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物馆举办古籍收藏保护特展
2021-05-30
本报讯(记者刘晓立)“册府琳琅——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护特展”于7月16日至8月15日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呈现了一代代“草堂人”在古籍收藏与保护工作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此次特展分为“情系草堂护传统”“万卷藏书承文脉”“凝心聚力守初心”三个单元,共展出杜甫草堂搜集珍藏的宋至清杜集版本、档案资料、修复工具、图片影像等文献资料100余件,其中以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最为珍贵。
流传至今800多年,海内孤本亮相
作为镇馆之宝、国家一级古籍,《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由革命家、版本目录学家李一氓于1965年8月寄送至成都杜甫草堂珍藏。作为四川人,李一氓始终关心杜甫草堂的发展,并一直为其留意与杜诗相关的古籍版本和外文杜诗等相关文物资料。1964年夏,李一氓忽见《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于北京中国书店,遂急代收之。得到此书后,他极为欣喜,对此书的版本、版式、体例、残存卷页、刊刻年代以及搜集经过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著录。
据考证,《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书中“匡”字、“慎”字缺笔,依缺笔约可断定为淳熙刊本,同时根据其纸质字体,约可断为建阳刊本。随后,李一氓约请当时四川同乡和北京文化名人在上面题词,其中朱德题写:“成都杜甫纪念馆得此书,可为所藏杜诗带头。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五日。”郭沫若题写:“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素所未见,殆是海内孤本,虽残卷,良可珍惜。藏之草堂,尤得其所,可谓草堂先生重归草堂矣。”这些题词都指出了此书的珍贵,题词本身也为此书增色不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让此书显得愈发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存书无卷首,无序目可查,不知何人所辑。书体甚奇,虽有编年,不以年次”的古籍,并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这意味着,《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孤本”,且其以纸为载体,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也实属难能可贵。
几代人努力集成独特收藏体系
文物收藏是一座博物馆的使命所在。1954年,时任成都市副市长的李劫入主持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登门拜访”的征集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于1955年成立的杜甫纪念馆(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丰富馆藏,曾经选派专人到北京、上海等地广泛搜集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并于1956年、1957年、1981年和1983年先后4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杜甫诗集。据悉,几十年来,除李一氓先生代购的镇馆之宝——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外,贺昌群、白敦仁、钟树梁、刘开扬等知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也曾为草堂代购、捐赠古籍,为此,杜甫草堂还特设了“水明楼”“学杜斋”“柿叶楼”等藏书室,专藏文化名人所赠古籍,以示敬意。
现如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工作硕果累累,有杜甫、李白、陆游、黄庭坚等唐宋诗人和经史子集等相关古籍版本11000余册,其中以所藏历代杜集版本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特别是宋元明清民国及韩国日本等杜集版本达3800余册,无论在版本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草堂皆可称得上是世界杜集版本收藏中心。
致力文物保护,弘扬传统文化
除了收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上世纪70年代,草堂便设立了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2010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设立古籍修复室;2015年,正式建成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16年,申报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了古籍、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和传统文化。
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杜甫草堂将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善本再造等古籍保護新模式,有计划地拍摄古籍版本介绍及保护修复工作纪录片,在提高公众古籍保护意识的同时,让古籍能真正“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