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党报评论网络化的几点思考
2021-05-30吴云青
摘要:为党报版面而写的党报评论,与为新媒体客户端而写的党报网络评论,有哪些区别?党报网络评论在追求地方特色与独特风味的同时,还需要遵循网络评论的哪些共性规律?如何尽可能地争取到更多读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文章尝试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地方党报;评论;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151-03
一、引言
屏媒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地方党报纷纷向新媒体阵地探路,或建设官方网站、开发自己的APP,或注册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或与今日头条、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抖音、快手等平台合作。新媒体平台之上,创新融媒产品层出不穷,文字消息、图片和视频新闻拥有了更广阔的传播与发展空间,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党报旗帜和灵魂的评论,自然也不例外。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评论始终要发挥党媒引导舆论的作用,纵然为适应网络化要求而变得更加“轻盈”,其定位以及承载的期待也往往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网评。党报网络评论应当如何在活泼与严肃之间把握分寸,其在媒体融合中能有多少发展与变化的可能,是不少党报评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
二、“淡妆”“浓抹”大不同
一种较为普遍的认知是,为党报版面而写的党报评论,与为党报新媒体客户端而写的评论,即便基于同一个主题,沿着同一个思路,文章也应当有所区别。党报网络评论应当更“轻盈”一些,更“好看”一些,这不仅要靠精巧的排版、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元素搭配来实现,也得体现在文字风格上,以幽默、活泼乃至辛辣为佳,如此才能捕获网络读者的注意力。
这意味着,评论员往往得“一鱼两吃”甚至“一鱼多吃”,为同一个话题写两篇甚至更多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这样做其实并不容易。
笔者不止一次听过这类话:“你先把准备见报的评论写好,在这个基础上压缩一下、修改一番,改得活泼点儿,不就能给新媒体客户端发了吗?”“你一边写着准备见报的评论,一边顺手就写一个给新媒体客户端的版本呗!”
不得不说,这种认知实在是一种误会。“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需要全程精心设计打扮,表现出来的风格虽然不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相差无几;发在报纸端的党报评论和网络端的党报评论“味道”不一样,个中差别也不是简单地“缩一缩”“改一改”就能做到的。要想写好党报网络评论,评论员往往需要付出与撰写一篇全新评论同等的努力。
这是因为,网络评论面向网络读者,受众及阅读习惯与党报本身存在差异。一个人即使既读报又上网,哪怕读的是数字报、电子报,在读报时和上网时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前者更严肃认真,后者更随心所欲。在这两种微妙的状态差异下,读者对文字的期待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党报网络评论创作需要另起炉灶。
那么,创作党报网络评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当先明确认识,弄清楚党报评论为什么要网络化,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不同地方党报由于条件不一、想法不同,对新媒体探索可能达到的深度、高度和影响力有着不同的预期,但也有一些共性。在党报评论的网络化方面,这些共性主要体现如下:想要比报纸端的反应更迅速,想要尽可能地争取到更多读者,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带动平台如APP、公众号、官微等的阅读量提升,从整体上提高党报本身的影响力。
三、可以更快,必须够稳
目标决定方向。新媒体平台发布网络新闻比报纸刊发新闻快得多,也承担着更高的错报、误报风险,网络评论同样如此。而党报网络评论毕竟依托党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的重担仍然在肩,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容旁置,对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的坚守不可或忘,因此不能一味迎合网友,在选题和立论上都应当保持自己的品位与格局。简言之,比起商业网站和自媒体等平台渠道上的网络评论,党报网络评论理应具备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作、审核应当更为谨慎。所以,党报网络评论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也要提升审稿把关环节的可靠性,确保不出差错。
笔者所在的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打造了紫金山新闻客户端(APP),这款媒体转型融合战略级产品于2017年7月31日正式上线,目前主要有两个与评论相关的栏目,一个是“紫金评弹”,一个是“AI韶热点”。
其中,“AI韶热点”主要基于南京本地的民生热点话题展开议论,三四百字即可成文。“韶”字在南京方言中是“唠嗑”的意思;“AI”是借助紫金山新闻推出的AI虚拟主播“在線读稿”,通过智能合成技术,实现真人般的播音形象。“AI韶热点”的选题定位就是小事、身边事,一般不涉及重大主题,但以能够以小见大为佳,评论员完成稿件后,先给评论部主任审稿把关,再通知紫金山新闻客户端专门负责评论发稿的编辑审核就可以发布,流程较为简单。
“紫金评弹”涉及的话题则较为宽泛,有小有大,有近有远,有四五百字的,也有千字文。“紫金评弹”的稿件在评论部主任审稿把关之后,还需要视情况交由报社主编或分管评论工作的编委把关,比“AI韶热点”的发布流程多一个环节。为了让“紫金评弹”和“AI韶热点”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布,评论员与紫金山新闻客户端专门负责评论发稿的编辑共建了工作群,随时都有一名编辑在线“接单”。
四、开疆拓土有多难
媒体总是希望拥有更多受众,但在想方设法吸引读者之前,党报网络评论工作者先要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潜在受众在哪里?对于地方党报来说,答案就在“地方”之中。
譬如一个北京市民,日常生活与南京毫无联系,基本上不会去关注南京地方媒体,也就没有任何动力下载“紫金山新闻”APP或订阅“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地方党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疆拓土,潜在受众必然以本地居民为主,没可能也没必要奢望获得外地人士的长期关注。不仅如此,在人民日报、腾讯、新浪、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家大业大”的新媒体产品比比皆是的当下,地方党报本来具备的近水楼台优势也大大缩减了。
南京市民完全可以通过足够全面、权威、专业的多个渠道获取国内外消息,想要了解本地大小事,也可以在上述平台订阅“本地频道”或开启“我的附近”类似功能,允许对方推送身边资讯,又有什么动力再去关注地方党报新媒体客户端呢?如果说,南京人在微信平台内订阅“南京日报”公众号,或在微博平台内关注“南京日报”官方号,还算是顺手的事儿,再去下载一个“紫金山新闻”APP,就显得十分多余了,有时手机内存也不允许。
因此,地方党报新媒体客户端要想吸引到更多读者用户,必须做出有地方特色和风味的精品内容,创造能够区别于其他资讯平台的独特价值,党报网络评论也应当往这个方向努力。
当然,在追求地方特色与独特风味的同时,党报网络评论还需要遵循网络评论的一些共性规律。
我们必须认识到几个事实:一是多数网民在上网过程的大多数时间中,处于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状态,即使偶尔进入深度阅读状态,也很难维持较长时间[1];二是多数标题已经包含关键信息,更何况不少页面的排版让用户不必点击进去就能看到部分摘要预览,许多网民在浏览资讯时,往往只扫一扫标题和预览,很少点击进去,这也是“标题党”“骗点击”现象泛滥的原因。
为了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网络评论的标题最好精心设计,不妨在透露所属话题领域的同时,于观点和态度方面保留一定悬念,不宜过于一目了然。
正如霍金在《时间简史》里所说,“每个公式都会吓跑一半读者”,为降低阅读难度,文章不宜太长,数据不宜过多,词句不宜佶屈聱牙。此外,姿态不可摆得太高,语气可以严肃但不可生硬,否则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
评论的核心价值在于观点。对于网络评论来说,还应当充分考虑网络受众的心态和阅读习惯,让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尽可能地直接、明快。在此基础上,创作党报网络评论宜采用生动的、有魅力的文字表达方式,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肤浅轻浮。如何在活泼与严肃之间把握分寸,考验评论员的功底,也与把关领导的偏好有关。
五、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阅读一篇评论,注意力递进的顺序依次是标题、结论、说理。大多数情况下,其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标题阶段,少部分人能够进入第二个阶段。那么,网友会出于什么原因点开一个标题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在标题和摘要预览透露出的信息中,包含他所关心的内容,接下来,可能是因为标题和预览中的未尽之言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或者标题展露出的些许态度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大致又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其一,该网友大致看完文章,宝贵的注意力完成了从标题到结论再到说理的三层投入;在开放互动(允许评论留言)的情况下,他积极进行反馈;不论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都做到了理性友好讨论。这是理想状况,当然也是最少见的。其二,该网友虽然关心这一话题,但对于个中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尚未形成清晰思路和明确立场,点击阅读这篇网络评论,是为了“看看人家怎么说”,从而汲取关键信息以及他人的思路和立场。这样的网友在阅读文章和互动区其他网友的留言之后,可能还没弄清状况,就盲目相信文章本身或人气较旺的留言,进行“跟风站队”。其三,该网友对这一话题已经预先形成了一定的立场和态度,点开这篇网络评论,就是为了寻求认同、驳斥异见。如果文章的结论与他预设的立场不一致,即使说理过程十分清晰,他也可能会无视。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既存在公正的声音、有价值的反馈,也存在以偏概全的观点、顽固不化的态度,常见不理性的表达,也常有以挑刺为乐的“杠精”。这并不完美,但这是真实的,因而也是有活力的。
只有常态化开放互动区并适当维护,才能留住这些活力,慢慢地积累人气。活跃的网友留言有时比文章本身还要有吸引力,这也是弹幕能够改变视频网站生态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的党报新媒体客户端非常害怕网友自由发言,担心出现不合适的内容,对舆论造成负面影响,一碰上热点话题就喜欢关閉互动区,或者粗暴地严控互动区,只保留自己认同的留言,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实则打压了用户的积极性。管理员严控互动区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引导舆论有更好的做法。譬如精选留言,把理性的留言置顶,在下方保留一些不够公允的声音,同时保留对其进行反驳的声音。总之,互动区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存在,管理员在屏蔽筛选网友留言时,不妨把“合适”的标准稍微放宽一些。
在开放互动区的前提下,党报网络评论应如何调动网友的互动(留言)欲望?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创作好看的内容,从标题到结论到说理,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努力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但是,如前所述,多数网友只会停留在标题和结论阶段,理性友好反馈的网友不算多,“跟风站队”和寻求认同的网友不算少,评论究竟应该迎合读者,说读者想听的话,还是应该说“我”想说的话呢?
作为党媒,理应保持内容定力,用主流价值引领舆论。笔者认为,从评论员角度来说,即使“我”想说的话不被部分网友认可又如何呢?即使“我”的观点被断章取义了又如何呢?评论员应当对网络舆论的复杂性有所预知,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
六、“先定一个小目标”
地方党报评论网络化要想形成品牌,应当“先定一个小目标”,对目标品牌进行定位,再根据目标决定方向。譬如,有的地方党报评论网络化想做成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网络时评大平台,像“红辣椒评论”,虽然隶属于湖南红网,但却基本抛开了地方性,以评论编辑为核心人才,以面向全国、全社会的眼光和视角选择重点话题。
有的地方党报评论网络化想要以评论员为核心人才,推出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评论专栏。这一探索的形式以微信公众号居多,如新华日报评论理论部推出的“江东观潮”,新华日报评论员化名“江东”撰文,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与新华日报见报内容时有联动。
笔者所在的南京日报理论评论部尚未开设专门的评论微信公众号,但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也会推送见报评论,以“钟山听语”栏目为主,主题多是与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关以及南京市民当前最关心的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报评论的网络化实践中,新闻时评尚可凭借话题的受关注度和文字本身的魅力吸引读者,而评论员文章和理论文章相对严肃厚重,如果一定要进行网络化处理,应当易筋洗髓、改头换面,把关键内容拎出来,最大限度降低其阅读难度,并配以图片、视频、互动小程序等,通过排版美化,大幅度优化其阅读体验。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党报评论网络化探索呈现诸多创新样式,除了较为常见的网络评论文章,二次加工后的各种新媒体文本,还有视评、互动游戏等,其中孕育着评论的未来形式。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
七、结语
在渠道、功能层面的大创新下,新媒体技术研发也支持着层出不穷的小巧思。不过,大多数巧思并不能如弹幕、点赞等新功能一样精准契合用户心理,从而逐渐改变用户习惯,深度影响平台生态。地方党报资金和技术实力有限,很难完成影响力巨大的技术或功能创新,研发成果大多只能作为辅助。只有专注于内容,才能在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步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朱明明.数字出版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现象及应对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9(12):72-74,128.
[2]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20(01).
作者简介 吴云青,硕士,编辑,评论员,研究方向: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