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智慧
2021-05-29
农家参谋 2021年3期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雨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悠扬婉转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传唱……伴随着“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耕智慧引起世界瞩目。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本栏目将带您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和智慧。
惊蛰
惊蛰,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鳴,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惊蛰”过后,气温明显回升。人们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此时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在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惊蛰各地都有民俗活动,如“射虫日”“扫虫节”等,喻义扫除晦气,消除虫患。
春分
“春分到,把种泡,点了玉米忙撒稻。”春分,这一天在时间上白昼和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春分时节,各地气温继续回升,普遍超过了10摄氏度。此时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农谚:“春分时节乱插犁,抢种一粒收万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春分前后偶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低至5℃以下,春寒料峭对农业生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