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拓展与延伸

2021-05-30王瑶

南北桥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王瑶

【摘    要】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但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立足于语文课本,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适当进行拓展延伸的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拓展与延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81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拓展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型的课堂,已经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还是很有局限性的,因此,有的放矢地组织好学生阅读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课有效拓展延伸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目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对阅读的理解浅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学习内容偏少,也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尚且处在不懂事的阶段,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都没有主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是置之不理,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对教师上课讲述的内容理解也有较大偏差,教师在上课讲课时难度较高,既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要注重阅读课的拓展延伸,教学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

(二)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读得少

阅读课应该以阅读为基础,但是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述知识点、学生记笔记为主。由于时间有限,阅读的内容常常放在学生预习部分,在课堂上很少体现,课堂上处处都充斥着词句解析、章篇分析等复制性训练。学生跟着教师讲课走,缺少自己阅读体会,揣摩、思考语句含义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共情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提炼部分段落评讲,忽略了整体的阅读感受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到课程时长和考纲要求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把长文章分解成几个段落,并且对一些重要段落进行讲解,忽略其他段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分解全文,然后分小组讨论,每个组分到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只关心自己小组的内容而忽略其他的文章部分,甚至窃喜学习内容变少了,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含义也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四)对语文阅读认知浅薄

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中,仍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分析层面上。课堂上主要分析句段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答题时也多使用套话,只要掌握了套路,再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就可以分析文章内容,获得相应的分数。在应试教育中这种方法确实有用,但是它无法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含义进行感知,无法体会文章的感情,无法对材料进行触类旁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拓展与延伸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拓展与延伸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拓展延伸活动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视觉和听觉效果,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看看桂林的美丽风景图片或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学生在山山水水中朗读课文,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也可以让学生沉浸于课堂,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增加对语文阅读的好感。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阶段,这时候养成的优秀习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周分一节课或者找一个空闲时间给大家集体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多多带学生去图书馆感受书香气息,培养学生对图书的印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阅读体会,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三)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往往就开始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可以不局限于字词的认知。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很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接触到很多的信息。在预习部分可以让学生去找有关课文内容或者作者的信息,可以上网,也可以翻阅辅导书,引导学生拓展课外内容,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课前搜集资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上课时就可以更加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阅读的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理解,也有不同的阅读爱好。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不影响学生正常成长发展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信息获得自由。不局限于教案上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语文”。仅凭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无法囊括众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现象,学生也很难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吸收,比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要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表达。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积极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和文字进行心灵的对话,以此来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红丽.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1(18):22-23.

[2]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59-60.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003):183.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