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舞台,一种坚守

2021-05-29李宝萍

百花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戏班子木偶戏木偶

李宝萍

木偶艺术,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木偶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戏剧文脉,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木偶戏兴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宋代是中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代木偶戏已经流行全国各地,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了全盛时期,演唱声腔日益增多,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为繁荣。

木偶戏是我们最热闹的童年回忆,很受群众喜爱。“在木偶戏大家庭里,陕西关中的杖头木偶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是中国木偶三大流派之一。”

杖头木偶制作与真人无二,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头、眼、嘴及身体各关节可活动自如,坐、立、跪兼善。木偶戏的表演精髓在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调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一般新学徒在戏班子里跟着师傅打杂要三到五年,一边学习演唱的基本功,一边学习木偶操纵表演动作。唐玄宗曾有诗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在十根手指的操控下木偶被赋予了生命,就活起来了,是王侯将相,是才子佳人,是乡音在亲切地召唤……

清朝末年,杖头木偶由凤翔府传入眉县常兴郭河村,民国初又传入汤峪镇郝口坡村,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经過几代人的传承,现由汤峪镇郝口坡村村民董玉文带领部分戏曲爱好者在传习。“我师父说过,民国时期关中一带的木偶戏班子最多达上百家,眉县最多时也达到十多家,当时农村的娱乐生活就是靠这些小戏班子,尤其是在正月里,连续演出,场场爆满。”年近七十的董玉文虽然满脸皱纹,但是两眼炯炯有神,他抚摸着伴随他几十年的木偶,回忆着说。

新中国成立后,众多的戏班子经过调整合并,成立了眉县木偶剧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剧团编排大型剧目,深受群众喜爱。木偶戏演唱的剧目有《下河东》《铡美案》《法门寺》《三娘教子》《别窑》《花亭相会》《二进宫》等几十部群众喜爱的经典作品。简易的帆布戏台三两下就搭建好了,大红缎子搭在上面特别显眼,让人异常兴奋。“咦……呀……啊……”,锣鼓、唢呐、二胡等几种最是乡土的乐器一同奏响,不一会儿,人头攒动,坐得满满当当,热闹的木偶戏即将开演啦。但是暖场子的“交响乐”要奏上十来分钟,这时候,有人忙着呼朋唤友,有人忙着唠嗑闲话,小孩子在玩耍奔跑,老人们见面嘘寒问暖……戏台周围不知啥时候,面皮、凉粉、甑糕、羊肉泡摊摊摆了很多,热气腾腾,羊肉香味、酸辣味随风飘扬……平日里冷清的村落热闹了起来。这时候看老人们满脸堆笑,神采奕奕,可见老人听的是回忆,青年和孩童们则似懂非懂地玩耍、看热闹。

董玉文现在居住在眉县汤峪镇小法仪街道,这里人文景观优美,交通十分便利,周围辐射5个自然村,1.5万人口。自古以来,这里文化活动众多,不管是夏暑纳凉,还是节庆休闲,当地的木偶戏、秧歌、锣鼓、社火,加上近几年来兴起的广场舞,文化艺术样式多姿多彩,历史悠久的木偶戏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4年,木偶艺术传承人豆乃全去世,董玉文成为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董玉文不负众望,当年就重组木偶班团,并命名为“秦韵木偶艺术团”。农闲时节他们就聚集起来排练,也吸收了一些爱好戏曲的年轻人,编排了10余部折子戏。“秦韵木偶艺术团”的演出表演生动,深受群众喜爱,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它传承和发扬了眉县周边地区木偶艺术的精华,保留了不少精湛的绝活,展示了独特的表演技艺及丰富的剧目内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不少剧目反映了民间艺人古老的艺术思维、艺术创造,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宝鸡市眉县文化馆)8E8E470F-6E22-4543-89D3-1033105645EF

猜你喜欢

戏班子木偶戏木偶
本期导读
传统戏剧——木偶戏
搭好台更要 配好“戏班子”
木偶戏
小木偶找智慧
中国农村戏班子正在消失
监狱里的戏班子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戏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