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是怎样立起来的 读《万年写入胸怀间:曾纪鑫作品研究》

2021-05-30张家鸿

藏书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千古大变局胸怀

张家鸿

从走上创作道路至今,曾纪鑫已经出版包括长篇小说、文化历史散文、人物传记在内的作品三十多部,不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欢,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陈洧主编的《万年写入胸怀间》是关于曾纪鑫作品研究的第三本文集,是由研究者与阅读者共同参与的“多声部合唱”。

此书的首要意义在于可以让读者从多家视野中了解曾纪鑫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孙永庆看来,曾纪鑫身上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土地的眷恋。在《过客匆匆天地间》一文中,孙永庆写道:“人要经常接收地气,才会活得滋润和健康。写作也是一样,只有那些接地气的文字,才有灵气。”在关于曾纪鑫《凭海说书》的评论中,年世墨特地提及《书房:一个存放理想的地方》一文中寫到的两件事:1990年,曾纪鑫从湖北公安县调到黄石市工作,带上二十麻袋书搭乘便船;2003年,他从武汉调到厦门,租了一个十吨重的火车集装箱,除生活必需品之外其余全是书。曾纪鑫是货真价实的“书痴”,从书中所汲取的营养、得到的启示,是决定其作品高度与文字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散落于不同文章里的曾纪鑫印象记,组合成一个作品之外、生活之中的曾纪鑫。为读者走进曾纪鑫的作品,感悟其心跳与脉搏,领悟其情感与思绪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曾纪鑫的作品给不同的读者带来的影响与感动也是不一样的,这源于其作品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缪丽霞在《细说正史力透纸背》中分享的是《千古大变局》带来的阅读快感:“读着读着,就舍不得往下读了,要细细回味一会儿,接着再读。”由此可知曾纪鑫作品的感染力与诱惑力。无独有偶,阿朱在《历史的张力》的阅读体验中,也特别提及曾纪鑫文字的感召力:“吾不识古人,却因作者的文字,时而为古人涕泗横流,时而心生惊喜与感动,时而遗憾痛心。”刘莹莹重点评述的是曾纪鑫散文集《天地过客》中《哑者的声音》一篇,在中国辽阔的乡村大地上,有多少如哑巴这样的弱小生命,被旁人贬低甚至无视,贱如草芥落叶一般。然而在曾纪鑫的笔下,这样的生命“却能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顽强地绽放出生命的绚丽”,这是刘莹莹对作家心生敬意的重要缘由。能够给予弱者悲悯的人,他们往往也将自已放在弱者的位置,与哑者这样的弱者相比,二者弱的维度不同,弱的本质实则一样。陈福郎评论《历史的砝码》一书,高度肯定曾纪鑫为创作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首先是资料的占有,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尽可能地将所写对象的著述、评论、传记等相关资料收入囊中,然后是阅读与消化。利用资料时慎之又慎,加以考订甄别。每写一人,都得进行一番田野调查,探寻相关名胜遗迹,还原现场,澄清事实。”

由作者至作品或者从作品回返作者,在《万年写人胸怀间》中是交错呈现的,并非单纯的由此及彼。二者的互为倚靠、互相成全,决定了这本评论集不是单纯的学术论文合集,既有学理上的冷静剖析,亦有情感上的热情流淌。情理兼具,读来不单调,亦可见出曾纪鑫作品的影响超越学院研究者的单一范畴。

曾纪鑫身上最不能忽略的特质,是作为后来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他在《千古大变局》跋中写道:“《千古大变局》的创作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去魅、去惑、去蛊的过程,为近代人物正视正听、正名正身,去掉‘神化或‘鬼化的外衣,还原为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与其他体裁的文字相比,文化历史散文为曾纪鑫带来更多读者的关注。如果要追踪其创作的本心,非从他的《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永远的驿站》等著作中去寻找不可,在这里,历史是空阔浩荡的,也是灵动深邃的。宏大的历史,其实由一个个血肉丰满、真实可感的人物所决定。若非如此,这类作品何以给众多读者带来接二连三的感动与震撼?

《万年写入胸怀间》对曾纪鑫而言,既是阶段性总结,也是鞭策。对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有时是开拓眼界,看见丰富的一面;有时是遇见知音,生出惺惺相惜之感;有时是占据一个高度,追寻研究者走过的足迹……可见此书的出版,既是曾纪鑫创作的新起点,也为读者树立了阅读期盼的新标杆。

猜你喜欢

千古大变局胸怀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思州千古梦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胸怀军旅梦
一·秋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荏苒时光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