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主义者,请多给自己一点爱

2021-05-29张云淑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张云淑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完美:年少时期待获得理想中的爱情和伴侣,成家后望子成龙,中年渴望事业成功……诚然,追求更高的标准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促进行业的进步和社会革新。但有一些人,似乎陷入了完美“陷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越走越远,精疲力竭,这些人被称为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往往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甚至难以达成的标准和目标,总觉得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因此,他们要么强迫性地为此不懈努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牺牲个人健康、对家人的忽视等);要么因目标过高而难以行动、裹足不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在过去30年,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和逐渐增加的社会、社交媒体压力有关。社交媒体上似乎每个人都光鲜亮丽,但其实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有研究发现,厌食症、暴食症、焦虑、强迫症和抑郁症人群其完美主义程度高于其他人,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有可能被诊断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同时也与自杀有一定相关性。

在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完美主义者追求十全十美,希望行为结果都是好的,他们对自己或他人有着过高的期待。这种过高的标准与人在幼年时期心中“理想化”的完美型父母有关。在幼年时期,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做到。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心理发育,儿童越来越可以接受父母并不是神,而他们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儿童区分想象和现实,通过经受挫折实现成长。随着面对和处理越来越多的挫折,孩子们可以接受自己和父母及他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去理想化”的过程,意味着个体可以忍受一定的缺陷、失误和挫折,可以不必事事完美、尽如人意。

除了“理想化”,完美主义的另一个成因是对“不够好”这一核心信念。从婴儿期开始,人们不断接受父母和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评价,这些生命早期的评价和养育,促进了自恋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带来了被评价、被比较的焦虑。“不夠好”意味着有可能不被喜欢,意味着有一定的危险。不论有多成功,都不能充分自我肯定,于是陷入一轮又一轮的焦虑中。只有达成及其严苛的标准,才算成功,肯定自我。他们往往内心中充满了冲突,一方面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求活出自我。于是在这样的冲突中,无法着手做事。

人出生来到这个世上,每一个个体在身体、智力、家庭教育、自我能力或后天环境等方面都是不完美的。许多孩子感到不论自己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的父母都不满意,觉得还“不够好”;孩子们希望自己是好的,但怎么好法,到达什么程度,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人无完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警惕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无论“完美的母亲”还是“完美的孩子”都是可怕的。“足够好的母亲”一定是可以犯错的母亲,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孩子可以敢爱敢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宽容地接受自己的不足。

如果你的完美主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生活,那么无需改变;但如果它让你裹足不前,达不到某个标准就不断自责,就需要做出改变,尊重自己的内心和节奏,不要被焦虑追赶着前行。

(摘自《大众卫生报》)

猜你喜欢

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完美是个坑
完美主义的内涵和分类
完美主义害死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你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和自己好好商量
爱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