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造车,不务正业?
2021-05-30
为什么要造车?
早在2016年,埃隆·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谷歌,而是苹果。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在提到苹果时也透露出一样的观点,他认为蔚来汽车短期内对标奔驰、宝马和奥迪,但长期来看主要竞争者是苹果。
随着苹果真的投入造车阵营,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似乎变得顺理成章,可是,仔细想来这其中的逻辑未必说得通。
小米造车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认为,智能手机行业销量、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瓶颈,正在逼迫手机厂商押注新的未来。换句话说,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智能手机,已经很难再继续扩张市场或带来新的产品革命,如果想要继续抓住流量的红利,就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来讲,这不免有些本末倒置。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手机厂商创新乏力,又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足以激起消费者的换机需求,歸根结底,智能手机的停滞来自内因,这一移动互联网入口又很难被新事物取代,因此,手机本身的进化才是关键。
先干好本职工作
如今手机厂商纷纷投身造车行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以及战略决策的方向一旦倾斜到造车上,整个手机行业要走出瓶颈似乎更难了。
小米的瓶颈尤为明显,因为其硬件最不赚钱。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显示,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其毛利润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当然,在小米及其他手机厂商的规划中,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不是非此即彼。小米已经覆盖了移动、办公、家庭三大场景,如果成功介入汽车市场,小米将有机会实现真正的全场景覆盖和打通。贾跃亭当初也是坚信汽车会与互联网深度连接,而要想实现这一步,手机仍然要充当入口。
比如早前小米就与小鹏汽车合作过,让小米9 Pro 5G通过NFC功能充当“车钥匙”。
只是,类似的设想似乎并不能解决智能手机当下的困境。一方面,汽车、手机等产品相互打通,更多的是让消费者在行车场景中享受更多智能化的便利服务,不会反过来刺激他们为了享受服务而为手机买单。
另一方面,造手机尚且可以通过软件的研发营造亮点,造车的入局门槛对于技术要求显然不低,因此,对于一直背负着组装厂之名的小米来讲,造车未尝不是愈加暴露了公司的技术短板,OPPO和vivo也是如此。
这已经不是雷军一句“做整机的厂商就没有技术?”能够辩解的,毕竟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广大网民对有没有真技术空前在意和关注。
早些年,雷军与贾跃亭一直被外界拿来比较,小米和乐视也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如今乐视不复存在,小米却像是沿着乐视没走完的道路前行,但它能带来与乐视截然不同的结局吗?这与雷军的决心有关,更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形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