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干知识 着眼能力测试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试题剖析
2021-05-29河北
河北
2021年1月23—25日,新高考八省市进行了一场旨在让学生和一线教师熟悉新高考试卷结构和主要题型的适应性联考。虽然教育部专家表示,该测试是学生对现在复习备考水平的一次自我检验,其结果不会作为全国高考命题的参考,更不会对高考难度产生影响,但作为一线高考备考教师,深入研究剖析模拟试题,能够提高2021年高考后期备考的效果。本文将把此次联考中河北省模拟试题与之前全国卷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两个维度进行对比,给出若干个二轮复习的备考策略,以飨读者。
一、试卷结构分析
这次新高考模拟物理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100分;相比原来全国卷理综考试物理部分分值为110分,做题时间大约分配60分钟变化较大,因此试卷结构与2020年全国卷Ⅰ理综物理部分试题结构有些变化,二者对比如下:
题型全国卷Ⅰ河北省模拟演练卷选择题5道单选+3道多选,共8小题,每题6分,共计48分6道单选,每题4分;4道多选,每题6分,共10小题,共计48分。河北省模拟卷选择题分值是此次八省联考卷中最高的相同点:选择题均分为单选和多选,总分均为48分实验题1小1大,小实验6分,是电学实验,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大实验9分,是力学实验,考查验证动量定理实验1小1大,小实验6分,是力学实验,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大实验9分,是电学实验,考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相同点:均分为1小1大两道实验题,一道是力学实验,一道是电学实验,总分值均为15分计算题第一道12分,是动力学问题,较为简单;第二道20分,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第一道12分,是电磁感应中“杆+导轨”问题;第二道16分,是氢原子能级跃迁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非弹性碰撞综合问题相同点:均为两道大题,一道是力学模块,一道是电磁学模块,分值约为30分选考题1道选择题(5分)+1道计算题(10分)1道计算题(9分),没有选择题。与全国卷比较,变化较大相同点:均给出选修3—3和3—4两个模块供考生选做
二、模拟演练卷试题特点
1.聚焦主干,考查必备知识,强调基础性
演练试卷中,考查力学板块知识的试题除了平抛运动,几乎考查了力学模块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多次涉及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能量观念,聚焦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考查电磁学板块知识的试题包括电磁学板块中静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全部主干知识,与全国卷电磁学模块各有1道试题的命制方式完全相同。
选考部分,1道计算题,分值9分。选修3—3以液柱封闭气体模型考查了液体压强和气体实验定律;选修3—4是几何光学的试题,涉及折射定律、全反射主干知识。
本试卷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试题是第14题,以课本中弗兰克—赫兹实验(在人教版选修3—5,60页科学足迹有介绍)为背景巧妙地将原子物理中能级跃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及非弹性碰撞模型融合,考查了原子物理、力学、电磁学中的主干知识。由此可见,联考试题贴近中学物理日常教学实际,试题命制注重促进“教” “学”和“考”的和谐统一,尽量体现“教什么,考什么”。
2.着眼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突出综合性
本次模拟试题总体难度大于2020年全国卷Ⅰ,总体上中档题、难题比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考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16道试题,全部需要定量计算或数学推导才能得到答案。10道选择题中,除了第1题、第6题,其他8道题都涉及多体多运动过程,综合性比较强,几乎不能通过定性分析或简单逻辑推理得出答案,必须要依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求解答案,全卷不存在类似2020年全国卷Ⅰ中14、19、24题的容易题。
二是对学生具备快速阅读并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全卷除第3题以外,其余题目信息均是文字和图像或图表结合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如12题的U-I图像、13题的v-t图像、14题的氢原子跃迁物理常见图像,也有如第2、4、5、6、7、8、9、10、11、13、14、16题的运动过程、题述装置示意图,更有如15题的呈现信息的表格,学生需在短时间内从图像、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建立物理模型方能解决对应问题。
由此可见,本次联考试题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快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模型构建和分析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有很好地考查。
3.情境灵活创新,凸显素养导向,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
高考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即通过“四层”考查内容将学科能力考查与思想道德渗透有机结合,利用“学科素养”这一关键连接层实现了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测评,从而使“立德树人”真正在高考评价实践中落地: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模拟卷中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前沿科技融合,设置了很多原创性、创新性的情境式试题,如第3题以“嫦娥五号”绕月飞行为背景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学生需建立圆周运动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质量与密度关系式方可求解;第6题以螺旋千斤顶为载体考查受力分析、功能关系,学生如能将螺杆的旋进建立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模型即可快速求解;第15题以我国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为背景,通过经典的“液柱封闭气体”模型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以及理想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总之,本套试卷中试题情境灵活创新,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等方面的科学思维有很高要求。
三、高考复习后期备考策略
1.构建结构化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强化利用物理观念解题
学生是很难从散乱的、无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要从大脑中的物理知识库中迅速搜集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规律,必须构建结构化的物理知识体系。在力学板块中,要引导学生建立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功能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关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依据,要熟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主干规律的内涵及外延、适用条件以及可以处理的常见物理模型。要掌握加速度、力、功、功率、动能、动量、冲量等核心概念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在电磁学板块中,要分别以场和电路为线索,熟悉常见场,包括静电场、磁场、感生电场的描述及基本性质;明晰直流电路和交变电路的异同,掌握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想变压器三个基本关系,掌握电动势、磁通量、电荷量、焦耳热、电功率、热功率等核心概念。在原子物理中,要掌握光电效应、玻尔理论、核反应及核能计算三个常考点。在热学中,重点把握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的含义及其关系,还要注意理解晶体、非晶体、液体表面张力等概念。
2.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化
做物理题就是运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将某一个实际对象转化成物理模型来处理。物理模型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和运动(变化)过程模型,研究对象包括力学中的质点、连接体,电磁学中的带电粒子(体),热学中的理想气体,原子物理中的粒子(包括原子、电子、核子),几何光学中的光。物理题往往都是以运动为载体,因此我们处理情境式试题时,往往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高中物理常见的运动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如波的传播、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重力场三场共存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滑行、板块模型中板和块的运动、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电场线方向进入匀强电场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机车启动、电磁感应“杆+导轨”模型中杆的运动)。在高考备考后期,我们要精选一些情境式试题,通过变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审题和建模能力。
3.立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策略
物理试题指向核心素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方向。我们要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不仅要关注主干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和内涵、外延,更要深挖教材插图、教材中小栏目,如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做一做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专门抽出时间多角度分析教材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还要关注课后习题,尤其是可以研究新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以此强化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二要关注物理前沿,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式课堂,将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前沿科技、社会热点融入物理课堂,强化通过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内化学生科学思维品质,体现科学本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