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改善效果分析

2021-05-28罗辉赖惠连詹映红林丽妮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筛层级低血糖

罗辉,赖惠连,詹映红,林丽妮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00

临床上将胎龄在37~42周范围内出生的新生儿 称之为足月新生儿,而正常足月新生儿主要是指出生体重在2 500~4 000 g,且无急性或疾病的活产足月新生儿[1]。新生儿在出生后因器官发育不完全,加之身体娇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相较于成年人而言,一个细小的失误便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产科护士需具备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以及较强的责任性[2]。近年来,国内产科护士开始呈现低护龄化,加上临床经验的欠缺以及应急能力低下,从而使得新生儿护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3]。鉴于此,该文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该院产科出生的24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层级护理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产科出生的24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52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72±1.32)周;分娩方式:顺产79例,剖宫产41例。对照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69±1.34)周;分娩方式:顺产80例,剖宫产40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分娩;②均无家族遗传病史;③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已获得所有新生儿父母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层级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①建立层级护理小组:主要成员包含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其中专科护士要求学历在大专以上,拥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产科工作年限≥10年,责任心较强。责任组长要求具有护师或主管护师职称,学历在大专以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工作年限≥5年。责任护士要求学历在大专以上,工作年限<5年。②产前宣教:对于产前孕妇采用PPT视频的途径,帮助其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母乳喂养益处和技巧、新生儿黄疸、听力筛查以及低血糖等相关知识,并在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讲解。③人员培训:定期每周一由护士长或专科护士对科内护士进行专科知识、技术的培训。定期开展产科一系列抢救流程的模拟训练,尤其是新生儿抢救流程,保证所有护士均熟练掌握。每月由专科护士组织科内护士实施轮流护理业务查房,并予以理论、技术操作的考核。④相关流程及制度的完善:由全科护士通过讨论制定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均需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流程与制度,并由护士长进行监督,针对不合理的操作或环节进行批评以及纠正。⑤风险质控:由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每天晨会交班后进行查房,并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1次护理质量会议,主要内容围绕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⑥建立新生儿抢救小组:完善新生儿喉镜、注射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气管插管、负压吸引器、T组合复苏器以及辐射台等物品的准备。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关注。助产士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并反馈给医生。查找产程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前予以针对性干预,促进分娩的顺利完成。针对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需立即断脐并进行复苏抢救,于出生5 min及10 min再次评分,针对评分仍<7分的新生儿立即送往重症新生儿科。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检测血糖,若血糖<2.2 mmol/L,予以葡萄糖喂养,并在0.5、1 h再次监测,若血糖仍不正常,则需加强喂养。新生儿出生2 h内尤其需要重视保暖,应按照季节的不同采取相应保暖措施,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要求测量环境的温湿度处于较舒适的水平,保证噪声低于40 dB。⑦抚触及游泳干预:针对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新生儿于进食后0.5~1 h游泳,1次/d,10~15 min/次。游泳结束后分别对其头部、胸部、四肢以及臀部等进行抚触,5 min/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72 h听力初筛情况、出生0、0.5、1 h低血糖发生情况、出生24、48h、72 h时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为10分人数占比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为10分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转重症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为10分人数占比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n(%)]

2.2 两组新生儿72 h听力初筛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72 h听力初筛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72 h听力初筛情况对比

2.3 两组新生儿出生0、0.5、1 h低血糖人数占比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0、0.5、1 h低血糖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且转重症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出生0、0.5、1 h低血糖人数占比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n(%)]

2.4 两组新生儿出生24、48、72 h时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出生24 h≥5 mg/dl、出生48 h≥9 mg/dl、出生72 h≥12.9 mg/dl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转重症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48 h、72 h时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转重症新生儿科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体制的逐渐改革,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亦日益增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已成为临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6]。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之一,其中新生儿更是高危人群,针对新生儿的护理属于一项风险性较高的工作,其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命质量[7-8]。层级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风险发生概率,继而达到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的目的[9-10]。

该文结果表明,研究组新生儿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为10分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转重症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层级护理有效提高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生命质量。分析原因,层级护理通过对产妇以及胎儿实施风险评估,随后建立新生儿抢救小组,分层设置护理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护士之间的精诚团结,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护士的个人价值,继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此外,听力障碍属于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普及以及规范完善听力筛查工作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障碍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基础[11-12]。该文结果发现,研究组新生儿72 h听力初筛通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层级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听力初筛通过率。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层级护理首先由责任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筛,针对未通过的新生儿则由责任组长重新筛查一次,若筛查仍未通过,则由专科护士完成筛查。保证了筛查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另外,低血糖属于新生儿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持续的低血糖可能对新生儿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如何有效完善围生期护理,保证新生儿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13-14]。研究组新生儿出生0、0.5、1 h低血糖人数占比分别为5.83%、0.00%、0.00%,均低于对照组,且转重症新生儿科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该文研究与段小凤等[15]学者研究数据相似: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早产儿生后1 h时的低体温发生率[17.7%与37.3%]、低血糖发生率[9.4%与19.6%]及低氧血症发生率[14.6%与28.4%]降低。这提示了层级护理有效降低了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与层级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血糖的检测,并由责任组长一对一指导孕妇及其家属相关喂养知识有关。该文结果还显示了研究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出生24 h≥5 mg/dl、出生48 h≥9 mg/dl、出生72 h≥12.9 mg/dl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转重症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层级护理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究其原因,层级护理加强了对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且由护士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以及示范指导,帮助新生儿父母掌握相关知识。而抚触、游泳干预有效促进胎便排除,刺激肠蠕动,继而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达到降低胆红素的目的。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管理过程中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护理风险,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初筛层级低血糖
山西首个口岸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室投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