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原西汉侯国地理全貌的扛鼎之作 《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评价

2021-05-30郑威但昌武

藏书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西汉史料研究

郑威 但昌武

封建列侯之制源出西周,西汉时期发展为盛行的侯国制度。这一制度不仅贯穿了西汉王朝始终,也深嵌于西汉政治的发展历程中。西汉碘功臣集团的强大与其垄断列侯分封的形势(“无功不得封侯”)密切相关;西汉中期“推恩令”的推行催生大批王子侯国,彻底地瓦解了诸侯王的力量,也重塑了关东郡围格局;而西汉晚期外戚势姗崛起同样借力于侯封之制。

正是因为如此重要,过去对西汉列侯制度的研究可称丰硕。其中对侯国地理分布的研究,自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开始,便有诸多考据功力深厚的舆地学者予以关注,其中全祖望、钱大昕、钱穆等学者都取得了较为瞩直的成就。延至当代,又有王恢、周振鹤先生的系统性梳理,周先生更是在方法上实现突破,成为了最近数十年这一领域研究的参照标尺S复旦大学历史系马孟龙先生的《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一书,急.充分整理、吸收、辨别前贤之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就西汶侯国應理同题展开探讨,将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西汉侯国地理》2013年已作为专著出版,此次又重新修订和增补了相当篇幅的内容。尽管核心观点无太多变动,但其面貌与之前相比有较多不同。除序章外,本书的主体内容可分为五部分。《汉书》侯表与地理志是研究西汉侯国地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第一部分(上编)对此进行了全面检讨,辨析了侯表下注“郡县名”的体例,为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接着又仔细梳理了《水经注》和《史记索隐》的史料来源,破除了过去学界对这两份文酹己载可靠性的迷信。第二部分(中编)选取了西汉的七个年代断面,在复原各年代断面僕国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和阐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最后将这七个时间削面串联起来,动态地勾勒出西汉侯国空间地理格局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下编)为专题研究,讨论了特定时段和特定类型1的侯国群体及空间分布特征,又将侯国的各种变迁置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过程中深入剖析,进而得出了_系列翔实可信、富有创见性的观点。第四部分(附篇)是对秦汉时期若干县邑地望与沿單的考证,是作者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的后续新成果,也是本次修订本增加的新内容。第五部分是最后的“附录”,包含《西汉侯国建制沿革综表》《侯国附考》和《侯国索引》三部分,既集中体现了本书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也为读者的查阅和检索提供了方便。

全书内容充实,布局均勾合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品的创新性。翻看全书,要么发前人所未言,要么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幅推进,要么辨析诸说而取其ft,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为我们呈现出西汉一朝侯国地理格局与演变之全貌。可以说,本书是目前西汉侯国地理研究的扛鼎之作,是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的必读书目。

本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重视基础研究。作者对西汉一朝八百多个侯国的地望和沿革进行的细致考证和胰无疑是结论得以I?立的基础。由于相当一部分侯国由乡邑改置而来,在史书中常常只有名称,缺芝相应的关联记载,使得这一工作十分细碎、繁琐,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值心,更需要坚实的史料功底与考据能力。从全书内容来看,作者不仅穷尽了相关的答类史料,10且対它们的史学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当然,作者的努力绝不止于此。他并不满足于地望传统考据之风,也并未图方便而轻易采纳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务求地望的精确定位和“刨根I、可顧'式的追索。例如作者十分重视考古遗址在地望考征工作中的角色,又强调抛开已有成果直溯原始史料,甚至为了辅助侯国地望的定位,还将西汉一朝的长时段政区变迁过程仔细地梳理了一遍,沖取得了不少新成果。“附篇”的地名考证内容和“附录”中的《西汉侯国建制沿革综表》和《侯国附考》都是本书基础性研究的结晶和体现。

其次,本书强调对西汉侯国地理分布特征的归纳。如果止步于地名考证,则至多为乾嘉以降考据工作的延续和深入。复原西汉各时间剖面上的侯国分布格局艘3纳其特征,揭示西汉侯国地理的演变过程,将原本看似分布散乱、变化无序的侯国地理整理成布局宥特点、演变有规律的历史现象,这是本书超越前贤成果的重要原因。同時,对侯国分布特征的总结也为侯国地望和变迁的考订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证据,不仅有:利于突破史料匮乏的研究困境,而且时有意料之外的础现。

最后,本书的研究并未局限于对侯.国地理分吊与变迁特征的揭示上,将侯国问题置于宏大的政治史背景下进行理解。彳矣国的受封是政治现象体现,其整体和某些个体的地理分布与演变与西汉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侯国地理的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原其分布和变化过程即止,变成一门自是而'瓠立”的学问。本书显然不是这样的研究风格。在中编“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变迁”中,作者即十分强调在“京畿(三辅)”“边部"瑜域油郡”和“关西”等等的政治地理櫓局下理解侯国的分布面貌,而“某某地域不置侯国”等结论也是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来解释侯国地理的分布特征。在下编“侯国地理分布专题研究”中,侯国的分布与酉汉政治方略、制度、局势和事件的美联性讨沱则更为明显口显然,本书关于侯国的研究突破了沿革地理和政区地理的范式,深入到了政治地理的层面。

当然,寅于西汉史料的有限性,本书同样存在一些难以坐实的结论。比如“汁防”侯国的地望,作者认为与居延汉简中的“东郎”“西郊”有关,但很难确证,只能备作一说。又如,下编第三章《异族归义侯国地理分布》认为,异族归义侯的受封伴随着该民族的内徙,并且有相应的内徙族群管理方式。然而目前的史书记载还不足以支撑其观点。因此推测成分稍重。当然,秦汉史研究中常常遇到史料不足征的困境,很.多重要问题不得不搁置起来,期待将来有更多的新材料发布,能够予以解答。

猜你喜欢

西汉史料研究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西汉
史料二则
西汉玉器的鉴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