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古动物

2021-05-30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猛犸象鬣狗野牛

第四纪时期,在东北草原上生活的动物群因环境的变化经历了至少5次六规模的迂徙。北到大兴安岭,南至山东省沂河流域和沛(shu)河流域,都曾有过它们的足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生活在东北这片±地上的几种动物。

已经灭绝的掖毛犀

披毛犀曾经是东北草原上的重要成员。披毛犀又叫長毛犀牛,是一种现在已灭绝的犀牛,生存于更新世,曾与猛犸象共存。它的头骨大且长,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从复原后的披毛犀模型可以看出,它的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只犀角,鼻角向前倾斜伸出,最长可达一米左右。这不仅是防御武器,还可以帮助其在寒冷的天气拨开积雪寻找到食物。它的嘴唇宽厚,鼻腔较大,这与它长期吸入冷空气有直接关系。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披毛犀头骨化石上没有角呢?其实,披毛犀的角是由坚硬的胶质皮层包裹交错生长的绒毛构成的,内部并没有骨骼支撑,因此很难形成化石,所以展示的都是无角的披毛犀化石。

最后的斑鬣狗

生存于更新世中晚期的斑鬣(lie)狗是我国鬣狗科动物史上的最后成员之一,大约一万年前灭绝。斑鬣狗个头比狼大,和藏獒相当,咬合力却比狮子还要强。除了自己捕猎外,斑鬣狗还吃其他动物死亡后腐烂的尸体。斑鬣狗与人类祖先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史前遗址中,斑鬣狗都是与人类共生在一起的,两者对栖息环境的选择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研究和分析斑鬣狗化石有助于研究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

草原上的东北野牛

东北野牛是一种重要的草原动物。它浑身长满粗毛,有像骆驼一样的隆峰和狮子般的毛发。每年东北野牛都会因寻找食物、水或躲避夏天酷热等原因进行季节性的转移迁徙。当遇到狮子、狼和鬣狗等食肉动物的袭击时,野牛便立即排列成公牛在外,母牛和小牛在里的保护圈。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化石。据研究,这些野牛化石应归入草原野牛种,因此,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牛很可能是在更新世时从西伯利亚迁入的。

大庆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是集古环境、古动物和古人类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为187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 2000平方米,馆藏化石十余万件,物种43种。镇馆之宝为两具猛犸(meng ma)象骨骼化石,一具身高3.5米、体长6.5米,另一具身高4.5米、体长7.5米。这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是我国发现的最完整且个体最大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

猜你喜欢

猛犸象鬣狗野牛
复苏的母性
美洲野牛当宠物
我是动画大明星——真猛犸象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被嫌弃的棕鬣狗妈妈
可怕的鬣狗
冰原巨兽猛犸象
两头野牛
遭遇鬣狗小熊工作室
野牛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