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报者的良师,集报界的益友甘当“人梯"的方汉奇老人

2021-05-30彭援军

藏书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授

作为中国集报界开山鼻祖*,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的方汉奇教授,从他出席1988年12月18日举行的北京工人集报协会成立大会算起至今,今年91岁高龄的他,巳经与全国冬地的民间集报爱好者和集报社团组织有了近30年的频繁交往,这30年间,方汉奇教授始终如一地关心着、关注着、指导着中国集报事业的发展。平易近人的方老没有一点大教授的架子,无论与他接触、请教的醐著WW?业的,他都一视同仁地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百忙中挤出时间给集报者回僖。方汉奇与集报,与集报界,与集报人有解不开的终生情缘,他是我国集报界的好导师,,是全国集报界最真挚的朋友。

集报界的“大百科”

1993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工人集报协会会长艾双新和新华社记者刘浦泉共同主编的《中国集报太全》一书,寇木26更字、收入300多篇小文的书是中国第一本集报类专书。中国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于同年5月8日为此书作序。

在这篇近两千字的序文中,方汉奇回顾了我国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千年集报史,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集报也随之迎来又一次高潮的史实。随着集报活动的日趋活跃和集报队板的日益扩大,集报事业需要一定的指导。艾双新、刘浦泉两位同志共同主编的《中国集报夫全》,就旨在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这部书记录、介绍和总结了中国集报活动的历史·同时也对集报活动的现状,以及集报爱好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说,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提供了不少可供翻检绿的数据和材料。

方汉奇热情洋溢地写道:“艾双新、刘浦泉二同志是我认识多年的集报界朋友。艾双新是我国第一位专职集报工作者,现圈憶工人集报协哙会长,刘浦泉是北京分者,

该协会宣传工作部副部长。他们的共風之处在于都热心于集报事业。该书的出版表现了他们对集报事业的专注和热爱,御n的贡献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中国集报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它的影响已不限于国内。在祝贺此书出版的同时,我也祝愿中国的集报事业揚到更大的发展施不久的将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08年10月,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二届理事会提出弁展《中国集报之家》和《中国集报精品》评选的“双百工程”,经过一番努力,结集为两书出版。2013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报精品》_书首篇便是方汉奇教授撰写的《记新发现的明代〈邸报〉》一文,作为“明清时期精品报”部分的开篇之作,这篇4000多字的长文,就是对北京著名早期报收藏大家范光永所藏明朝天启七年一张《邸报》的详尽的科学考证。方汉奇不但解录了这单页纸条式邸报上的全部文字(308字),并且作逐一解析。同时对收藏者将一个不清晰的字勾勒为“微”字,表示异议,并拿出证据,估计那字应是“徽”字,是地名之义。为了写好此文,方老还查阅了《明史》,以多篇论丈中的相关论证为依据,从而确认范光永收藏的这份《邸报》,的确是近年来填补国藏和民藏空白的新发现。其行文之严谨,考究之细微,表现出方老作为新闻史学界泰斗在治学上的典型风范。

集报人的“加油站”

方汉奇除了把自己的藏报捐赠给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外,还把自己的珍品藏报赠送给国内的集报爱好者。1990年时,贵州省贵定县石天柱集报超过4万种,成为中国集报数量最多的人,是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_个如集报大王”,为此而荣获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1990年11月24日,“集报万里行”来北京的石天柱拜访方汉奇教授时,方汉奇特意将一份出版于1894年的珍贵《京报》送给石天柱,这令石天柱十分感动。北京集报大王李铁光还保存了当时会面的照片,照片左起为李铁光、艾双新、石天柱、方汉奇及方老的研究生此时隔27年,李铁光等拜会方老时,送上这张照片,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感动,方老自己也动情地说,没想到报友都是这么重情谊的人。

2006年。北京范光永、周连成报友噫,以中国报业彷喽集报分会和申貫扑克馆名义,编辑发行颇具特色的“集报人扑克”,这套专题扑克收录了全国2Q个省市的54位集报佼佼者,汇聚了包括石天柱、李润波、彭援军、搂时伟'马振予、冯之等在内的当代集报界精英人物,其m“集报人扑克”的“4\王”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首任会长、人民日报高级i睹著名集报家和金国集报组织开创者罗同松,而这套扑克的“大王:*,便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蛟、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总顾问、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中国报协集报分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顾问方汉奇。

鼓励藏家“做贡献”

对于各地的集报爱好者,方汉奇总是以各种方式给予关心和支持。他为李铁光写过“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孤荒以成江河“的题词0当得知山西左权县的苗世明在本县开办个人收藏馆的消息后》方汉奇教授专门写信祝贺并鼓励说:“世明同志,从报上了解到了你的集报成就你已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为我国新闻史做了很大贡献,愿你再接再励,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还为苗世明题写了“大木千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祝贺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开馆”的题词。后来,苗世明又在平遥古城开办规模更大的集报馆,一年可吸引百万旅客前来参观,集报馆得到许许多多的称号与荣誉,各类新闻媒体作了大量专题报道,苗世明应邀到许多地方做报告。方汉奇得知这些情况贏又鼓励苗世明要戒骄戒躁,W创佳绩。并且把苗世明集报成才、办馆成功的例子,看作是集报界的一种“苗世明模式”,在他给学生讲大课时、在指导博士研究生时、在参加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术研讨会时,方老总要推介这些集报成功的范例。2006年,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雜饪、著名书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应邀在厦门举办百年老报纸展览"方汉奇专程去参观指导。而且在方老的引荐之下,李润波还应邀到厦门大学作集报专题讲座这也是民间集报专题讲座首次登上大学讲堂。

同人感受方老“大爱"

在笔者印象中,方汉奇教授为全国各地集报者、收藏者题写的集报民刊报头、个人藏报馆馆名、集报专著书名,以及给集报者的题词鼓励等是非常多的,如果收集多了,足够出一部《方汉奇为集报题字集》的专书。《新闻战线》杂志的高级编辑、中国报协集报分会原常务副会长周文华,曾写过一篇《方汉奇与中国集报的不解之缘》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报业)2012年第11期(上),里面有很多例证。

1995年的首届中国集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丹,当时方汉奇教授应邀出席并讲话。会后,笔者办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整里编印了《北京集报》的专刊《参会人员通讯录》;第二三件事是着手编印《中国集报人物小辞典》和《最新民间收藏报刊T家》,1996年3月以北京工人集报协会剪报部名义印行。这年早春,方汉奇教授亲笔题写的一段话,就印在《中国集报人物小辞典》的首页上:“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宝之也必有俊士。这部辞典所收录的,乃是集报剪报界的茂草和俊士。它的出版,将会加强集报剪报爱好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集报剪报事业的发展。”

1996年6月3日,我拿到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第508号会员证。而介绍笔者入会的正是时任中国新闻史学会首任会长的方汉奇教授。记得方老写了条子,让笔者去找该协会时任秘书长的谷长岭教授,当时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处办公地点,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房间。

1997年、1998年冋,我先启作为申国报协集报协会筹萩首任秘书长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拜访方老并聘请他担任这两个民间集报组织的顾问,方老都欣然接受。

1999年新世纪到来之际,笔者向方老寄去贺年卡贺岁,方老写来亲笔信也祝笔者新年快乐和春节吉祥如意.

2002年,筆者在北京正阳门城楼举办个人,百年精品报展“,使用的展标就是由方汉奇题写的“彭援军藏报精岛展”八个大字。

新世纪以来,我又为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发现一批盖有方汉奇藏章的流失旧报而请教过他。

今年3月18日,方老又给我题写了《北京民国老报纸》和《百年春节元旦报欣赏》两个书名,并在复信中谦逊地说:“字拙见笑。题名只是备用,可用可不用”,实在令人感动。

方汉奇教授是与人为善的智者,甘当“人梯”的楷模,他为我们民间集报人做过太多的事情,是集报界忠诚的H友和勤勉的良师,也是全国集报爱好耆最为敬佩的中国新闻史学泰斗。

猜你喜欢

教授
何会锁教授
陆一新教授
牛继承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曾觉民 教授
刘排教授简介
●沈万根 教授
同向前教授
汪开拓教授简介
刘宏伟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