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尔班八世的颂赞》中的多元文化图像喻义分析

2021-05-28张瀚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图像

张瀚艺

摘 要:《乌尔班八世的颂赞》的作者彼得罗·达·科尔托纳是17世纪活跃于罗马的巴洛克画家,他的天顶画《乌尔班八世的颂赞》是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杰作,总面积达500平米,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融入大量西方文化元素,在天顶画中独树一帜。文章从其创作背景、作品构思、图像文化溯源等方面进行详尽介绍。

关键词:《乌尔班八世的颂赞》;多元文化;图像;喻义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基督教在欧洲不再像中世纪时期那样被看作是万物的纲领,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之后的巴洛克艺术,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依旧是主流。天顶画广泛流行于16、17世纪的欧洲教堂与贵族住宅,信奉基督教的人们希望能尽量借天顶画带来的“仰头即天堂”的感受方式接近上帝,因此天顶画内容多以上帝、圣母、圣子形象为主角,或绘制《圣经》经典故事如耶稣十二门徒等,同样作为基督教题材画作。但《乌尔班八世的颂赞》这样一幅以基督教为主题的宗教绘画,却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创作,并未出现那些传统基督教形象。在这个画作中,画家运用了大量非基督教元素,使宗教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在同一画面、空间中产生交集, 给观者带来奇妙感受。这不仅在天顶画中十分少见,在整个西方绘画史中也实属异常,这朵艺术奇葩给观者带来了无限遐想。

一、《乌尔班八世的颂赞》创作背景

1623 年,巴尔贝里尼家族的马菲里奥·巴尔贝里尼当选为教皇,即乌尔班八世。1625年,巴尔贝里尼家族从斯福尔扎家族手中买下了一块地,并扩建了这块地上的宫殿作为家族的私人住所,这就是巴尔贝里尼宫。作为教皇家族,巴尔贝里尼家族结交甚广。除了教内教外的其他权贵人物,乌尔班八世也十分乐意结交并赞助当时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杰出人士,为他们提供创作、研究资金或项目,而这些人常出入巴尔贝里尼宫,因此这座私人豪宅的会客厅就需要装饰得豪华漂亮,以展示巴尔贝里尼家族的雄厚实力与品位。因而教皇乌尔班八世委托画家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巴尔贝里尼宫绘制天顶画。科尔托纳是当时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已成功完成乌尔班八世交给他的首个委托任务,得到了教皇的赏识,因此获得了为巴尔贝里尼家族的行宫绘制天顶画的任务。从1633 年开始至1639 年,科尔托纳用了6年时间将《乌尔班八世的颂赞》这一巨作完成。

二、《乌尔班八世的颂赞》的构思与图像喻意

在《乌尔班八世的颂赞》中,科尔托纳根据建筑结构将整个天顶划分成五个区域,一个长方形的中间区域和外围四个周边区域。中间区域作为画作的核心区域,科尔托纳在这里描绘了多个带有寓意的拟人形象,其中欧洲宗教文化中“美德”的拟人形象占大多数。通过这幅作品来表达巴尔贝里尼权利来源的合法性,借以稳固其統治地位。除了证明统治的合法性,为统治者塑造一个完美形象也是集聚民心的方法。科尔托纳为周边四个区域选择了四个不同的主题,即基督教教义中的四枢德——节制、谨慎、刚毅、正义,并精心绘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故,暗喻乌尔班八世及其家族的高尚品质和领导能力。这种运用比喻的绘画体裁被称作“寓言画”,是西方绘画中的常见体裁。

(一)中央长方形区域

中央的长方形区域是整幅画作的核心,其中,被光芒包围的女神、月桂花冠与三只金色蜜蜂三个意象又是这个核心区域的题眼。女神是“神之意志”的拟人形象,其头顶后方放射出的金色光芒暗示了她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她与上帝的联系;月桂花冠是胜利、凯旋的象征;三只金色蜜蜂则是巴尔贝里尼家族家徽中的图形。巨大的月桂花冠环绕三只金色蜜蜂,比喻乌尔班八世在教会选举中的胜利;代表“神之意志”的女神坐在云端,与“永恒”对视,她将代表“永恒”的不朽冠冕送与上方拥簇着巨大月桂花冠的众神,表明乌尔班八世成为教皇是上帝的意志,君权神授证实其统治的合法性。但仅有三个意象的画面显然不够完整,因此科尔托纳在画面上添加了其他人格化形象,这些人格化形象包括“宗教女神”“罗马女神”与神学三美德“忠诚”“希望”“仁慈”。根据欧洲传统图像学的解释,这些文化概念常被拟人化并描绘成女神形象绘制在艺术作品中,特别是在各种寓意画中常常出现。如此一来,画作的内涵得以丰富,画面效果也更加完善。“罗马女神”手捧教皇的三重冕,指乌尔班八世坐上教皇的宝座;“宗教女神”守护“圣彼得的钥匙”,比喻教皇同时拥有掌管天与地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巨大的月桂花冠被飞在空中的“忠诚”“希望”和“仁慈”托举起来,暗喻乌尔班八世是一位拥有这三种品德之人;一众美德女神围坐在“神之意志”周围,象征了“神之意志”的美好;在“神之意志”下方的则是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与命运三女神。一方面,克洛诺斯统治的时代在希腊神话中被称为“人类的黄金时代”,科尔托纳用他的形象比喻平民在乌尔班八世的统治下生活得无忧无虑;另一方面暗喻“异端文化”在天主教之下并受教会管制,就连希腊神话中形象较为负面的命运三女神也在圣母旨意之下变得和蔼可亲。

(二)四边区域的非基督教形象

根据建筑天花板的结构,中间长方形区域是房屋的屋顶,四周是倾斜的侧边。在侧边区域中,科尔托纳用绘画语言区分了正反面人物。画家将坐在云端和飞在空中的女神形象用明亮的浅色呈现出来,她们神态轻松,衣冠整齐,可以被理解为正面形象;相反,负面人物则被绘制成处在阴暗处的、粗壮的、赤身裸体的形象。四个侧边分别讲述四个故事。故事主题对应基督教教义中的四枢德——节制、谨慎、刚毅、正义。这四个主题暗喻了巴尔贝里尼家族的“善政”。

一个长侧边区域的主题是Temperance(节制)。“节制”作为一种美德,常被描述为一个手捧两个容器的女神形象,容器里分别是象征欲望的酒与象征节制的水。两个容器中的液体互相流动,象征了欲望与节制的平衡。科尔托纳并未直接在画面中绘制“节制”女神的形象,仅用两个金属容器暗示其存在。这个区域的中心人物为人格化的“科学”,她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托举“节制”女神的装水容器,在“天才”的指引下向“神之意志”靠拢。虽然在大众印象中,宗教与科学总是势不两立的,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基督教就曾以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为其官方对于世界运行的解释。17世纪时,宗教与科学并未完全分道扬镳,宗教势力依旧是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势力,但只有符合要求的研究才被允许开展,而有可能影响其统治的研究则被禁止,如著名的“伽利略事件”。因此“科学”被归入“节制”的主题。画家的意图可以理解为引导科学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上进行节制。这个区域下方被绘制成森林。森林右侧,西勒诺斯半躺,酒神狄俄尼索斯为其斟酒,潘神与宁芙饮酒,唱跳,纵情欢笑;“虔敬” 怜悯地望着他们,为了不让他们纵欲过度将盛酒的容器移至远处。

另一个长侧边区域的主题是prudence(谨慎)。作为四枢德之一,“谨慎”常以女神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出现,其特点是身边总有一个镜子与一条蛇。画面中她在云端最左侧,为“Dignitas”举起镜子。这个拉丁文词语虽是英文dignity(尊严)的起源,但其意义还包括威信、地位与魅力。“Dignitas”坐在云朵中央,在她右侧的则是“权势”,她从“Dignitas”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钥匙。继续向右看,菲墨吹着喇叭飞在空中。菲墨是声望女神,她的形象从不与喇叭分离。菲墨右侧的是帕克斯,她是罗马神话中的和平女神,也象征繁荣。画面中她手持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飞向和平神庙。和平神庙则是为了纪念罗马治世而建造的神庙。统治者需时刻谨慎才能得到“Dignitas”,“Dignitas”则带来权势,而通过权势公开发声最终能拥有和平与盛世,即统治者谨慎的态度能使他统治的地方繁荣昌盛。

下方则是反面角色。伏尔坎与独眼巨人在打造兵器,象征那些想要制造战争的人;“愤怒”被“温顺”束缚,比喻高尚的品德战胜罪孽;复仇三女神处在阴影中的形象则指复仇、报复的行为并不为统治者提倡。

刚毅主题短侧边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之战。泰坦之战是宙斯领导的奥林匹斯众神对抗以其父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众神统治的战争。最终,泰坦众神的统治被推翻,奥林匹斯众神赢得战争成为希腊神话世界新的主宰。画面中,科尔托纳用雅典娜在罗马神话中的对应形象密涅瓦代指所有的奥林匹斯神,她手持盾牌与长矛飞在空中与泰坦巨人作战,而巨人们纷纷从奥林匹斯山上跌下失去权力。“刚毅”并未以人格形象出现,只有残垣断壁暗示了她的存在。

正义主题短侧边,科尔托纳刻画了赫丘利驱逐哈耳庇厄的场景。赫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一个伟大的英雄,他力大无比,惩恶扬善,死后化身成为奥林匹斯神之一。画面中,英雄赫丘利将抢夺人类食物的哈耳庇厄赶走,阿布恩丹提亚手持丰裕之角给象征平民的妇人、老人与孩子分发食物。这个画面比喻在乌尔班八世统治下,平民百姓生活安定,正义得到伸张。此外,赫丘利正义的形象,与死后神化的传说令欧洲历史上许多统治者以他自居。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描述赫丘利:“他的灵魂死后必然离开身体,他已经升天并已获得等价的荣誉之神。”因此赫丘利出现在此画中也比喻教皇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在科尔托纳笔下,支持教会统治、遵守教义的人成为画面中的正面人物,腾云驾雾,飞于空中,追随上帝的召唤;相反,反对教会统治、不遵守教义的人,或巴尔贝里尼家族的敌对势力,被绘制成自甘堕落的负面形象,在画面中多处于边缘位置,纵情声色,忽视上帝的意志,远离上帝的光辉。

(三)四角区域的非基督教形象

画家在四角处描绘了四个代表不同性格的古罗马将领的典故与四种有托寓意义的动物,这四个典故继续对应四枢德。

对应节制的是古罗马军事将领大西庇阿。李维(Titus Livius)记录了大西庇阿在攻下城池后拒绝侵犯女性战俘的故事,这件事也逐渐成为美谈。自此,大西庇阿被贴上节制的标签,历史上不少画家也都以“the continence of Scipio”(大西庇阿的节制)为题作畫。科尔托纳绘制大西庇阿释放女性战俘的场景指代节制。

对应谨慎的是古罗马另外一位军事将领费边。他较大西庇阿更为年长。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采用拖延战术对抗汉尼拔而被称为“等待机遇的人”,挽救了处于危难中的罗马。在战争中的行事风格使其成为谨慎的代名词。在这幅天顶画中,科尔托纳选取了他平息众多急于出战意见的场景,充分体现其谨慎的品质。

Muzio Scevola的故事对应刚毅。尽管这个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他的典故却仍是西方画家喜爱的题材。典故描述了一个罗马青年独自潜入埃特鲁斯军队阵营中尝试刺杀其国王的故事。由于这个典故,Muzio Scevola成为勇敢刚毅的象征。科尔托纳记录了Scevola将手伸入火盆的经典场景,展现了其刚毅的品质。

正义则对应Manlio Torquato的故事。其儿子在战争期间违反军规,所以被他下令处决。因此科尔托纳利用这个典故比喻正义。这个典故后来也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最喜欢的题材之一。

科尔托纳还绘制了四种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分别为象征纯洁的独角兽、象征力量与控制的熊、象征勇敢的狮子与象征人神合一的鹰马。

三、画面分析

纵观全画,在《乌尔班八世的颂赞》中绘制大量非基督教形象有三个主要目的:宣传乌尔班八世当选为教皇是上帝的旨意,稳定其统治;利用民众熟知的典故歌颂乌尔班八世的统治,宣扬他的品质与功绩;暗喻基督教在西方的至高地位。乌尔班八世是当时罗马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而教内仍然存在巴尔贝里尼家族的敌对势力,如法尔内塞家族。17世纪时期欧洲各地都有分裂出来的新教势力,传统天主教的统治受到挑战。更加严峻的问题是,尽管有伟大的艺术成就与科学发现,17世纪意大利地区的政治与经济还是开始衰退,加上周边国家的侵略,这个地区进入动荡时期,其影响力大不如前。也许这幅歌颂天主教与巴尔贝里尼家族的巨作是一个舆论反击,抑或只是自我麻痹。但一个艺术品终究无法挽回大厦倾颓的趋势,罗马教会统治的衰弱无法挽回。不过,无论如何,这幅保存完好的湿壁画从私人所有变为向公众开放,向所有观者展现了那个时代绘画技法达到的高度及其与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成为西方艺术海洋中的一颗遗珠。

四、结语

虽然这是一幅赞美基督神权与教皇统治的湿壁画作品,但科尔托纳选择的人物典故却大多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原因在于中世纪的结束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再度受到推崇。到17世纪时,将希腊、罗马神话典故绘制在自家的天顶上成了不少贵族追逐的潮流,科尔托纳的灵感或许来源于此风尚。选择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有不少好处:首先,在画面中加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元素能够体现住宅主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彰显其艺术品位,在来客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其次,相对于基督教文化体系中的人物,希腊、罗马神话中人与神的性格更为丰富、夸张,十分适合“寓言画”体裁。为了避免争论,作品最终被命名为“il trionfo della divina provvidenza” (意大利语),意为“神之意志的胜利”,未指出巴尔贝里尼家族在画面中的分量。而作品的英文译名“Allegory of Divine Providence and Barberini Power”,意为“上帝意旨与巴尔贝里尼权力的托寓”,其中allegory直接道出此作的托寓手法。此外由于没有政治考量的限制,作品在中文中则被译为“乌尔班八世的颂赞”,直指其真正意义。

总体来看,这是一幅美化乌尔班八世统治的画作。核心区域表达乌尔班八世统治的合法性,周边区域则呈现巴尔贝里尼与其家族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参考文献:

[1]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盖雷.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泽曼.希腊罗马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M].徐波,刘耀春,张旭鹏,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5]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陈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6]沃尔夫林.文艺复兴与巴洛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意大利罗马美院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图像
雨伞
A、B两点漂流记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