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1-05-29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为摸清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对葡萄主产区新疆和河北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近5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持续增加,2018年达1366.7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产量大国;年消费量基本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价格波动与产量和季节性有较大关系。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葡萄的种植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1980—1990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在45万亩的基础上缓慢发展; 1991—2003年,葡萄产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2003年种植面积达631.5万亩,之后略有回落;2007—2015年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为1198.5万亩;2016—2018年趋于平稳,种植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左右。
近40年来,中国葡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980—1990年,我国葡萄产量90万吨以下;1990—2000年低速增长,到2000年末,总产量达328.2万吨;2012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1000.6万吨;2016—2018年趋于平稳发展,2018年产量达1366.7万吨。
我国葡萄种植区域分布集中,主产区在新疆、陕西、河北和山东等历史优势种植区。2018年新疆、陕西、河北、云南和山东种植面积分别为214.4、70.1、62.7、61.5和54.3万亩,占比分别为19.7%、6.4%、5.8%、5.7%和5.0%。5个省份种植面积达462.9万亩,占总面积的42.6%。
近年来,我国葡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鲜食品种中巨峰、红地球、玫瑰香等品种栽培面积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等品种及刺葡萄优良单系发展较快;夏黑无核和阳光玫瑰等巨峰系品种,火焰无核和克瑞森等无核品种因抗性强、口感好、品质优,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尤其是阳光玫瑰面积快速增加。
葡萄消费以鲜食为主,销售渠道以水果超市、商店、零售窗口为主。鲜食葡萄消费量逐年增长,2014年消费量916万吨,2015—2017年均在1000万吨以上,2018年略有减少,为943万吨。葡萄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国内生产,优质葡萄品种批发价高至每公斤40元左右,一般品种为16? 20元,传统品种仅为6?10元,优质葡萄价格高且不愁销路。
近年来,我国鲜食葡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小幅波动,出口量和出口额显著增加,2018年进出口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贸易顺差态势。
智利、秘鲁和美国是我国鲜食葡萄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要出口国。2018年,从智利、秘鲁和美国3国进口的鲜食葡萄分别为11.8万吨、4.6万吨和1.1万吨,进口量合计占比75.3%;出口到泰国的鲜食葡萄在9万吨以上,出口量占比32.5%。进口单价每公斤2.5美元,同比增0.3%;出口单价每公斤2.5美元,同比降5.1%。
价格分析。国内葡萄价格两极分化明显,不同地区、品种、上市月份价格差异显著。从2015—2019年葡萄价格变化趋势看,葡萄市场最高售价均出现在5月底6月初,此时南方早熟葡萄和北方温室促成葡萄尚未大量上市;最低售价出现在9月底至10月上旬,此时是北方露地葡萄大面积成熟集中上市的时间。
葡萄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种植面积增速放缓,产量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较高种植收益驱动下,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张。由于新品种引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葡萄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特别是传统上不能种植葡萄的南方地区种植面积持续增加,预计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前提下,未来我国葡萄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加趋势。
消费持续增长,加工消费增长较快。随着饮食观念改变和购买能力提升,农村居民葡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加工消费将成为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有利于推动葡萄加工产品需求。为防控鲜果价格波动风险,稳定收益预期,企业致力于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加工产能。
鲜食葡萄进口量稳中有增,出口量继续增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鲜食葡萄进口仍将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葡萄品质提高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预计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随着葡萄产量上升,供给量整体充足,价格上涨动力偏弱,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将持续增加,加上葡萄品质整体提升,预计价格将波动上涨。
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栽品種结构单一。近10年来,国内育成葡萄新品种100余个,但大面积推广不多。生产主栽品种以国外育成品种为主,鲜食品种多以巨峰和红地球、夏黑以及阳光玫瑰为主;酿酒葡萄生产中,以赤霞珠为主,主栽品种结构单一。
精深加工技术落后。我国品牌葡萄酒香气较弱,缺少产区典型风格,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葡萄综合利用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规模化加工企业少。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国葡萄产业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挥作用小,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葡萄种植面积增幅可能大于预期,供给量大幅增加。但消费增长较为滞后,加上葡萄产销对接不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较大。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对中国果品准入政策变化,是影响葡萄国际贸易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政策措施建议
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果品品质。推广种植早熟、晚熟葡萄品种,调整优化葡萄品种结构,不断提高葡萄品质。
发挥合作社组织力量,强化市场调节手段。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快捷的交流和培训服务,制定行业规范,发挥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市场调节手段。
引导鼓励精准助力,强化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帮扶力度,助力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葡萄产业发展。
(报告撰写人和研究小组成员:李小红、刘海礁、王瑛、王来刚、裴新涌、吴亚蓓、郑国清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