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认知理论的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1-05-28郭慧梅
熊 励 郭慧梅,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2.上海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 200444)
0 引 言
随着5G时代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发展,以网民为主体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不断发生,呈现出规模超常、势能强大、发展方向难以预测的特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突发事件信息分享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但也助推了舆情次生灾害的形成发酵与持续蔓延,容易引发公众认知偏差和不良社会性后果。研究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化对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内在规律性认识,为政府部门有效引导舆情、化解危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学者们对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个是针对不同的情境研究探讨,较多关注学习情境[1]、健康情境[2]和工作情境[3]下的信息分享行为,但对突发事件情境下网络信息分享行为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尚显不足;另一个是从信息行为主体即网络用户的角度分析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包括风险与受益感知[4]、情绪刺激[5]、规范性压力作用等[6],但对内在决定因素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不足。
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显形式,任何个体行为都是在需求、动机的推动下进行,也受到个人经历、所处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面向突发事件,就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深入探讨。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基于动机认知理论,从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三个维度提出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不仅拓展了以往研究仅对其中某一项或两项进行研究的视角,而且探讨了与信息分享行为密切相关的客体、群体、主体各层面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突发事件信息分享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三是研究分享态度在动机表现向分享意向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阐释了网络信息分享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
1 研究背景
1.1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信息分享行为是人与信息环境作用的表现和产物。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危机,其中信息传播扮演了重要角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当前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客体、网民群体和用户主体展开。第一种是以信息为对象,研究突发事件信息特征对分享行为的影响。阳长征研究发现对用户分享意愿影响效应由大到小的信息表征为情理性表征、提示性表征和释义性表征[7]。金晓玲等构建了微博突发事件原创信息分享行为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信息唯一性对用户信息分享影响显著[8]。第二种是关注了突发事件中网民群体的因素。王志英等研究认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情感容易受到群体情感的影响,群体情感形成过程中产生群际情感效应和群际认同效应[9]。汪明艳等研究发现群体认同、群际情绪均与行为意愿显著正相关[10]。第三种是以信息分享主体即网络用户为对象,Chen等研究提出用户态度、主观规范等显著影响微信用户的行为意愿[11]。Ha等研究发现,用户态度、自我效能等对分享行为有重要影响[12]。
1.2动机认知理论动机认知是行为科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管理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动机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会受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识过程的共同影响。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密切相关。其中,认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用户对信息价值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其信息分享行为,信息价值认知是信息分享行为的前提[13]。张雯研究发现用户对信息价值的感知是评论、跟帖等行为发生的前置变量[14]。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研究表明,情感是一种社会信息,是网络环境中信息扩散的重要潜在驱动因素,特别是网民群体分享信息时,情感驱动效应尤其显著[15-16]。网络社交的“圈群化”更易使网民情绪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将情感的群际效应转化为个体效应[17]。Smith等认为群际情绪能够激发网民的态度和行为变化[18]。唐雪梅等研究发现较多网民表现出的群体情绪容易感染信息受众[19]。意识是个体调节与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活动。准确的意识控制感知能够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20]。翟玥等研究发现,用户个体参与应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时,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显著正相关[21]。
由上述可知,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信息客体、网民群体和用户主体三个层面的认知。从信息分享行为角度看,认知是人们选择、组织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相应地,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产生是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但现有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其中某一因素进行分析,缺少将三方面因素整体考虑。基于动机认知理论可知,用户发布信息、转发信息等行为的产生,是受其内在动机即认知、情感和意识的共同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将结合动机认知理论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的信息客体、网民群体和用户主体的共同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信息价值认知、群体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
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1突发事件信息分享态度与分享意向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用户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分享态度是对实施分享行为的心理反应倾向,对分享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学术界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并发展出一些整合的行为理论,包括多属性态度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等,虽然各个理论的适用范围、持有观点各不相同,但都认为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具有决定作用。分享意向是个体对于实施分享行为的主观几率判定,反映了个体对突发事件信息分享的主观意愿程度。根据以往研究发现,直接测量或预测行为相当困难,需要通过测量行为意向来预测和解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重要指标[22]。由此提出假设:
H1:分享态度对分享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2.2突发事件信息价值认知需求是信息分享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个体需求的满足与用户的价值观念相关[23]。对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认知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决定着用户对信息选择的行为方式。在本文中,信息价值认知是指用户对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看法和认识。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用户对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认知可进一步分解为:突发事件信息对用户内在需求的满足,即信息有用性;来自突发性信息的刺激和约束条件,即突发事件的时间紧迫性。其中,信息有用性是用户主观上认为使用突发事件信息对行为目标达成的有用程度,时间紧迫性是对突发性事件信息分享的时间压力感知。用户所感知到的发布、转发或评论信息对个人或他人的有用程度以及突发信息的时间紧迫程度,都会影响用户对信息价值的认知,进而影响信息分享态度与分享意向。由此得到假设:
H2:信息价值认知对分享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H3:信息价值认知对分享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H4:信息有用性对信息价值认知具有正向影响;
H5:时间紧迫性对信息价值认知具有正向影响。
2.3群际情绪感染人是生活在社会和特定群体中,都有服从群体规范和情绪的倾向。群际情绪感染是指用户的情绪体验受到整个群体中情绪弥散与传染的影响或同化。研究表明,群际情绪与具体的行为意向相关联,其有助于激发态度、调节行为。网民的情绪在突发事件引爆点容易形成高强度能量场[24],网民间自发的、无意识的群际情绪感染是推动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导火线[25]。在突发事件背景下,用户个体容易受到信息分享群体中心理暗示压力和情绪感染的影响,与他人达到心理认同,导致跟风、效仿和从众。一方面,群际情绪感染与社交圈群认同相关联,网络环境下用户基于关系连接,形成了移动式、立体化的社会化传播网络,同一社交圈群的用户在认知和评价上倾向与群体保持一致,其评价会带有感情色彩,将群体融入自我,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就好像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26];另一方面,群际情绪感染与紧急规范压力相关联,突发紧急场合下,用户会受到规范力量的影响,迫使其效仿和遵从,从而出现一致性行为。群际情绪感染提供了外部力量,对信息分享态度与分享意向产生助推作用。由此提出假设:
H6:群际情绪感染对分享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H7:群际情绪感染对分享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H8:社交圈群认同对群际情绪感染具有正向影响;
H9:紧急规范压力对群际情绪感染具有正向影响。
2.4应急意识控制应急意识控制是指用户面对突发事件信息时觉察到的,对促进或阻碍其信息行为的控制程度。用户在参与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分享过程中,意识控制与行为意愿显著正相关[21]。此外,主观上,用户过去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分享经历与体验,即应急分享经验,能够增强个体对自身分享行为能力的信念与信心;客观上,应对突发事件时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便利,即应急资源易获,能够助推用户更方便地把握与实现信息分享的目标。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0: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H12:应急分享经验对应急意识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H13:应急资源易获对应急意识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2.5突发事件信息分享态度的中介作用在信息分享行为形成过程中,分享态度具有指向性、持续性[23]。意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处于情境性因素和行为之间,影响“人们为了完成某种行为计划而尝试付出的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式”[27]。突发事件信息分享行为是由一定的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引起的,但用户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经过了认知、情感、意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分享态度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加工作用。分享态度含有行为意向成分,已经形成的态度潜在地决定了用户的分享意向以及进一步的分享行为。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4:分享态度在信息价值认知与分享意向间存在中介作用;
H15:分享态度在群际情绪感染与分享意向间存在中介作用;
H16:分享态度在应急意识控制与分享意向间存在中介作用。
根据表1中数据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HSOS的环氧值逐渐降低,CHSOS的产率逐渐升高。通过表1可明显看到,温度在75~85 ℃时,CHSOS的产率增高趋势大,当温度高于85 ℃后,产率随着温度升高变化趋势减缓,因此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85 ℃。
本文主要基于动机认知理论,从分享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三个维度,梳理和提取了突发事件背景下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的关系假设,构建研究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研究模型
3 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选取网络用户为目标对象,要求被试根据自身经历的真实情况回答。量表设计主要参考了Ajzen&Fishbein[27]、Hsu[28]、杨庆国等[29]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成熟量表设置,变量测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测试。问卷数据主要通过网上系统获取,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 217份,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1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样本中男性比例占46.2%,女性占53.8%;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占34.9%,26~30岁占28.8%,31~35岁占21.5%,36岁以上占14.8%;网龄分布上,5年以下占6.5%,6~10年占45.2%,11~15年占29.3%,16年以上占19.0%;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分布上,3小时以下占22.8%,4~6小时占49.0%,7~9小时占19.3%,10小时以上占8.9%。
3.2信度与效度检验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内部一致性、检验收敛效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测量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模型中各分量表所使用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从收敛效度检验参数来看,所有观察变量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介于0.599~0.985之间,都大于0.5的标准要求;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介于0.753~0.980之间,都大于0.7的标准要求;各层面的平均方差抽取值介于0.505~0.943,都大于0.5的标准要求,由此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表1 信度、收敛效度检验结果
表2列出了11个潜在因子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因子值的平方根(以粗体显示于对角线),其中,各构念因素的平均方差抽取值的平方根值均大于其与其他构念因素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表2 区别效度检验结果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模型测量应用AMOS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模型顺利聚合收敛并识别,模型分析的适配度检验指标值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各指标检验结果数值均达到模型可以适配的标准,表示假设模型可以被接受。
表3 模型适配度检验摘要表
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各回归系数参数结果,如表4所示。拟合结果显示,13条路径中,1条路径系数未达到显著,其余12条路径系数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假设H1-H10、H12、H13得到验证,假设H11没有得到验证,即数据拟合结果不支持“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表4 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摘要表
4.2路径分析为了详细阐述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模型因果效应进行了分解计算。根据前述假设检验结果,“应急意识控制→分享意向”路径系数不显著,可考虑将不显著的路径系数删除[29]。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删除未达0.001显著水平的路径,使模型结构更加简洁,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结构模型
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拟合度好,因此选定该模型作为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最终结构模型。
比较各因素对分享意向的影响强度,对模型因果效应进行分解和计算,如表5所示,分享态度对分享意向的直接效应大于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意向的间接效应大于其他所有路径的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对分享意向的影响由大到小的变量次序为:分享态度、群际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紧急规范压力、信息价值认知、信息有用性、应急分享经验、应急资源易获、时间紧迫性、社交圈群认同。
表5 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结构模型因果效应分解
4.3突发事件信息分享态度的中介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30],采用bootstrap方法,自抽样设置为5 000次,采用BC偏差校正法估计效应(Bias-corrected confidence intervals),置信度设置为95%。双尾检验结果显示,见表6,总效应c值显著性p为0.000﹤0.05,可以继续进行a和b检验;间接效应ab都显著,说明存在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直接检验c'值显著性,信息价值认知对分享意向、群际情绪感染对分享意向的直接效应c'值显著,说明分享态度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意向的直接效应c'值不显著,说明分享态度起完全中介作用。
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5.1研究结论本文基于动机认知理论,从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应急意识控制三个维度,构建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表6 分享态度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a.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信息有用性、时间紧迫性、信息价值认知、社交圈群认同、紧急规范压力、群际情绪感染、应急分享经验、应急资源易获、应急意识控制、分享态度。
b.信息有用性和时间紧迫性对信息价值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交圈群认同和紧急规范压力对群际情绪感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急分享经验和应急资源易获对应急意识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和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和分享态度对分享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c.在影响强度上,信息有用性是信息价值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用户感知某一突发事件信息的有用性越高,其对信息价值的认知评价越高;紧急规范压力是群际情绪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用户面对突发事件时,相互之间通过互动产生紧急规范,用户感受到群体内的紧急规范压力越大,其接受群际情绪感染,分享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应急分享经验是应急意识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用户以往对突发事件信息分享的经验越丰富,其对自己分享行为控制的意识越强;分享态度是分享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和本文假设相一致。
d.从分享态度的中介效应来看,分享态度在信息价值认知、群际情绪感染对分享意向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应急意识控制对分享意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也就是说,信息价值认知和群际情绪感染既通过分享态度间接作用于分享意向,也直接作用于分享意向,应急意识控制只能通过分享态度间接作用于分享意向。
5.2管理启示本文从动机认知角度探究信息分享行为,研究结果对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具有启示。
5.2.1 关注用户信息需求的价值心理 信息有用性正向影响信息价值认知,最有用的信息是最有价值的信息。随着社会转型进程加速,“有用”越来越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卫生健康、公共安全等民生问题、社会不公平现象等话题容易成为热点信息,引发用户信息分享冲动。在舆情应对中要关注用户的利益诉求与价值愿望,突出主流价值服务引导,增强用户信息认知与选择能力。
5.2.2 重视网络圈群互动中的情绪传播与从众倾向 突发热点事件和议题讨论中,群体之间的信息及情感交流使得很多信息接收者被不断动员起来,成为积极的分享传播者。社交圈群认同和紧急规范压力均正向影响群际情绪感染,继而影响用户信息分享态度与意向。舆情应对要努力找出影响信息用户从众动机的意见领袖角色,发挥好网络大V、权威媒体等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做好应急信息发布、网民情绪疏导等工作。
5.2.3 加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 面对突发事件,用户以往的信息分享经验和应急资源获取便利都正向影响应急意识控制。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不仅要做好事后处理,更要做好日常规范与预防,加强网络用户信息行为教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判断能力,理性分享有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