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1-05-30王慧徐湘龙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王慧 徐湘龙

摘要:在《种树郭橐驼传》教学中,学生对文体认知存在差异,可以“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究,达到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引领式”;《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教學说明]

“问题引领式”教学强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探究得有学生的高度参与,而学生的高度参与往往需从激发认知冲突开始。在《种树郭橐驼传》教学中,《种树郭橐驼传》中易引起认知冲突的是对文体认知的差异,由此,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本文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吗?”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一、《种树郭橐驼传》标题中有“传”字,学生易先入为主地认定其为“史传”,如果教师提出其它见解,则易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认知契机;二、“寓”的文体特征在本文中也有隐含的地方,且与本文的主旨密切相关,教学价值明显。

在提出主问题后,我设计了3组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围绕主问题展开。在主问题提出环节,我引导学生去探究:《种树郭橐驼传》缺少了哪些史传文要素?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由“不疑”到“疑”,但还是不能有理有据地回答主问题;因此“问题1:内容上,本传重点在写什么?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内容上,本传重点在写什么,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问题1”紧扣文本,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并注意语言上的特点;通过“问题1”,学生明确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以及一问一答的语言特点,从而排除了“史传文”认识,对《种树郭橐驼传》“寓言”文体有了感性认识。但这还不是理性认识,因此设置“问题2:《种树郭橐驼传》不是‘史传文,那它是寓言吗?”引导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选》《寓林折枝》中对“寓言”的定义归纳出“寓言”的本质属性——虚构、本体、寓体,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理论思辨的武器,有了思维工具才能进行高级思维。通过“问题2”,学生认清了文体,但学习活动没有结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而“问题3”则让学生思考“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妙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寓言以及写作主旨的了解。

实践表明“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在有效组织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具有鲜明的教学功能。

[教学设计]

1.设计说明

鉴于许多教师在设计本课时,会结论性地把《种树郭橐驼传》当作一篇人物传记或者寓言来看待,忽视了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质,因而我想到:能否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把本文的文体作为一个教学探究的出发点?

“问题引领式”教学始于提问,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始于提问,但不能随意,而是要抓住主问题,因为主问题可以优化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片段一:导入

师:有人说,《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大家知道什么是人物传记吗?写作上一般要交代哪些要素?

生:一般要交代名、字、籍贯、事迹等。

师:还有吗?((PPT展示《旧唐书·柳宗元传》段落))

生:(思考)还有字、号、祖上功业、年少事迹、科举、为官经历等

片段二:提出主问题

师:按照上述人物传记的标准,《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思考)“橐驼”是绰号,没有“字”;没有写其少年事迹;重点不是写人物事迹。

师:(追问)除内容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形式上观察主要段落3-4段有什么特点?

生:一问一答。

师:跟大家最近学的哪篇文章接近?

生:(思索)《庖丁解牛》也是一问一答。

片段三:提出问题1

师:既然不是重在写人叙事,那重点在写什么?(提示阅读重点段落3-4段)

生:(研读)内容上第3段重在谈种树的方法,第4段重在谈做官的道理。

师:两者没有关系吗?能不能联系起来?

生:郭橐驼借种树之道阐述为官之道。

师:很好,那你知道这种写作是哪个文体常用的手法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提示你,你看看在形式上,3-4段有什么特点?试着回想下学过的《庖丁解牛》。

生:一问一答。

师:说得很好,在形式上是一问一答,内容上借种树之道阐述为官之道。

师:(总结)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知道《种树郭橐驼传》重点在借种树之道阐述为官之理,形式上有一问一答特点,可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传文。

片段三:问题2

师:那它是寓言吗?

生:(犹豫不确定状态)

师:寓言有哪些文体特征?

生:讽刺。

生:形式上有的是“一问一答”,如《庖丁解牛》。

师:还有吗?(PPT展示《中国古代寓言选》、《寓林折枝》中对寓言的定义)

生:(阅读后思考)寓言是虚构的,有本体和喻体。

师:那你们分析下,《种树郭橐驼传》是否具备寓言的文体特征?

生:(分析)郭橐驼是虚构的人物,主旨在讽刺“繁政扰民”。

生:“种树之道”是寓言的本体,“为官之理”是寓言的寓体。

师:可见,本文在文体上更偏向于寓言,不过也有“传”的特征,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寓”是本质,“传”是形,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概括它的文体特征。老师这里写了六个字“以传为、以寓为”,你们来填空。

生:(思考,精炼语言)以传为形、以寓为质。

片段四:问题3

师:作者为何采用“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写作方式?

生:应该是与写作背景有关。

师:作者任何职?

生:监察御史,作者不便明说,于是采取寓言。

师:寓言有什么好处?

生:委婉、含蓄、深刻。

片段五:小论文写作

任务:将本文的文体探究过程写成小论文。

(作者:王慧,新疆喀什第六中学教师;徐湘龙,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
《绿苇儿童诗》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