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乍得失去“护身符”
2021-05-28邓晨
邓晨
许多人知道穆斯林妇女的面纱在阿拉伯语中叫“希贾布”(Hijab),但未必知道护身符也叫“希贾布”。“希贾布”指的是“遮盖、隔开”,或干脆说就是一种“掩护”——因遮掩而保护。
非洲乍得、苏丹交界地区的札加瓦族,跟阿拉伯裔经常冲突。19世纪苏丹的马赫迪政权就经常掠夺札加瓦族,21世纪初的达尔富尔战乱中札加瓦族也遭到屠戮。札加瓦人跟阿拉伯人一样会佩戴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符,例如婴儿一出生就会被戴上很多护身符,很多士兵也戴“防弹护身符”,祈求可以幸运避过子弹。
札加瓦族在苏丹处于弱势,在邻国乍得就强大许多。出身札加瓦族的总统代比今年执政刚满30年,4月20日甫连任之际,突然到前线与叛军作战。这位军旅出身的“战士总统”不幸在此战中弹身亡,给乍国、周边国家,也给札加瓦族的命运投下变数。
虽然无从得知总统本人是否戴了护身符,但很多乍得士兵都习惯佩戴。这片死伤枕藉的战场上,常可以找到散落的残破护身符。叛军首领已经得意地向媒体宣布:代比可不是无敌的,他已经死了。
作为在部族传统与现代国家之间的领导人,代比的表现已经相对杰出,他的形象干练又内敛,甚至穿着还颇为时尚。即使西方媒体对其执政始终有所批评,但毕竟他在反恐方面的地位至关重要,整体说来他仍颇受国际肯定。但挑战主要来自乍得内部的反对势力,还有自己家族内部的反叛者。有许多人就怀疑,代比的阵亡其实是被自己人暗枪打死。
代比总统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乍得内部的反对势力,还有自己家族内部的反叛者。有许多人就怀疑,代比的阵亡其实是被自己人暗枪打死。
作为典型的萨赫勒地区国家,乍得长久以来除了必须处理法国殖民的创伤、北非与黑非洲交界的族群冲突、宗教间的碰撞、自然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还要处理近年博科圣地组织的恐怖袭击——后者严重肆虐于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尼日尔交界一带的乍得湖地区。
博科圣地的成员大多数是卡努里族,他们曾经建立的强大王国,却在20世纪初被瓜分成为英、法、德的殖民地,从此卡努里族被迫成为一个跨境民族。
2002年,部分卡努里族开始受到伊斯兰基本教义派影响而沦为恐怖势力。在周围国家中,乍得军队对博科圣地的清剿是最为有力的,一旦乍得陷入混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博科圣地像“伊斯兰国”一样禁绝西化。该组织迫使被绑架的女学生充当性奴,并且宣判其他伊斯兰派别都属于异端,必须加以消灭。支持博科圣地的人还到处攻击他们认为不检点的女性,使得许多穆斯林女性为了安全只能恢复保守罩袍,自此“希贾布”不再是一种掩护,而是一种囚禁。
乍得人对此其实是了解的。1970年代时,时任总统托姆巴巴耶强迫人民参与自己民族的“勇多”成年礼,参与者要经历包括鞭打、在脸上刻刀疤等各种严酷试炼,于是原本锻炼勇敢心性的仪式,变成了残忍的凌辱虐待。有很多穆斯林也熟悉另一种暴行——他们原本来自南方的中非共和国,在受到基督徒民兵血腥屠杀后,逃到乍得寻求庇护。
代比死后的乍得局势会如何变化?近年来,有很多遭受博科圣地迫害的难民聚集在一起,温和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主动结盟,打造跨信仰共同居住的社區。学习这种态度,对乍得人来说可能将是最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