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脫鉤?
2021-05-30丁鯤華
丁鯤華
新冠疫情使跨國活動大受抑制,全球經貿趨於疲軟,各國政府都把注意力拉回國內,努力穩定社會秩序,提振經濟與就業。兩岸民間交流交往雖也受到不小的衝擊,但與此同時兩岸進出口貿易卻繼續逆勢成長,2020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和順差甚至雙雙創下新高,證明兩岸唇齒相依,無可切割。然而日前蔡英文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宣稱,未來台灣要擺脫對大陸的依賴,在經濟投資和夥伴關係上更加多元化佈局,乍看之下這個說法冠冕堂皇,但其背後「兩岸經濟脫鉤」的主張不但暗藏挑撥,而且背離現實,讓台商不敢苟同。
根據兩岸分別公佈的資料,2020年台灣貿易總額為6317.7億美元,順差為587.9億美元。其中,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2608.1億美元,占總額的41.28%,較2019年增長14.3%,而台灣對大陸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405.2億美元。換言之,若扣除對大陸的貿易順差,臺灣貿易將轉為逆差817.3億美元,以2021年8月台灣外匯存底 5435.78億美元估算,兩岸若終止貿易往來,只要6.6年就會把這筆台灣引以自豪的家底耗盡,由此可知,兩岸經貿明顯對台灣具有重大價值。以台灣的島嶼體質,大幅順差不僅有助產業佈局,在應對國際變局時也具有更大的彈性,這是台灣經濟與金融長期穩定的底氣,照理政府應該努力維護猶恐不及,怎麼還想擺脫呢?簡單說這就是意識形態作祟,使執政者對兩岸產業對接的利基和相互依存的關係故意視而不見,寧可誇大敵視與對立,以貫徹其脫離大陸、擁抱美日的私心。然而,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已非三兩年,其排斥、限制兩岸交流的作為也不在少數,何以台灣和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反倒愈來愈高?一言以蔽之,兩岸的天然聯結深厚,彼此合作更有利,也更符合情理,誰都擋不了。
以台商在大陸投資為例,多年來,大家在兩岸間來來去去,深刻感受大陸對台胞工作、生活上各種有形、無形的支援,而血緣與歷史文化的自然聯結更使彼此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可以說台資企業得到的接納、認同和便利不僅超越外商,在某些層面上更超越大陸民營企業,「不覺身在異鄉」,這是我們在世界任何其他地區或國家享受不到的優遇。而從大方向來看,大陸對台灣也心存善意,並未因民進黨的政策偏執而施展強硬手段。而就算如民進黨所願兩岸經貿脫鉤,甚至回到1987年以前彼此斷絕往來的狀態,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台灣是否可以找到同等規模、同樣方便的貿易夥伴接盤?在夥伴關係培養與調適上有多大的承受空間?執政者如果夠謙卑,我們認為應該好好傾聽台商經營者的真實意見,不能胡亂指點江山,若夸夸其談而不負責任,就是自欺欺人。
台商對於「新南向政策」並不反對,因為從經營發展的角度取得一個良好的生產基地或增加一個市場都有加分作用,我們也理解有不少台資企業考量成本、稅收補貼或出口方便性,將工廠搬到具有市場潛力的東盟國家,但東盟政商環境及文化、語言和台灣大不同,台資相比國際企業在異地他鄉並沒有優勢,台灣的政治影響力又遠不如美、日等國,台商面對企業草創層出不窮的適應問題只能靠個人關係應變,成功率極低,更何況東盟國家的政治局勢和匯率經常大幅變動,比之在大陸投資更為不易。2020年1至10月東盟各國與台灣的貿易總額為432.3億美元,約略只相當於台灣全年對大陸順差的三分之一,如此遠近輕重的取捨顯而易見,民進黨卻不斷畫餅,宣稱可以東盟10國取代兩岸,恐怕是故意引人誤入歧途。
1 9 9 3年歐盟正式成立,整體GDP為6.76萬億美元。那年我剛到大陸工作,當時大陸GDP為1495億美元,僅占歐盟的6.58%。2020年歐盟的GDP為15.19萬億美元,而大陸為14.73萬億美元,二者相差微乎其微,預估今年(2021年)大陸就會超越歐盟,數字會說話,這是大陸2 8年來經濟發展成功的鐵證。而大陸以豐沛的資源、龐大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以及旺盛的企圖心,使生產製造能力由低階、中階到高階不斷提升,我們台商親身感受尤深,大家都認為大陸是未來數十年全球經濟成長的發動機,對大陸投資的前景非常樂觀。民進黨當局用盡手段挑撥兩岸脫鉤,想降低大陸對台灣的影響力,根本做不到。
台灣俗諺說:「人兩腳、錢四腳」,說的是錢的滾動比人更快,想賺錢就得有更清楚的頭腦。任何投資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關係許多人甚至幾代人的身家性命,不是做實驗,期望台灣執政當局放下傲慢和偏執,真正體悟人心對兩岸和平發展、互利共榮的期待,以免誤判情勢,賠上台灣和無數青年的大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