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2021-05-29雷海环
雷海环
按照词典的定义,学习通常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但在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成就人的成长,包括身心、人格、专业等各方面的成长。甚至,我认为学习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方式,人正是因为学习,才掌握了工具,才从古猿进化成为了人类。基于这样的思考与认识,在我三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中,我将学习作为了一种生活、工作的方式,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而当我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园长后,我提出了“让学习随时发生,让优秀成为习惯”,将学习作为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重视学习氛围的熏陶,将学习作为最大的福利奉献给每一位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根本资源和基础,学习则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方法。但是,如何能够发挥学习对教师成长、对教育实践的最大作用,是困扰我多年来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模式或者工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本身的需要?成为团队成长的动力?这是我多年的一个思考。任职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党总支书记、总院长以来,面对19所幼儿园、近千名教职工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采用什么样的团队学习方法来整合集团化的优势,让每一个教职工都能通过组织学习来成长和进步,则是我面临的首要任务。正是带着这样的任务、目的和问题,我带领团队深入调研集团化的特点,本着“个人进步不是进步,团队成长才是发展”这样一个理念,在集团引入了行动学习的工具方法。
行动学习最初是指一种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特定问题的团队学习方法,其初始形态就是小组研讨,其主要目的就在于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我们倡导的行动学习对原有模式进行了借鉴,同时充分考虑集团化办园体量大、园所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行动、反思和对话”的“明天行动学习模式”。其初衷既在于通过行动学习汇聚集体智慧,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干部教师专业水平,更在于通过小组的团队学习的方式,通过团队交流与沟通,塑造教师全新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将行动学习作为“明天人”追求幸福的工具与阶梯。某种意义上,在明天幼稚集团行动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工作、生活的方式。
行动学习三步曲:问题、思考和践行
行动学习如何推进?如何从概念工具转化为实践?我们的方法就是时时用,事事用!在工作的每个细节,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我们都会抓住契机,形成话题,以行动学习来破解难题,提升质量。例如,我们以行政会、全园会、教研组会、政治學习等会议为平台,以教育督评、六一活动、开学第一课、招生等重要活动或者工作为契机,围绕会议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分小组进行研讨。
例如,围绕开学第一课,我们在行政扩大会的平台上,组织各园执行园长和总部各部门主任分组开展行动学习,各组分别制定开学第一课的方案,并分配角色(教师、幼儿、家长等)进行小组演练;然后按照顺序进行大会现场展示,模拟开学第一课的全景画面;然后由各小组交替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第五组点评第四组,第四组点评第三组,让各组方案更为完善。
又如,在教育督评准备工作中,集团开展了园所间的走进现场教育观摩活动,以幼儿园教育实践现场为行动学习的平台,按照管理、保教、卫生保健等不同分组,由总部和园所相关负责的老师组成小组,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和挖掘,形成研讨意见后再进行会议交流,帮助园所从细节入手来推进下一步工作。
从上面可以看出,行动学习在明天幼稚集团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深入到每一项工作中,深入到每个人的教育行为中。
行动学习三改变:形式、流程和工具
相对于传统的集体学习而言,行动学习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改变,即形式、流程和工具。
(一)以小组为研讨单元
我们以往通过政治学习、教研组会等形式开展集体学习,采用的形式多是参会人员针对一个比较优秀的活动或者视频开展研讨,主要分析优点和不足,然后每个人都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主持人比如业务园长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行动学习下的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最大的改变就是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元开展研讨,然后由小组选派发言人进行集中发言,最后由主持人或者其他小组代表对小组发言进行逐一点评。可以这么说,原来的形式是单对多的交流与沟通,现在的形式是团队对团队的分层级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形成了知识、观念的汇集与整合。
(二)七步流程的学习样态
在流程改革上,传统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等主要采取总分总的流程——主持人开局和总结,中间由个人进行思考和发言。在明天幼稚集团的行动学习中,则有七个流程。
1.选择话题。话题要聚焦于实践,并且是由所有参与学习的成员共同提供和选择。
2.组建小组。分组或者按照岗位类别,或者按照区域互助的范围。例如,业务干部编为一组,或者某几个互助小组范围内的幼儿园编为一组。
3.启动研究。小组成员针对话题开展集体研究,在研究中形成共识,探讨方法。
4.深度对话。既有小组内部的对话,也有小组间的交流。要求带着审视、质疑的态度讲真话,谈认识。
5.行动计划。以前的团队学习往往重过程,轻结果,把握不好还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例如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没有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明天幼稚集团的行动学习则要求研讨要有成效,必须要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能够推进工作的方案,例如围绕六一活动主题的行动学习,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个个可以应用也可以借鉴的六一活动方案。
6.复盘评估。行动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一次会议或者一次学习,就像幼儿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围绕主题有延续性的活动,行动学习也是有延续性的系列学习,本次学习是基于上次行动计划的结果,本次的学习结果又为下次学习提供行动计划。它让学习参与者形成了学习的闭环,在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升华和积淀。
7.固化分享。行动学习的成果不仅仅停留于学习的记录,我们还会通过思维导图、甘特图等工具将其固化,并依据需要印制手册,进行成果的固化和传播。例如我们印制了《行动学习案例与体会》等专题手册。我们还定期召开教育文化年会,集中总结、梳理和传播行动学习的成果。
行动学习三成效:思维、行为和文化
行动学习在明天幼稚集团落地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全体“明天人”针对行动学习这个工具都经历了陌生感(这是什么)、质疑(有什么用)、自我怀疑(我能学会吗)、小自信(看来可以学)、初认可(用起来还有点用)、大赞同(效果非常好)、离不开(自然而然地用)等几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行动学习工具方法的落地与应用就是“明天”教师成长的过程,就是“明天”文化孕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明天”品牌再次腾飞的过程。通过行动学习,我们实现了“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追求,实现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它深入到了明天幼稚集团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愿景,实现了“让学习随时发生,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明天”箴言。
(一)帮助教师建立了系统的思维模式
从常人而言,我们看问题经常会停留于表象和局部,满足于当前所见所闻。行动学习应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开拓了教师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有导师的指导,有小组成员的鼓励,有小组间的质疑与评价,每个“明天人”都能获得相对以往而言更多且更多元的信息,或者可以说是扩充了脑量。例如,第八幼儿园通过行动学习掌握了甘特图的应用,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从甘特图上看到自己的任务、进度和效果,让教师自主地推进工作,不再仅仅着眼于今天“我”的工作,而是首先考虑全园这一时期的工作、总部目标和“我”在这个任务中的角色及进度,让教师思考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全面,实现了在更了解全局基础上的自我认知。教师只有知道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才能更深刻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孕育出了精、细、实的行为方式
行动学习的落脚点在于行动,它给人以系统的思考,也给人以细节的关注,将“求真 立美 至善”的“明天”精神和“精、细、实”的管理理念通过行动学习灌注在每个教师的行为上。例如,在教育督评走进现场的行动学习中,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替帮着查找问题,相对于原来的自查而言,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大家更关注细节和质量。而且老师们不仅会相互指出问题,更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你老往右边看,总是关注右边的孩子,右边的孩子发言就踊跃,另外一边关注得越少就越不爱发言”“下次能不能注意不要习惯性地往右看,要左右两个方位都关注”。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通过行动学习来发现,自己是很难发现的。行动学习的本质作用就在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真诚交流和互动,从理念到行动,最终影响人行为方式的改善与优化。
(三)让“明天人”步入幸福阶梯
学习怎么会孕育幸福?看来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明天幼稚集团的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就是幸福的阶梯。什么是幸福?幸福既是由物质满足带来的快乐,更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感。而行动学习能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扩大教师的心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放下心理的包袱;同时,能让教师通过对话和交流,在學习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增加社会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体验到幸福感。例如,在行动学习中,原本两个沟通较少的老师能有机会坐下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原来她如此有思想”“原来她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从而营建了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了幸福文化的建设。通过行动学习还能提高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例如,通过行动学习帮助某位老师解决家长沟通中的倾听问题,这样老师倾听能力增强了,家长也更愿意与她沟通,对老师的工作更加赞赏,对老师也更加尊重,老师便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如今,行动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职工工作、学习的一种方式,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或者接到重要的任务,大家都会自然地想到用行动学习的方式来探究和攻克问题。行动学习已经根植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中,让学习成为了个人的需要,成为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