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医院卫生健康统计管理
2021-05-28刘玉霞孙俊袁海鸿
刘玉霞,孙俊,袁海鸿
北京协和医院院办公室,北京 100730
在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项管理事业。数据化趋势使得医院卫生健康统计发展迅速,从提出统计信息一体化,到医院管理中广泛应用统计处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卫生健康统计工作逐渐由以往的临床科室收集、职能部门核对分析的形式,向网络统计数据、审核分析的形式转变[1],其咨询、服务功能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医疗信息的高效共享也为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变革提供了新方式[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加强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20]16号)中提到,新形势下卫生健康统计工作须秉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依法依规统计,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满足行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创新开拓新兴技术应用,优化工作方式,追求服务效能最大化。为了完善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体系,深化医院学科建设内涵,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该文以某三甲综合医院近3年卫生健康统计数据为基础,剖析医院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的现况、作用影响、反映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Excel整理医院各职能部门2017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的卫生健康统计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统计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数据属性、数据质控及归档等进行分类分析。同时结合随机抽样访谈与文献学习的方法,梳理医院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对医院管理及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的作用影响,并以所发现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单位内部门数据统计上报情况 医院共18个部门反馈在2017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涉及卫生健康统计,共计171项数据,其中156项数据由单一部门完成,15项数据由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财务处涉及卫生健康统计工作最多,其次为信息中心、院感处、医务处、审计处和基建处,具体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单位内部数据统计上报情况
2.1.2 上级主管部门调查数据情况 国家、北京市、直辖区卫生健康委向医院调查的医疗健康数据最多,达69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调查数据量次之,达32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15项,其余68项共涉及33家单位,如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科技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环保局等。
2.1.3 统计数据属性 根据职能部门上报数据情况显示,医院卫生健康数据以长期上报项目为主,共计100项,财务处涉及最多,达21项;近3年新增项目71项,其中与疫情相关15项。保密数据共125项,开放共享数据共46项。
2.1.4 数据质控及存档情况 医院对外上报的全部数据均由主责人员协调统计,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院领导审批后上报,并且上报数据由上报部门以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存档备案。
2.2 作用影响
2.2.1 支撑医院管理 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可有效反映医院运营情况,融入医院科技创新引领、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决策、规划发展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卫生健康统计工作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全面的参考。医院设备及耗材等的采购是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医院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基础,而这一统计信息能有效控制成本投入,为提升医院综合效益夯实基础[2]。科学的工作指标可以调动医院各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卫生健康统计数据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工作指标是做好医院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3]。医院统计信息在理性的角度上是医院近些年来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缩影,统计数据综合处理分析的结果可成为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的佐证,同时统计信息也能在决策目标确定后提供辅助论证,进而引导可持续发展[1]。卫生健康统计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内包括着医院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医疗水平的治疗效果表现指标、职工管理发展指标等。医院面临自负盈亏是多元化办医格局下新形式,需将有限的资源转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4]。卫生统计工作为医院未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卫生统计工作对过去医疗工作进行总结,也为未来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只有优质的卫生统计工作,才能匹配人们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使得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2.2.2 支撑国家卫生健康行业需求 人民健康是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卫生健康统计工作能有效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医改监测评估、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核算等卫生健康行业需求。通过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对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数据收集有着重要意义[5]。
做好医药卫生健康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定期做好医院收治患者数量、诊疗费用、疾病诊治及后续疗效追踪的相关统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控制和发病规律研究意义重大[3]。另外,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在医疗市场领域有广泛应用。详实调查医院历年患者来源,按照常规医疗统计方法,充分考虑医院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深度剖析统计结果,可以精准把握医院的医疗市场。按照人群健康、消费习惯和就医行为的差异,将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按其需求的项目、档次、价格等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或方面,进行市场分析,从而发现潜在市场,采取相应措施,锁定医院的服务半径和目标市场。为满足群众需求,工作计划可根据患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市场做出调整,选定新的服务项目[6]。
2.3 反映问题
2.3.1 数据上报体系效率低 目前医院涉及数据上报最多的财务处、信息处、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等部门均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数据可从系统直接导出,快捷有效,准确性也有保障。但信息系统尚不能互通互联,数据分散、不全,上级主管部门调查数据往往需要集合、汇总某家医院整体卫生健康数据,需要数据上报职能部门协调相关科(处)室提供数据并汇总。多部门沟通协调,或者部门间数据标准化格式不一,都会导致重新计算统计,易降低工作效率[7](图2)。其次,数据化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健康统计效率明显提升,极大促进跨地域统计数据的传输,在医院日常管理中起积极作用。但由于数据化医疗卫生统计尚不成熟、科室数目较多和数字化信息传递环节的不利因素的存在,最终会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被放大,由此对误差的影响将被累加,严重会使结果错误常态化[8]。数据杂而散乱,部门多而协调困难,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数据上报效率低下。
图2 上报体系流程
2.3.2 数据分析应用不足 精细化管理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目前各部门绝大部分统计数据定性为保密,并非密级,反映了大家对部门工作数据有一定的安全保密意识。但访谈人员均表示对统计数据开放共享、价值挖掘的意识不足,欠缺对工作数据的分析应用,未能充分发挥统计数据支撑医院管理决策的研究价值[9]。以数据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数据之间同一性要求度也高。但是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整体来看我国的卫生系统,由于统计与上报使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系统,统计数据之间归纳统一困难,从而增加数据分析难度。统一性和标准性是统计数据的重要性质,它对统计数据录入优劣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统计数据填写并未达到要求。缩小到医院内部,医院卫生统计数据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医疗质量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同时,卫生统计数据载录着医院对患者全部信息,是患者救治情况的缩影,所以医院进行医疗信息分析和计算机管理的精准性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将取决于卫生统计数据填写的规范程度[10]。数据的挖掘度利用率低,数据的同一性差,导致数据分析应用不足,使得在数据化时代的医疗卫生健康统计未能发挥其全部职能。
2.3.3 数据多头上报、存在偏差 就医院内部而言,医院的卫生统计工作环节众多且统计数据来源相对分散。医院的统计环节环环相扣、纷繁复杂,主要包括门诊挂号、就诊、取药、各种检查化验、手术、住院、出院等,任一环节采集的数据出现纰漏,都可能会阻碍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上级主管单位或同一上级主管单位内职能交叉的不同部门,向医院调查同一或类似数据的情况尚且存在,导致下级单位工作人员频繁报表、多头报表,重复增加工作量[11]。另外,从统计数据整体性来看,国内医疗服务、新农合、卫生资源与疾控方面的数据统计、上报、使用方面不一致,如果医院内部缺乏沟通与协调,会导致计算口径与统计指标的解释之间有差异[12]。
3 建议与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数字化医疗的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数据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健全数据统计上报体系、加强数据质控、完善数据调查顶层设计对提升优化卫生健康统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从而有效保障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3.1 对口上报,归口备案,建立数据统计上报体系
建立切实有效的统计制度,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统计上报体系,方可实现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13]。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口的院内职能部门作为单位数据出口,对院内数据来源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敏感性、安全性负主要责任[14]。信息中心作为医院数据统计的职能部门,应根据医院需求建立医院数据统计备案共享平台,把医院统计数据充分融入标准化、系统化统计的网络体系中,保证各个部门数据都便于查询,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存在的孤岛壁垒[15]。各部门根据既往数据需求侧自行分级、分类备案,备案数据类别根据实际需求定期增减,并在共享平台定期更新、备案本部门数据。数据上报部门可通过权限审批自主获取其他部门相关统计数据并汇总上报,建立分工明确、流程顺畅的数据统计上报体系(图3)。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医院的基本要求包括一个承载统计数据的完善的综合信息库,提高数据库维护频次,信息实时更新,实现对整个医院的跟踪和分析,并及时将信息向医院管理层和政府部门进行反馈,落实数据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
3.2 完善信息系统,保障数据统计工作准确性
医院发展的未来道路是建设信息化体系,统计数据应该全面、及时、真实地反映现实信息。医院领导层应把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管理基本发展路线和方向,完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医院管理者对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应用,促进医院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16]。从管理层入手,医院从上至下均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明确认识大数据时代特性,以上率下,使统计信息管理发挥实效性。
图3 上报体系优化流程
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健康统计信息化体系,优化医院信息化平台,支持各部门积累、更新、互通数据,同时兼顾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策略,实现数据统计查询的智能化管理,尽可能减少重复录入的无效操作,避免增加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对于目前必须使用Excel或其他文档的数据,各部门均采取至少双人核对工作方式,保障数据准确性[17]。另外,要完善卫生健康统计的质量监控体系,压实岗位责任,保证各环节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和改善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的质量是工作重中之重,如此才能发挥医院卫生健康数据资源的正确作用,为开展学术研究、医院制定重要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
3.3 软硬件结合,保障安全性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医院均已构建“防火墙”,软硬件结合,多措并举,为统计信息安全管理做好防护准备。①保障设备具有较强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对环境的控制管理和网络环境严格检测,提高信息载体的质量水平[18]。②完善网络程序,加强信息的安全保护和数据传输,并对各网点数据的修正进行权限控制,即数据权限上传不能修改,方能加强数据安全性。③强化网络传输通道,保证涉密数据传输采用专线,重要数据采用内网。④加强统计人员关于统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熟悉网络安全知识,强化全员保密意识,谨防数据泄露和数据丢失[19]。通过加强网络硬件建设、规范完善数据传输程序、强化网络传输通道、注重培养统计人员数据安全意识等措施,在数据传输流水线上,全面保障各网点数据采集和传输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加强卫生健康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时代,卫生健康统计变数据静态为信息动态,昔日单纯数据输入改变为决策者的王牌,统计工作者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20]。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卫生健康统计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和技术,卫生健康统计人才应具备现代统计专业和医院管理的综合知识,还要有医学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医疗机构应以卫生健康人才为主体,以统计人才为支撑,通过内部提升、外部引进等方式,加强卫生健康统计人才队伍建设[21]。如加强统计人才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复杂多变的统计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奖励制度,调动卫生统计人才的工作激情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热情。除统计知识、医疗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品质教育也十分重要[22]。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清醒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谨防统计造假行为,满足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从而使得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在医院发展中更好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5 呼吁优化顶层设计、数据交互、整合共享
单位内部应该规范数据统计上报体系,统计人员加强与各科室联系,对上报资料随时做到相互核实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准确交互。实现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使得医院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分散式的管理向环节管理和集中管理转变,将医院的医疗活动通过网络连为实时的共享信息,科室与科室之间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同时呼吁上级主管单位及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跨业务、跨部门、跨机构数据交互应用,从分别收集数据向统一采集数据、顶层交互方向转变,从而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整合共享[23-24]。从管理上减少报送频次,减轻基层负担。同时,需要对差异化较大的信息统计系统、数据中心、信息平台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不断向统一、互通的方向发展,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和利用范围,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身处大数据时代,上级部门引导医院利用好数据,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最优变动,从而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统计工作是促进医院管理进步的重要因素,应具有全面、准确、高质量性,这是先进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1]。医院应从基层做好数据规范建设,根据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需要,规范卫生健康统计过程管理,逐级强化数据质控,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治理、权威统一、创新驱动、安全高效的统计工作体系,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