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1-05-30王超
摘要:一直以来,教辅图书在我国的应用和销售范围十分广泛。目前,教辅图书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且同质化情况严重,影响了读者的观感,同时给图书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这篇文章分析教辅图书的出版现状,探讨当前教辅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关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辅出版业向好发展。
关键词: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190-03
一、引言
教辅图书的主要受众是在校学生。据统计,我国2020年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数量2.89亿人。在这些学生所阅读的图书中,教辅图书的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各个出版社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导致教辅图书出版行业十分混乱,市场中充斥着价格战、发行战和营销战。而在目前国家“双减”政策及各项配套减免政策落地实施的大背景下,教辅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二、教辅图书出版现状
(一)教辅图书出版行业欣欣向荣
教辅图书种类多、覆盖范围广且排版样式多,充分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的需求,因此目前的教辅图书出版行业十分红火。随着民营出版社的逐漸壮大和教辅图书行业的红利增加,大量民营企业选择进军教辅图书出版行业,占据了出版份额的一半之多,使得教辅图书品种和出版量急剧增加,竞争越发激烈。
(二)教辅图书的特点
1.时效性强
教辅类图书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教辅图书对出版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为开学季和考试季,出版单位需要确保教辅类书籍在这两个节点之前按时出版。出版商还须密切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变化,了解教学内容,掌握考试方向的最新进展,及时调整出版物的内容。如果教辅图书中没有体现新课标、新教材传递的知识点和教学理念,那么该图书将成为过时书籍而被市场淘汰。
2.销售周期短
教辅类图书具有销售周期短的特点。教辅图书的销售周期一般只是一个考试季或一个开学季,每个销售周期过后,理论上这一季的图书就“过季”了。出版单位必须组织编辑重新确定知识重点和难点,搜集最新例题、解析、习题等内容,甚至调整板式、修改封面,修订编写新一季的教辅图书。
(三)“双减”政策的影响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及各项配套减负政策的落地实施,客观上改变了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对教辅类图书出版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出版量减少。
1.学校用书减少
一方面,由于政策规范了学校内部教辅书籍的使用,比如提倡“一课一辅”、削减多余教辅品种等,造成以往以校内销量为主体的出版社减少出版量、取消出版品种,受到较大冲击。
2.家庭用书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校外培训的减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或是由家长安排时间自行辅导,因此对相应学习资料和辅导用书的需求又会增加。
(四)教辅图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辅图书的利润较高,因此出版业内人士对教辅市场非常重视。在这一情况下,教辅出版业出现了无序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些不良因素制约了教辅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1]。
1.行业门槛低
与教科图书出版行业相比,教辅图书出版行业的政策相对宽松,且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和民营出版商的关注,进而导致教辅图书的泛滥,出版商们在教辅图书的选题规划、产品分销和教育市场营销方面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一些出版商因成本有限不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而是完全按照书号把选题交给图书商。久而久之,一些图书商就盲目出版一些流行的图书来控制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出版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竞争无序化
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出版社为了更好地生存,会在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阶段联系对应的学校或部门,来降低分销成本。这种行为是一种过度的、无序的竞争行为,对教辅图书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3.内容同质化
目前市场上的教辅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存在严重的同质化趋势,甚至一些科目的教辅图书在选题策划中存在模仿抄袭其他教辅图书的现象,使得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市场陷入恶性循环[2]。市场上还出现很多内容、包装形式和排版方式相似的教辅图书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创新的出版商比善于模仿的出版社付出的发行成本更高,这无疑会导致教辅图书中创新主题内容越来越少。
4.宣传虚假化
尽管许多教辅图书都涵盖多种科目并且冠上各种名头,如素质教育、新课程、考试样本等,然而这些吸引人的名头只是一些出版商使用的广告标签,其内容与广告没有任何的联系。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出版商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也只是暂时的,一旦学生真正接触并使用正规的教辅产品,就会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各种教辅图书的实际质量,并且会失去购买劣质图书产品的意愿,也会对该出版社失去信心。
三、教辅图书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监督
1.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对出版社的严格监管是推进教辅图书出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教辅类图书普遍存在过度包装诱导消费者的问题,一般这类图书的封面广告用“根据考试纲要”等字眼印出,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教辅图书模仿畅销书的内容排版,要求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写推荐信,并仿照畅销书的包装来诱导读者。对于以上问题,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出版物市场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行政策,使出版商在发行教辅图书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3]。二是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要设置教辅图书的出版准入门槛,严禁无出版资质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买书号、投资分成等方式进入教辅图书市场。三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参与到教辅图书的编辑审查当中,这样能更好地杜绝图书内容出现错误。四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抄袭或制作盗版图书的出版社,为出版质量好且价格低的教辅图书出版社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要建立教辅图书价格透明制度,通过价格听证会或网上价格公示等方式消除教辅图书的虚高定价,给学生和家庭带来真正的实惠。
2.完善编辑奖惩机制
编辑单位应严格按照《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展工作,表彰奖励优秀的出版商和编辑,批评惩罚不合格的出版商和编辑。奖惩分明的制度能够鼓励员工踏实认真工作,使其不敢松懈。
纵观市场上优秀的教辅类图书品牌,不难发现其都有共同点,就是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需求,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习惯,装帧设计简单明了。这与出版单位对出版过程的严格管理密不可分。对于不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辅图书内容必须加以调整,原稿质量不符合出版要求的,任何编辑单位不得接收或者出版发行。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落实“三审”责任和图书质量要求,将三名审稿人起草和修改的稿件记录在册,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明确的评估。对于分数较低的手稿,任何出版社都不应发表,而对于得分较高的稿件,其编辑和出版社应得到相应的奖励。要定期组织优秀的编校人员召开会议,与大家分享提高编校水平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规范竞争
1.增强责任意识
规范教辅图书行业竞争,增强出版商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教辅图书的特殊性在于其受众数量多且主要为学生,所以教辅出版商还肩负着向广大学生传播文化思想的重任。中小学生正处于对知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教辅图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教辅图书出版社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杜绝知识点的错误,保障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对图书的排版模式和外观进行创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并给他们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最后要参考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出版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打造精品教辅图书,按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内容策划,培养忠实的受众群体[4]。
2.紧扣最新课标
要规范教辅图书行业竞争,出版商还应增强对课标的“敏感性”。各项教育政策对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标准,新课标对应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所改变,因此对教辅图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商应紧扣最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富有创意的符合新课标的教辅图书资源,以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辅图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注重创新
1.创新图书内容
目前教辅图书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且优秀教辅内容制定的标准非常单一。真正优秀的教辅图书应该在内容方面有所创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商要特别注重对教辅图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针对教育的薄弱环节继续深挖新课标背景下教辅图书改革的新要求。目前市场上缺乏具有综合性、探究性的教辅图书,出版商可以在这一方向上寻求突破,综合多门学科知识,运用项目驱动理念,创新开发能填补空白的教辅图书。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教辅图书的表现形式实现新的突破。另外,出版商还要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在不破坏教辅图书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其排版设计进行创新,确保学生看得懂且喜爱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教材解析》和《高考档案》都对原有内容和排版形式进行了创新,实现了销量的增长[5]。
2.创新品牌意识
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其冒险追求书籍的多样性,不如创建自己的品牌书籍,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一套优秀的教辅图书在销售过程中,会较大程度地抑制其他同类型教辅图书的销售。在选择机会均等的市场背景下,学生更有可能购买具有品牌效应的教辅图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最无敌”系列、“王牌”系列和“龙门”系列教辅图书,都是在形成强大品牌影响力后,进一步开发出来的产品。
树立品牌形象的一个关键点,是参与编辑教辅图书的人是否有名气。最有名气的是一线教研人员,这些教研人员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注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或者是研究教育规律的教研人员,他们对教学活动有个人的独到见解,拥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资源,并与一线教师合作密切;再者是编写课标或教材的作者,他们对课标和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编写的教辅图书内容更加详尽和丰富,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同时,这些编者很容易被学生识别出来,易使学生与教材间形成强烈的信任关系。
3.坚持发展数字出版物
数字出版物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使教辅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教辅图书中,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清楚地看到习题详细解析,甚至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这是传统教辅类图书所没有的内容。虽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育、培训和在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它不会改变数字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也为出版社整合产品资源提供了新的机会。
4.增强优质图书供给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出版社要加强对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研究,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加强对教育学科、课程和教材的系统研究,以确定出版的新方向。在学校对教辅图书管理有更严格、更高的要求的情况下,出版社应相应减少教辅图书的种类,深入培育专业主题领域,有效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
(四)真实宣传
1.做好宣传调研
出版商想要进行真实有效的宣传,就应提高主题选择的质量。教辅图书的选题方向不应基于猜测,而应该实地调研,走访学校和图书馆,与师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并了解学生的用书需求。编辑应与图书分销商沟通,帮助出版商更好地进行选题。同时,编辑要积极参加学科研讨会,积累图书资源,了解学科改革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以便为主题的选择开辟新思路。
2.调整出版战略
近几年,我国的教辅类图书数量大幅增加,出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也是目前教輔类编辑单位扩大招聘、拓宽征稿范围和征稿渠道的原因之一。如果出版社的出版速度和招聘编辑的速度放缓,会直接影响图书的销售量和资金的回笼速度。
在图书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编辑单位要始终着眼于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出版物的数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辅图书,编辑都要对其进行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要做到每一本出版的图书都是高质量的产品。当一种教辅图书的经济效益增加时,编辑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这样能让出版商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品牌营销,为出版社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目前教辅图书出版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教辅图书出版市场存在过度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制约了教学辅助图书出版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教辅图书出版机构不仅要探索新的方法,优化产品结构,而且要增强保护意识,注重数字化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段炼.数字出版对教辅图书出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传播与版权,2021(8):18-20.
[2] 贾承慧.新媒体下教辅图书出版发展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20):101-102.
[3] 吴窈.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新闻传播,2020(6):47-48.
[4] 吕鹤.网络教辅资料出版的现状及措施[J].山西青年,2019(11):275.
[5] 陈冰梅.教辅产品市场现状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9(9):119-120.
作者简介 王超,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辅图书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