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2021-05-29刘倩雯
摘 要:笔者作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三下乡”活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走访福建省宁德地区的四乡一村开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研究。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收集数据,提出宁德市苏家山村风景区研学旅游项目方案获得当地村委会领导的肯定。大学生从学校走进乡村,为乡村经济振兴带去了新的力量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乡村发展增加了更多信心。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乡村经济振兴;研学旅游基地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研究》(JAS180825)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令大学生从学校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带去了新的创意、新的技术,也为乡村振兴项目后期运维能力的不足提供了更多的人才解决方案。南英在《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研究》中认为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是乡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方面更多的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的实践,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乡村、投身乡村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笔者作为指导教师于2019年7-9月指导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与于暑期“三下乡”活动,调研的地点为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东山村、宁德市周宁县梧柏洋村、后洋村、苏家山村、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实地走访四村一,采用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采访了乡宁德地区精准扶贫示范村的常驻村民,其中包括:返乡大学生、当地居民、当地政府官员和村委干部,展开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对四村一乡的产业进行分析,发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民俗文化。
本次调研将问卷调查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部分乡村网络不便的原因,故设计了线下问卷在采访时填写。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14日-2019年7月20日。发放地区包括东山村、梧柏洋村、后洋村、苏家山村、下党乡等。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一共分发了30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低,主要原因是宁德地区的贫困乡村存在常驻居民不擅或不便使用微信等网络工具问题。
经过调研组对四乡一村为期一周的数据采集,将苏家山村作为主要目标项目,针对现有产业进行数据分析,展开乡村经济振兴的探索。
一、宁德市周宁县苏家山村概况
据本次“三下乡”调研信息,苏家山村,全村常住人口共有114户479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东部8公里处,与福安市康厝乡交接,为全县九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
在苏家山村支部书记、苏家山农业基地负责人苏文达的带头筹划下,2013年全村采用了全新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种、养、加、游”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助力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从村财收入情况分析,当地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以景点带动村庄的发展,村就是景,景既是村。
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同时宣传村庄,亦提高了村庄知名度。根据本次调研得知,苏家山村每年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周末旅客可达几百人次,节假日可达几千人次,村支书介绍在2017年该村的接待游客量达到30多万人次,假期高峰期可达平均每天有5000多人,今年游客量可达50万人。2018年该村村民收入达到人均15000元。当地居民除了旅游业外还会做一些副业,例如开小卖铺。在进村走访村民后发现当地59岁的贫困户苏克强,过去生活非常艰难,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现在的他在村内的旅游区休闲广场摆摊售卖手抓饼,年收入提升至3万元以上,解决的温饱问题的苏克强,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经济创收的工作中去。
二、苏家山旅游特色
苏家山景区拥有丰富的山脉和植物品类,青山翠谷、风景秀丽。拥有美丽生态的同时,在山间假设了沿山步游道可供不同年龄段旅客进行徒步、爬山,寻找世外桃源。景区中观光的玻璃栈道,设于层层叠叠的茶山之上,既惊险又可目观四野美景。在旅游中心区域内建造了根雕展示馆,向游客展示当地特有的根雕技艺和文化。此外景区内还配置了游泳池、垂钓鱼塘,针对家庭出行的旅客提供亲子活动。年轻光观群体的需求一样也能被照顾到,苏家山村利用自然山貌和地形,开发了滑索、攀岩、卡丁车、穿越丛林等游乐设施,迎合了青年旅游者寻求惊险、刺激的休闲需求。
三、大学生创业返乡情况
村书记苏文达介绍近年来,苏家山村返乡大学生人数较少,多集中在担任野外露营、蹦极等旅游文化项目的教练为主,这种项目的流动性较大,导致人才变动也是经常发生。但是村庄的产业对旅游管理、传媒专业的人才需求度较高,继续一些专业人才来帮助建设更完善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调研组成员在与当地村民进行沟通时发现当地居民非常愿意和期待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来到苏家山村,带入一些新的观念、做法来提高整体的旅游水平,发展乡村的经济。根据本次调研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约70%的村民对大学生来农村创业的态度是支持和肯定的。
目前,苏家山村现已与宁德师范学院达成协议,在暑假期间进行大学生社会实习活动,大学生走进苏家山村进行暑期实践。 苏文达书记在沟通过程中多次表达出他希望能够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立合作机制,校方提供旅游管理人才和自媒体宣传方面的人才,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出谋划策。苏家山村提供衣食住和生活补贴,以期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我调研小组成员根据苏家山村现状,提出的建立村校合作平台,吸引多家周边的大学进驻平台,村内开发出对应的产业项目提供给高校学生开展“双创”活动作为的实践对象。如此,便能较好的建立人才蓄水池,让苏家山村的人力资源丰富、活跃起来。建议获得了对方的肯定。
四、打造苏家山村风景区研学基地
根据调研情况,苏家山村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起步教早,对比其他产业,村民的对旅游经营的经验更加丰富。村里的农业基地规模较小,但是种类齐全。种植、养殖、加工均拥有完整的产地、设施设备、人员。同时,作为革命老区基地,村内设有党建学习中心,现存的红军历史故事、物件、房屋都能追本溯源,教育意义深远。同时研学旅行的发展势头正好,刘悦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以上饶弋阳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为例》提出随着一系列研学旅行相关的国家层面指导性文件的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蓬勃发展期。项目组在匯总资料后得出建议,打造苏家山村风景区研学基地,以红色之旅为项目核心。针对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提供服务,亦可承接公司团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一)项目优势
苏家山村道路交通便利,且距离周宁县城和其他红色旅游文化村近,交通方便。具备中大型旅游车辆运输条件,同时能够与周边其他红色旅游文化村进行联动,丰富红色之旅的活动,在时间与内容上能够满足红色之旅一日游项目成型的基本要求。
另外,苏家山村景区拥有丰富的景点资源,当地的党建学习中心和娱乐设施也较为完善。具备承接企业的团建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条件,可以开展党建学习、户外团建活动、农事体验、果实采收等活动。项目的改造成本较小,降低村财压力。
(二)存在问题
第一,开展该项目的最大阻碍是苏家山村的知名度不高,目前主要旅客为宁德地区和周边县市居民,想要增加旅游人次就必须加大宣传。可是目前村里现有的宣传人员不足,无法采用目前最主流的短视平台视频推广、也不具备在网络发布软文等新媒体宣传能力。所以,想要实现将苏家山推向全省其他地区的愿景 ,首先需要解决人才问题,找到吸引专业人才资源的办法。
第二,现存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服务配套的数量和水平有限。目前苏家山村的餐饮店铺数量是不足以应对大型的学校研学旅游项目的承接,因此联动其他村庄共同打造研学之旅,分散就餐压力是短期内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除餐饮服务外,住宿服务也是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村内住宿条件普通,较难吸引游客居住。宿舍条件直接限制着研学旅游项目的内容和发展,只有解决住宿问题,才能具备提供更长时间的研学时间,才能够为项目提供更大的盈利的空间,乡村经济才能得到更有力的发展。但是这部分的问题需要长期规划。首先,需要完成苏家山旅游宣传的推广,建立在较好的知名度下,招商引资,提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吸引其它地区的酒店从业者前来投资建设民宿、酒店。
(三)校村合作与乡村振兴的探索
乡村振兴是个理想又现实的主题,乡村振兴是件值得去做且有意义深远的事情,更好的乡村,更幸福的民众,更强大的祖国,这是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但是从现实意义分析,每一个乡村振兴项目都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对产业升级、对设施设备的改造、新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部分村庄更加倾向于短期、低成本的项目先行,长期,成本较高的项目缓行。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成功,村校合作也渐渐拉开了新的序幕。中山大学的韩露在其发表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校村合作共建美丽乡村”项目为例》一文中提出,校村合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这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调研小组就苏家山村的校村合作提出3个领域:项目营销、暑期支教、专业实践。
(1)项目营销主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农业、产业,结合大学生“双创”竞赛展开,一方面帮助村民组建宣傳组,培训宣传技巧。另一方面借由大学生的创造力和优秀的电脑技术帮助项目进行推广和宣传。
(2)暑期支教的合作可能性较高,项目在暑期研学旅游项目还可以引入大学生自愿者开展支教等活动,比如:建立嘉庚学院暑期支教和暑期实践活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可以达成合作,我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自愿者到当地进行暑期实践和锻炼,协助村里提高游客承接能力。
(3)专业实践可针对对口专业的大学生,村方提供实习岗位,接收实习生到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项目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学生也能够累计实习经验。
五、总结
通过一周的实地调研,项目组完成了数据采集、访问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对于苏家山村及其周边有了详细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就项目组提出的打造苏家山村风景区研学基地的项目,受到村书记及其他村干部的肯定,欢迎后期我院师生参与项目建设。本次“三下乡”调研活动为未来的校村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南英.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研究.科技风. 2021,(03)
[2]韩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校村合作共建美丽乡村”项目为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25(06)
[3]刘悦.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以上饶弋阳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为例. 旅游纵览. 2020,(23)
作者简介:刘倩雯,1984.3,女,福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讲师职称、物流、项目管理双硕士,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