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册文集怀锦华

2021-05-30王慧骐

藏书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陈志强范小青锦华

王慧骐

吕锦华是我的好友,走了快七年了。她要是还在,面对这样万物复苏的季节,她一定也朝外走了,去周边的田野里踏青,或给她的先人去扫墓。可惜她回不到我们眼前的这个春天里来了。

我知道,锦华在苏州,特别在吴江有很多的朋友。作为一名作家,她是从吴江起步的。后来做了苏州市的文联副主席,工作还是同文学有关。她不仅自己写,也带动别人一起写。她对生活在基层的写作热爱者,从来都是给予大姐姐般的鼓励和提携。所以2014年8月吕锦华在加拿大她女儿处病逝的消息传回家乡吴江时,好多人都像失去亲人一样的痛哭,有的连夜和泪写了悼念诗文。当时还在吴江文联主持工作的俞前兄,将一批纪念锦华的诗文收罗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吴江区文联和作协的名义编了一册书,书名叫作《总想为你唱支歌》。锦华生前曾写过一篇很有影响的散文,用的是这个篇名,拿它来作为纪念文集的书名,不仅恰当,而且富有寓意。这本书收了范小青、红孩、亦然、荆歌等四十位作家(以吴江当地作家为主要阵容)的四十篇纪念文章,和周锡敏等三位诗人的新诗,以及朱永兴、陈志强、张舫澜等九位词家的挽诗悼词。压轴的两篇是吕锦华关于散文写作的思考。总字数约13万多字。

我得到这本书的时间比较晚。2018年6月我去上海嘉定看一位老师,返程时在吴江停留,看望了阿庆等几位老友。阿庆特地设晚宴招待我,席间听李阿华说到这本书,我表达了想看一看的愿望。回宁后不久,阿华给我寄来了这本书。由于是一本多人集,阿华并未在扉页上题签。事隔将近一年,2019年5月底,我受邀到吴江为吴江文保所所长周春华和老朋友陈志强二位合著的一本书商谈出版事宜,特地将李阿华送我的这本纪念文集又带上。那天晚上,很高兴地见到了这本书的六位作者,他们是李阿华、俞前、阿庆、沈泾潜、陈志强、张建林,我请诸位在书的扉页上留下了大名。这六位均系锦华生前好友,也都是书中文章的作者。这便使得此书有了特别的收藏意义。

这本书的第一篇是刚卸任不久的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的文章,她与吕锦华相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同道。她在文章中评价吕锦华“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几乎用一辈子的时间一直在写散文”,并认为“锦华的内心是安定的、宁静的,其信念是执着的,又是单纯的”。范小青调任省作协领导十多年,我与她交往不多。但有一次,也是好几年前了,省作协在扬州为一位老作家陆建华先生举办作品研讨会,我也受邀参加了。那天晚上吃饭,范小青坐在另一桌,特地跑到我这一桌来,向我敬酒。她说,我知道你和吕锦华是很好的朋友,我要敬敬你。我当时听了很感动,从范小青的这句话里,能感受到她对老友的一份真情。

我和錦华交往有二十多年,她性格上很安静,同时又充满热情;为朋友做事常常不遗余力,但还总担心没有做到最好。写作上她非常用功和努力,生前一共出版过20本书。这个数字之所以能记得,是因为她的第20本书是我帮她编辑,也是我为她写序的,书名叫《在北美读东方禅语》。还记得写这篇序的时间是2009年5月。当时我在浙江的西塘古镇休假,特地带上了她书稿的清样。

人走了,关于这个人的一切似乎也就慢慢被人所淡忘。那次在吴江,我曾对李阿华、沈泾潜二位说过,你们都是锦华当年最好的朋友,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等锦华十周年的时候,你们来牵头,找些朋友,大家坐在一起,做点学术方面的探讨。谈谈锦华的散文,也说说她这个人,怎么样?只要你们张罗,我就一准来。

猜你喜欢

陈志强范小青锦华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breakdown time delay and jitter of gas switches under hundred-nanosecond pul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elf-triggered pre-ionized switch
慈航普度
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y and dynamic spin reorientation of half-doped Nd0.5Pr0.5FeO3 single crystal*
My Favourite Pet
诈死
善报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锦华成长记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