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特区对比分析下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05-29高邓胜

中国民商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对比分析发展路径

高邓胜

摘 要:经济特区的比较过程中,可以根据设立方位对比、投资环境条件对比、市场环境对比、投资规划对比等方面要素来进行比较。基于对比分析下,我国经济特区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路径。应当保持特区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和坚守,形成服务实体的金融体系和生产性服务业,以高标准的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并大力推动经济特区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特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特区;对比分析;发展路径;发展策略

经济特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和城市区位情况、地理气候状况、人文基础、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潜能等因素综合考量后所规划的特定区域,它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连带数个城市的一片区域。经济特区相较于同样大小的普通城市具有难以比拟的政策优势和特殊倾斜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物资进入其中,对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与比较方法

(一)理论依据

国家明文规定的经济特区,以及近些年来设立的自由贸易区和独立行政系统的国家级高新区,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经济特区,他们都可以依照过往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运用较为灵活的管理模式,通过优惠的土地政策发展优势产业,加强资金融入,推动产业集群和人才集中。在经济特区的设立阶段,政府根据国家整体发展需求制定明晰化的细纲,结合地区的区位来进行综合分析与利弊衡量,最终规划好区域性方案。经济特区建成之后,国家会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关税政策、贸易政策来打造优良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特区的企业能够实现多渠道获取供应、多渠道开发市场、多渠道拓展资源。在一段时间之后,当特区形成了完善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再将特区经验应用于更广大区域甚至普及到全国。

(二)经济特区类型比较方法

经济特区的类型比较过程中,可以按照所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去进行比较。经济特区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政策的制定、实验和执行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不同的经济特区进行比较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首先考虑到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各经济特区分别受到国家在其哪个领域的最佳重视,它们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又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主要作用和功能。还应当考虑清楚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与特区经济优劣势之间的比较情况,从而更好地判断不同经济特区在特长比较、实际应用比较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三)经济特区投资环境比较方法

在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比较方面,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不同的地缘优势可以触发不同的投资商。科学确定地理位置,能够从交通、技术、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发展经营内容,建立和分析经济特区的档次成本化模型。除此之外,不同经济特区所享受的政策支持待遇力度,以及该经济特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也对于经济特区之间投资和发展环境比较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经济特区会因为当初创办时的目的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等多项因素导致国家对其采取的相应政策也就不一样,从而造成经济特区的投资力度有所不一样。在进行经济特区对比时,应当充分收集和考虑各经济特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性、配套性、优良性和先进性,以判断经济特区的对外竞争综合能力以及基础应对方案的多样性、有效性。

二、经济特区的对比分析与发展模式

(一)设立方位对比

与亚洲其他经济特区相比,深圳经济特区所秉持的发展路径更加积极主动,大量参与全球化浪潮下的贸易合作与贸易竞争,并逐步打通五大洲的全产品贸易市场,不断积极降低贸易成本,大力发展增值产业与附加产业,与制造业产品、轻工业、重工业连同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减少贸易壁垒,不断吸收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和科研人才,加强高新科技与信息技术、新媒体在科技企业当中的综合运用,形成大量极富竞争力和特殊优势的企业集群与优良社会组织。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相对比可以知道,我国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符合规律地研究之后进行决策而设立的。

(二)物資与资金投入对比

我国经济特区大部分设立在沿海区域,一方面方便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另一方面沿海区域往往是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容易吸引境内外资本和货物流通,加快周转效率,且具有低关税的优势。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经济特区在物资和资金方面得到的支持远大于其他国家,因为我国国家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能够在经济特区尚未设立之前就储备好足够的流动资金与备用资金,在经济特区设立之后为其提供大量的物资保障和银行信贷支持方案,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等建设费用也无一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支撑。当足够多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又会致使周边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和其他交通枢纽附近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圈和交通网,也反作用于经济特区的各大企业,促进其物流流通的便捷性。

(三)城市规划对比

相较于其他经济特区来说,我国对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规划程度深、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并为城市预留各种发展空间,以便于未来甚至下个世纪的规划发展时能够有足够的延伸空间和改良条件。对于深圳特区的规划过程中,一直采用了高标准、高科学性规划方法,并在生态环保、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供给方面,都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更有力度的保障。如此而来,经济特区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周边的城镇、郊区和农村也会被带动,从而成为经济特区经济圈的一个部分,并与整体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商业环境与市场对比

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经济特区十分重视商业环境的建设和市场对比分析,注重挖掘交通、人流、机构分布对于企业商业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提供行政援助和行政服务,以加强其发展的安全性,预防风险。经济特区企业运营环境的改良,促使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根本性嬗变,从而使其吸引投资的实力不断增强,为其今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经济特区发展路径的建议与展望

(一)保持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和坚守

实体经济是根基,是其他类型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强大,我国的国防实力、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当初设立经济特区的初衷便是要强化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后来才衍生出电商经济、服务经济等。应当在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培育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并加强对于高科技研究的投入资金和投入精力,应当以人为本,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提升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含量性技能工作者的待遇,应当在经济转型中重视科技对于企业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应当将生产者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与产业升级和环境治理相结合,以技术升级和鼓励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为方向,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二)形成服务实体的金融体系和生产性服务业

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企业的供应链、资金周转、采购与库存状况、设备使用和维护情况、人员薪资情况、企业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无一不与企业的资金紧密相关。因此,经济特区必须推进形成服务实体的金融体系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促进围绕实体经济而成的金融、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形成互补推动作用。要不断完善经济特区的金融供应链和生产计划与控制,充分结合人体工学的原理,配置足够强大的设施和原料,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强大的动力。应当加强服务于实体的金融与生产制造业规章制度完善水平,以法定的角度强化各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作用;应当加强对金融产业的监管力度,以保证金融企业能够相对合理地运行业务,为更多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以高标准的规划应对城市发展

经济特区的建设应当采用超出普通城市的标准来制定规划,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长远的眼光,应当组建专家研讨组,以高标准去规划城市的发展明细机遇、发展瓶颈、发展挑战、发展优劣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好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风险防范方案以及备用方案,将经济特区与相邻市、县、乡进行综合规划,形成互相影响的高级特区都市圈,在公共服务、土地、资本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完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整个区域要素间的合理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强大机制作用,推动经济特区进一步向前发展。应当推动经济特区多行业、多产业、多企业的联合联动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商业圈、供应链、物流链和资金链,促进未来的特区规划内容更加适合特区本身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发展形式。

(四)大力推动科研教育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则能够累积科学技术的储备力量,为经济特区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因此,應当大力推动特区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强化理论研究的实践应用性能,并对技术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对科学教育类人员定期进行实体行业从业尝试与兼职活动宣传,加大对特区科技人员的引入人数和质量,为尖端科研企业和机构提供合适的优惠和补贴,促进经济特区积累足够的科技实力、人才竞争力和资本动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应当形成产学融合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为实体经济作出贡献,并加强企业优秀员工与高校学生的对接,促进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践性的科技内容指导,从而便于其毕业后反哺企业,为特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应当大力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更多相关企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新产品和新专利,促进经济特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经济特区对比分析下,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机遇较多,但也存在瓶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扩充发展路径,拓展发展渠道,加强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并根据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基础的规章制度制定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方案,不断振兴和繁荣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整体产业布局,加强实体经济的建设,为经济特区面向未来发展提供更佳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姬超,袁易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和转型的制度本源效应追溯——基于特区经济发展30年的经验证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67-72.

[2]毛冠凤,陈明艳,殷伟斌.经济特区中后发展区域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研究:以深圳龙岗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2):36-42.

[3]罗清和,朱诗怡.广东自贸区物流业发展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8(3):33-37.

[4]孟子敏.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及路径分析[J].城市观察,2020(4):36-44.

[5]袁义才.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经验[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0(6):33-42.

[6]赵中源,黄罡.经济特区:由发展转轨到治理转型的助推器[J].学术研究,2020(11):1-6.

[7]林其屏.区域经济联盟的战略基地: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路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6(3):11-14.

[8]袁易明.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发展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21-25.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对比分析发展路径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