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 年前,谁盗走了《蒙娜丽莎》

2021-05-30撰文郭瑜华

艺术品鉴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卢浮宫蒙娜丽莎芬奇

撰文=郭瑜华

11 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仍在强调神权的天主教遭到了人们的摒弃与厌恶。为了反对神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人们便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愿望,从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不平凡的使命,它不单单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代表着一个新阶级——资产阶级的呼声,在那个神权主宰的漫漫长夜里,资产阶级就像一道曙光,给人们带来了自由与希望,而《蒙娜丽莎》就是这样的曙光,它注定是要为人权呐喊、奋斗的。

达·芬奇自画像

1550 年,首次出版的达·芬奇传记中生动地描述了《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为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绘制了一幅他妻子蒙娜丽莎的肖像……看一下这幅画,便能理解艺术能多么逼真地模仿自然……水灵灵、光闪闪的眼睛活灵活现,眼睛周围泛着粉红色和珍珠色,还有那些睫毛,若没有精妙的手笔,一切都无从谈起……鼻子红润柔软,鼻孔优美、栩栩如生;嘴唇微张,嘴角的唇红与脸上的肤色融为一体,看上去不像颜料,而是真实的肌肤;在喉部凹陷处,如果悉心观察,几乎能看到脉搏的跳动。

达·芬奇《蒙娜丽莎》木板油画53×77cm卢浮宫博物馆藏

上图:卢浮宫博物馆

下图:如今,《蒙娜丽莎》悬放在防弹玻璃容器内,里面湿度适中,周围布满电子报警器,十分安全。

书的作者瓦萨里提到了“丽莎·德尔·焦孔多”,她生于1479 年,出身于著名的盖拉尔迪尼家族的一个小分支,这个家族从封建时代起就是地主,但是他们的财富并没有流传下来。丽莎15岁的时候嫁入了富有但地位并不显赫的焦孔多家族,焦孔多8 个月前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并爱上了丽莎,这一点在这种存在利益交换的婚姻中并不常见。他给予了她的家庭经济上的支持,到1503 年,她已经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大约在那个时候,他委托列奥纳多为妻子画一幅肖像,那年丽莎24 岁。

列奥纳多为什么会接受这项工作?要知道当时他正在躲避更富有、更显赫的艺术赞助人伊莎贝拉·德斯特没完没了的恳求,而且据说他非常不情愿拿起画笔,因为他完全沉浸于他的科学探索之中。

达·芬奇一生都在致力于完善融汇艺术与自然的能力,而这幅画堪称巅峰。多年来,这块杨木画板被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薄釉,这一过程也展现出列奥纳多的多重才华。开始时,这只是一幅富有的商人妻子的肖像,后来演变成了一次探索之旅,列奥纳多在探索如何描绘人类复杂的情绪,如何通过神秘的微笑使其过目不忘,以及如何将我们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命运多舛的 《蒙娜丽莎》

接受焦孔多的委托后,达·芬奇于1503 年或 1504 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而据其同时代人瓦萨里说,四年之后,达·芬奇带着未完成的遗憾暂时放下了《蒙娜丽莎》的创作,应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从意大利移民法国,在那里他开始继续创作《蒙娜丽莎》,并于1519 年,即他去世前不久,最终完成了这幅传世之作。

在法国,达·芬奇受到弗朗索瓦一世的精心照顾直到去世。《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来法国的时候,自己带来的。但在达·芬奇的遗嘱里,《蒙娜丽莎》是留给他终身伙伴、弟子弗朗切斯·梅尔兹的。但弗朗索瓦一世很有眼光,马上斥巨资将它买了下来。《枫丹白露王宫艺术珍品名录》书中记录了法国王室支付作品报酬4000 盾。《蒙娜丽莎》后来被传给了路易十四,后者将其转移到了凡尔赛宫。

法国大革命后,《蒙娜丽莎》又被转移到卢浮宫。拿破仑一度将《蒙娜丽莎》挂到他在杜伊勒里宫的卧室中,但后来又送回了卢浮宫。

普法战争(1870~1871 年)时,《蒙娜丽莎》又被从卢浮宫转移到了布雷斯特阿森纳。

《蒙娜丽莎》现在的拥有者是法国政府,将它保存在卢浮宫内供公众观赏。

在盗窃案发生之前,《蒙娜丽莎》的声名还远未有后来这般显赫。在当年的《巴黎游览指南》上,对她的介绍一度缩减到只有两三句话。而卢浮宫内的珍宝又是那样多,像《胜利女神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类宝贝都远比她出名。

“二战”期间,《蒙娜丽莎》先是被从卢浮宫带到德阿姆博斯堡,后又被带到马蒂耶勒的一个修道院,最后被送到蒙托邦市的安格尔博物馆。

1956 年,《蒙娜丽莎》被人泼洒酸液,下部遭受严重破坏。

同年 12 月 30 日,一位年轻的玻利维亚人用石头砸向《蒙娜丽莎》,导致画中人蒙娜丽莎左肘附近的画面受损。

左图:1911 年10 月3 日的意大利《晚邮报》头版报道《蒙娜丽莎》被盗事件

右图:1911 年8 月23 日,法国报纸Le Petit Parisien 对《蒙娜丽莎》失窃的报道

1974 年,《蒙娜丽莎》受邀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展出。当时一位女士因为不满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朝上面泼了红颜料。

2009 年 8 月 2 日,一名俄罗斯女子因申请法国公民资格被拒而心生怨恨,在卢浮宫内将一只茶杯扔向《蒙娜丽莎》,结果打碎了外面的玻璃外壳。幸而采取了防弹玻璃保护措施,《蒙娜丽莎》在这两次袭击事件中完好无损。

不幸言中,《蒙娜丽莎》被盗了

“除非卢浮宫被烧或者《蒙娜丽莎》被盗,否则不要在度假期间打扰我。”在外出度假前,当时任法国国家艺术部副秘书长埃第安·杜园·博迈兹如是说。

不幸言中。

1911 年8 月22 日,法国画家路易斯·贝鲁德去卢浮宫打算以《蒙娜丽莎》为背景作画,他惊讶地看到在原本悬挂这幅名画的地方空空如也,只留有四个铁钉。他询问的保安人员,开始还认为这幅画又是被馆里摘下为宣传活动拍照去了。不久,卢浮宫内遍查不果。大家意识到,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里失窃了。世界各国的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进行了追踪报道。

1911 年的一个星期二,画家路易斯·贝鲁德来到卢浮宫博物馆的大厅,支起画架,准备开始临摹《蒙娜丽莎》。然而,本该出现那张神秘微笑的墙面上,只有四颗突兀的铁钉。

8 月23 日的《巴黎人报》在头版刊登《蒙娜丽莎》巨幅照片,同时佐以标题《佐贡达夫人逃离卢浮宫》,文章里评论员讽刺地说“……我们还有画框”。又有报纸严厉痛斥盗匪:“连《蒙娜丽莎》都敢偷,咋不偷埃菲尔铁塔呢?”

媒体最先是八卦它的失窃案,随后就慢慢地转移到了画的艺术价值上,《蒙娜丽莎》的身价,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日涨夜涨的。

在盗窃案发生后的一周,卢浮宫进行闭馆调查,警方除了在画框上发现一枚指纹外,一无所获。巴黎警察局投入大量警力侦探调查。大家认定如此大案一准是某个团伙筹划实施。

而对于团伙的后台还有各种猜测,从美国财团到德国皇帝。线索很快找上门来。一位盗卖艺术品为生的小偷联系报社宣称是他所为,并讥笑巴黎警察无能为力。几天后,警察也终于断定,那位不停挑战他们的小偷只是为了出名而已,《蒙娜丽莎》并不是他偷走的。巴黎警察还找来当时最著名的侦探,然而案情仍是毫无进展。随后,《蒙娜丽莎》数次在艺术黑市露面,尤其是北美市场。但是最终被核实,均为赝品。

盗走《蒙娜丽莎》的毛贼

1913 年的11 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名艺术品商人格里收到了一封署名为李奥纳多的信,称自己手上有两年前失窃的《蒙娜丽莎》真迹。但这位李奥纳多非常聪明,他在信中并没有直接提出买卖,而是声称自己因为爱国而偷画。

李奥纳多当然是化名,他的本名叫文森佐·佩鲁贾,是移民法国的意大利人。佩鲁贾也正是卢浮宫众多外包工程中的工作人员之一,他曾经在1910 年-1911 年之间作为粉刷匠在卢浮宫工作过,也因此熟悉了卢浮宫的环境。

根据佩鲁贾的叙述:1909 年起,佩鲁贾跟随公司进入卢浮宫工作,他的任务是切割裱画的玻璃。每天他都要往返经过四方沙龙展厅,看到满屋子的杰出画作。后来有一天,他听人说这些画都是意大利人画的,佩鲁贾感到奇怪:为什么意大利的画挂在法国的宫殿里?后来他知道了,原来这些画都是被拿破仑从意大利抢过来的!他感到莫名的愤怒,再联想到自己在法国所受的种种不公的待遇,他决定要给法国人一个教训,而这个教训就是从卢浮宫带走一幅画。

1911 年8 月21 日早上7 点,在离开卢浮宫8 个月后,身穿白色工作服的佩鲁贾溜进了卢浮宫,顺利来到四方沙龙展厅,面对满墙意大利的杰作,没有任何艺术知识的佩鲁贾选择带走了最小的那幅。他盗窃的方法很简单:只是脱下工作服,把画包起来夹在手臂下,按来的路线出了卢浮宫,一路上没有被任何人发现。随后乘公共汽车回到住所。

1914 年,在法庭审理《蒙娜丽莎》盗窃案时,公诉人称他为住宅粉刷工,佩鲁贾当即站起来声明自己是个“艺术家”。他刻苦自学,有时躲在咖啡屋或博物馆中读书看报。至于作案动机,他说的很明确——自己是基于爱国心,要将“被拿破仑强夺”的国家珍宝归还意大利。

左图:文森佐·佩鲁贾

右图:警方关于文森佐·佩鲁贾的记录

佩鲁贾是在意大利被捕的,也是在意大利接受审判,而不是在法国。虽然意大利政府承认《蒙娜丽莎》属于法国,但佩鲁贾将自己包装成夺回国宝的爱国志士还是在舆论上起到了作用,甚至有意大利民众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种舆论环境对意大利法庭的判罚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佩鲁贾只被判了一年零十五天的监禁,最终只坐了七个月的牢就出狱了。

《蒙娜丽莎》归属权问题经过意大利议会激烈讨论后,决定将画归还给卢浮宫,这件事情传出以后,《蒙娜丽莎》再次上了各国家报纸的头版头条,欧洲各国都知道意大利将要归还给法国一幅名叫《蒙娜丽莎》的画,用今天的话来说《蒙娜丽莎》多次上了新闻热搜榜,不火都难。

故事好似到这里还并未完结,一位美国记者卡尔·德克尔无意间在北非卡萨布兰卡的酒吧认识了一个艺术诈骗犯瓦尔菲尔诺。他在醉酒之后向记者透露了实际上他才是《蒙娜丽莎》被盗案后的真正主使者,为了使客户相信自己手中的是“失窃的真品”,他雇佣佩鲁贾盗走了《蒙娜丽莎》,然后将手中复制的六份赝品卖给了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

上图:1913 年12 月13 日下午,卢浮宫内一片欢笑,意法两国外长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

下图:毕加索与《蒙娜丽莎》

这件案子对后世产生了三个重大影响:第一,卢浮宫的安保自此大规模加强,《蒙娜丽莎》每天有六名人员全方位监视;第二,佩鲁贾给后世的小说家和导演留下谈资,关于盗窃案的故事被改编成各种离奇小说和电影;第三,尽管历史学家不愿承认,但事实上,正因为这件大案,《蒙娜丽莎》才变得家喻户晓,成为举世闻名的杰作。

无辜的毕加索

《蒙娜丽莎》失窃,殃及了当时的很多名人,其中就包括毕加索。

调查期间,法国权威机构询问了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并列出四大证据给“为什么是毕加索偷的画”提供了合理猜测:

第一,毕加索当时住在法国。

第二,他和作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是好朋友,后者还因受此盗窃案的牵连而被警察拘留了几天。这是典型的受牵连获罪。在《蒙娜丽莎》失窃后,一个叫格雷·皮埃雷特的人把他从卢浮宫里偷的一件雕像转交给了《巴黎日报》的一位编辑,该报社曾出金奖赏有关《蒙娜丽莎》失窃案的信息,然后在标题《一个小偷给我们带来了卢浮宫里失窃的一幅作品》下放了一张照片。警察来了以后,皮埃雷特却直接把他们带到自己原来的上司阿波利奈尔那里,指控整件事与他有关。阿波利奈尔知道皮埃雷特曾经做过什么,但他自己和那些雕像失窃案毫无关系。或者说(大概)和《蒙娜 丽莎》失窃案没有关系。

第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毕加索曾经也买过偷来的艺术品。多罗西和托马斯·胡伯乐曾在其书《巴黎罪行:一个关于谋杀、盗窃及侦查的故事》中阐述,在《蒙娜丽莎》失窃前一段时间,毕加索曾出钱向皮埃雷特买过两件雕像。他曾拥有过偷来的艺术品,他甚至还可能要求别人偷过。

第四,当这两位艺术家被当做嫌疑犯传唤到法官面前时,他们的供词却互相矛盾。毕加索称自己从未见过阿波利奈尔,声称自己害怕被驱逐回西班牙。而同时,阿波利奈尔却暗示好友毕加索与此次盗窃案有关。

当然,最后偷盗者并不是毕加索,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证据的,毕加索被收监一周左右,地方法院审判毕加索后判其无罪释放。

年轻版的《蒙娜丽莎》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是一幅布面油画,蒙娜丽莎基金会认为它是达·芬奇所绘的《蒙娜丽莎》的第一个版本。画中的女子与众所周知的巴黎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中的女子有着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不过看上去更年轻。相比之下,《蒙娜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丽莎》。因为1913 年被住在伦敦艾尔沃斯的收藏家收购而得名。

基金会说,这一版本正是当年富商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委托达·芬奇为妻子丽莎·焦孔多所作的,因达·芬奇在1506 年被法国国王征召前往米兰,焦孔多不得不接受了这幅未完成的作品。而卢浮宫《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稍后受其赞助人梅迪奇委托所作,于1517 年完成的。基金会成员斯坦利·费尔德曼甚至认为,达·芬奇绘制早期版本时是面对模特本人的,而卢浮宫里“老了10 岁”的《蒙娜丽莎》则是达·芬奇凭记忆画出的。

除了主人公更加年轻外,《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比卢浮宫的版本尺寸略大,其身后两侧有明显的廊柱,显示她倚靠在一个阳台或走廊的围栏上,背景是一片山林。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基金会宣布的证据有:包括碳定年法等测试表明这幅画作绘于16世纪早期并有明显的达·芬奇印记;用高科技将卢浮宫版本放大后,两幅画作显示了完全同样的比例;达·芬奇有为一幅画作绘制两个或以上版本的习惯,例如其另一幅名作《岩间圣母》就有两个版本。

在这幅画出现之前,或许从未有人想过还有另外版本的《蒙娜丽莎》。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由英国收藏家休·布莱克于1913 年购得,并将画作放到自己在伦敦的艾尔沃斯小镇的画廊展览,故而这幅年轻版的被命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以便和卢浮宫那幅做区别。

猜你喜欢

卢浮宫蒙娜丽莎芬奇
可爱的蒙娜丽莎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蒙娜丽莎说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