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2021-05-30摩根频道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1年11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音箱巨头

摩根频道

基础设施的重构与逐渐“孵化”的市场需求

据中投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1201亿元,跻身千亿元市场,但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却处于下降趋势。

一方面是行业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却是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玩家纷纷融入音频行业,其核心原因在于:在线音频未来会创造更多的可能,巨头们最看中的不是规模与盈利,而是完善自身生态,让在线音频与其他业务产生协同作用。

在线音频的风口似乎真的来了,无论是浪潮已过的智能音箱还是当下正火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在线音频最佳嵌入的场景之一。对于在线音频行业来说,除了“拉新”外,如何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间,让用户产生沉浸感也是重中之重。

智能音箱和新能源汽车的车载音箱,都具备将用户时间化零为整的能力。尤其是后者,在清晨、午后、睡前与早晚通勤时间已经被各种在线音频开发后,行车入口的广泛普及将进一步挖掘用户使用时长的消耗能力。除此之外,荔枝上市后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播客在沉积15年后的暴发,也让在线音频的故事更加丰满,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不同于图文干巴巴的直观陈列,也不同于当下以吸睛为主要潮流的视频,能够传递情感给人带来沉浸感是音乐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可以提供一片“静土”让越来越多用户爱上了在线音频。

在线音频的价值逐渐被认同,还少不了“内容同行”的助推。当下图文、视频、音乐等内容都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增长瓶颈,并且由于赛道的火热同质化竞争日加激烈,追求增长的行业巨头们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在线音频这片净土有待发掘。其不仅能够切实带来快速地增长,还能与其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字节跳动推出《番茄畅听》APP,正是其生态协同作战的典范。至于腾讯,在线音频本就是其生态布局的一部分,赛道升温后再全面布局符合其战略投资的惯用逻辑。

巨头携大势倾轧下,喜马拉雅压力倍增

对巨头们来说,布局在线音频只是其庞大业务上的一个小动作,然而对于在线音频的老玩家来说,其面临的很可能是生与死的较量。垂直领域在巨头们多业务协同下,在线音频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广而泛一直是喜马拉雅领先同行的制胜武器,其金字塔型的内容是喜马拉雅的护城河。头部通过PGC产生高质量的作品,起到“拉新”、留存以及刺激用户付费的作用;中部的PUGC和底层的UGC则起到保持用户活跃度、增加平台活力,并且为其未来发展培养优质生态和内容生产者的作用。

喜马拉雅为不同年龄层、不同分段的受众用户提供服务。在规模本就不大的在线音频行业,将不同爱好和兴趣的用户聚集在了一起,使得其MAU达到了2.5亿,在行业内一骑绝尘。

然而当天塌下来的时候,个子越高需要承担的压力也越大,抗风险能力也越弱。当巨头们涌入在线音频后,荔枝和蜻蜓这种侧重私域流量的垂直领域企业,因其专业性打造的护城河,受压程度相比喜馬拉雅来说更小。

面对巨头,喜马拉雅已经有过一次失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音箱的浪潮就是喜马拉雅带起来的,因为国内第一款智能音箱就是喜马拉雅推出的“小雅”。然而其最后并没有“出圈”,智能音箱的市场反而被小度、小爱等巨头们的产品分割,最终喜马拉雅沦为了巨头智能音箱的模块之一。

业务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全方位需求,并且在技术、资源等方面都无法跟巨头们相提并论,是喜马拉雅无法逃避的劣势,车载音箱领域亦然。

先行优势虽然让喜马拉雅在当下获得大量资源,然而等巨头们在音频领域的布局完善后,其在在线音频领域的话语权还剩多少尚未可知,甚至存在沦为巨头模块的可能。在前景不占优的情况下,喜马拉雅上市后是否会面临破发的风险呢?

高份额、高营销高亏损下,喜马拉雅的增长焦虑

相对于无法捕捉的前景,当下的风险才是影响喜马拉雅股价的关键因素。

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喜马拉雅的用户渗透率达到62.8%。尽管喜马拉雅的市场占有率早就在音频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据其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营销费用持续提升,2020年营销费用高达16.8亿元,同比增长28.6%,约为同年荔枝营销费用的16倍。

高营销虽然在“拉新”上取得了成就,但并没有给喜马拉雅带来营收的高增长,这也是其自2018~2020年分别亏损7.7亿元、7.7亿元、6.05亿元的原因之一。从结果来看,喜马拉雅的高营销更像是“砸钱”换用户。而这套逻辑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里,已经并不适用,甚至会带来弊端。

吸引用户并留存的能力尚且不足,很难将非付费用户转为付费用户,正是喜马拉雅当下的焦虑。然而面对巨头涌入,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现状,喜马拉雅的营销费用可能会持续增长。

此外,国人的版权意识虽然高涨,但付费意愿并没有随之高升,还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据喜马拉雅CEO余建军2019年表示:主流内容免费是一个长期生态,喜马拉雅有95%以上内容免费,5%内容付费。

坚持免费,提高用户黏性,然后通过提升付费内容的比例在用户身上赚钱,当下仅有5%的内容付费实则是喜马拉雅的优势。看似合乎情理的逻辑,然而却忽略了喜马拉雅已经在音频行业深耕9年的事实。

专业内容占比大幅提升的想象空间并没有那么容易达到。撇开用户的付费意愿不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内容占比上不去,已经是行业的问题。对于体量更大的喜马拉雅来说,问题尤为突出。

最为严重的是,在内容的获取方面,喜马拉雅目前似乎还处于广撒网的捕鱼阶段。优质可引导用户付费的内容占比并不高,而为了提高用户对平台的黏性以及维护广而泛的标签,其他非优质资源也不得不买。

据喜马拉雅的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其内容成本的支出每年都超过了营收的一半,2020年内容成本超过20亿元。行业渐热,激烈竞争下内容成本很有可能会像长视频竞争一样持续走高,最终陷入谁都无法承受高额版权费用的行业困境。或许喜马拉雅能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在内容争夺大战中取胜,但其又将如何面对处于食物链上游的腾讯?

小说是喜马拉雅当下的热门板块,其版权相当一部分采买于阅文。然而当下腾讯已经下场,作为持股阅文的大股东,其在今年年初从阅文手上对懒人听书进行了整合。当下在线音频行业还处于努力做大蛋糕的阶段,一旦陷入同质化竞争,喜马拉雅的内容获取成本想必会大大增高。

除了平台版权成本可能的高涨,内容提供方的分成也将可能是喜马拉雅的一大负担。据余建军透露,其平台有声演播者“有声的紫襟”目前月收入达到了400万元左右。提升专业内容势必导致PUGC领域内容分成高涨的局面,到了行业竞争互相“挖人”阶段,分成比例势必会更高。吸引、留存优秀的内容创造者的能力不足,将会对喜马拉雅整体内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同时,目前已知的侵权案件中,UGC内容是重灾区,声音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更难以监管。侵权作家被告、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都是喜马拉雅要面临的风险。

一旦上市就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多方审视与监督,作为在线音频行业第一的喜马拉雅,以后的路可能会愈发困难。上市后股价是跌是涨,是当下喜马拉雅面临的第一道槛,而且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音箱巨头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KEF推出新一代LS50 Wireless Ⅱ音箱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小音箱,大精彩 B&W 805 D3尊贵版书架音箱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多一对音箱,多一份惊喜Marantz AV8805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