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活

2021-05-28朱淑艺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策略

朱淑艺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说明教育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生记忆生字、背诵课文以及阅读能力等的培养,将他们的考试成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导致很多小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不高。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他们进行社会交流的语言工具。由于语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范围较广,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可增进学习材料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小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元素,从而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构建起高效课堂。

一、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

迫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识字轻拓展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小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对教材之外的知识根本不了解,甚至也不想接触与学习,这使得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都较弱。而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小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语文知识,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开阔小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等。

(二)激发学生潜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的个性特点,他们脑海中经常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语文知识与问题。但平时迫于教师的威严和自身的害羞心理,他们并不善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在潜移默化中打击到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随着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小学生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禁锢他们的思想,也不再过多限制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舞台,从而可激发出小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课程的教学。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以逐步培养起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开拓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从语文的角度入手思考问题。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可唤醒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能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心感悟阅读材料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营造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能够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场景中进行思想、情感等上的交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有趣的情境,以调动起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致。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学习《寒号鸟》部分内容时,这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故事,喜鹊勤勤恳恳做窝,冬天也过得很温暖;寒号鸟只有美好的想法,因为懒惰、得过且过,冻死在了冬天。故事旨在教育小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最后荒废了大好时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有的小学生喜欢制订计划,想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但平时却不努力,嘴上总说着我明天就开始学习;有的小学生则每天都坚持努力,最终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由于所创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密切,可拉近他们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在后续讲述课文中的喜鹊和寒号鸟时,小学生会自动带入自己,到底是勤劳的麻雀还是懒惰的寒号鸟呢?这能在引发小学生深思的基础上,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给予了小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得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从而可在身临其境中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很多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源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在生活中挖掘和发现语文点滴,从而使生活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有益教材。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部分内容时,这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实用性较强。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方向感较差,迷路是很正常的事情,此时应该怎么办呢?晴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太阳,太阳东升西落,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晚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北极星,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当然,教师还可组织小学生探讨,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找到回家的路呢?小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会对生活多一些观察和思考,可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指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鲜活的实例,并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从而可在触类旁通的基础上,加深小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实现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设备是新鲜事物,尤其是多媒体的动画、视频等,可带给小学生全新的感受。这样教师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给予小学生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从而让小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纸的发明》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并思考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蔡伦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从而逐步培养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先引导小学生思考,現在我们用纸写字很方便,但纸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在纸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记录文字呢?小学生脑海中有各种奇怪的想法,有的表示把字写在树叶上,有的则表示写在竹子上……此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纸的发展历程相关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能感受到纸的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