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命题方案研究项目成果展示
2021-05-29山东
山东
【试题7】如图所示,互不黏合的A、B两物体紧贴放在水平地面上,t=0时,水平作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上,其中F1=(84-12t)N,F2=(18+12t)N。已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0.1,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4 kg、6 k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反向向左运动
B.当两物体速度达到24 m/s,A、B将分离
C.t=2 s时,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1 m/s2
D.t=5 s时,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答案】C
【考查要求】(1)认识摩擦力,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3)能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以学习探究情境为切入点,用两紧贴物体的运动为情境载体,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的水平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物体,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考查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灵活运用能力。落实物质观念、运动观念、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
【答题分析】本题涉及两个物体、两个外力、两个质量、两个动摩擦因数,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混淆。两物体开始时一起向右运动后两者分离;A物体在分离以后,继续向右做加速运动,之后再减速,最后反向向左做加速运动;B物体在分离后继续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A、B两物体分离条件是两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但加速度大小相等,得到在t=3 s,即v=24 m/s 时A、B分离。
【规避错误应掌握的内容及习题选择】
此类连接体问题属于热点考题。避免出现错误要求掌握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明确连接体之间分离的条件及运动方向反向的特点。联系试题选择连接体类试题。如下:
【例1】如图所示,两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a和水平拉力Fb,已知Fa>Fb,则a对b的作用力
( )
A.必为推力
B.必为拉力
C.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
D.不可能为零
【来源】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规避错误关键点】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将a、b间相互作用力表达式求出,进行讨论。认真审题,不要默认ma=mb,从而得出a对b的作用力为推力的错误结论。
【例2】如图1所示,mA=4.0 kg,mB=2.0 kg,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F2=4.0 N,同时对A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F1,F1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当t=0时,A、B物体加速度分别为aA=5 m/s2,aB=2 m/s2
B.A物体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物体作匀加速运动
C.t=12 s时刻A、B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a=2 m/s2
D.A、B分离前后,A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相同
【来源】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规避错误关键点】若A、B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求出B的加速度,若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则A、B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若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则B做匀加速运动,A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知识架构延伸】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1)物体受力分析:①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②按照次序画受力分析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先场力、后接触力。③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④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来判断受力。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的某个方向。
(2)若所求问题不涉及系统内的作用特征,或不涉及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应该优先选取整体法;若所求问题涉及系统内的作用特征,应该优先选取受力简单的物体进行隔离;若所求问题涉及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时,应该优先选取简单的过程进行隔离。
【本题变式练习】
【练习1】如图所示,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两物块A、B,质量分别为1 kg、2 kg,两物块接触但不粘连。t=0时刻,对物块A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1=9-3t(N),同时对物块B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2=3t(N)。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
A.t=1 s时,物块A的加速度a=2 m/s2
B.t=1 s时,物块A的加速度a=3 m/s2
C.t=1.5 s时,A、B两物块开始分离
D.t=2 s时,A、B两物块开始分离
【来源】2021届重庆市重庆七中高三(上)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AD
【解析】当A、B刚好分离时,A、B间的压力等于零,A、B的加速度相等,设为a,对物块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μmBg=mBa,对物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μmAg=mAa,解得t=2 s,故D正确,C错误;t=1 s时,A、B没有分离,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F2-μ(mA+mB)g=(mA+mB)a′,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2 m/s2,故A正确,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解答此题时注意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般在用隔离法时优先从受力最少的物体开始分析,如果不能得出答案再分析其他物体。
【练习2】如图甲所示,用黏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 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甲
乙
A.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 N
B.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
C.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
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 m
【来源】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三(上)9月理综物理试题
【答案】AD
【点睛】A、B分离之前共同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加速度大小,分离时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0.3 N,但加速度相等,然后隔离A、B分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确定分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