸引力、更重要,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2013年美国物理学教授保罗·弗兰普顿的受骗经历,一个女的假装自己是模特,让这个68岁、离异的教授相信,他是一个32岁的女模特的理想配偶。这看上去不合情理,但是弗兰普顿愿意相信,一个超模能嫁给一个他那么聪明的人才是幸运的。
(白澜荐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