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1-05-28田军威
程 颖 田军威
(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博客、贴吧等强势进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较强,成为运用新媒体、接受网络信息最积极的群体。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易受负面信息侵蚀,影响高校学生的三观,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1]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必须发挥新媒体作用和优势,拓展全新的教育格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一、新媒体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一)新媒体的含义
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最先提出“新媒体”概念,他认为:新媒体是基于图像传输、电波等技术的电视、电影等媒介形态,并确立新媒体与传统印刷媒介不同。[2]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手机、数字电视、因特网等全新的新媒体,又有多名学者对新媒体的概念做了阐述。我国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3];宫承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通信技术,以无线互联网为渠道,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总的来说,如今新媒体被定义为: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作支撑并能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动态发展的媒介形式。
(二)新媒体类型
新媒体环境下,广大学者和研究者对新媒体的类型作了相关划分与探讨,并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新媒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等。[4]研究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使用频率与情况,将其划分为四大类。
一是展示类,主要以网络直播、搜索引擎、微博等为主,主要是查询、了解信息。目前高校学生运用较为广泛的搜索引擎是百度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等;网络直播则是以在线视频向用户展示信息的传播方式,目前用户较为喜欢推崇的是教育类直播、游戏类直播和娱乐视频类直播;微博最初为博客,向用户传递文字、图片、视频等,如今高校学生常用的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二是聊天类,以QQ、微信、YY语音等为主,为用户提供交流、交友、输送文件等功能。QQ和微信的用户群体已超8.89亿,这两种软件通过丰富的群聊、朋友圈等功能拉近好友间的距离,促使交流沟通更为灵活。YY语音作为特色的免费语音软件,受到广大教育从业者的喜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三是讨论类,主要以贴吧、论坛为主,主要为用户提供发帖、回帖、讨论信息的渠道。[5]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有多个论坛和贴吧,在这些贴吧中学生们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考研吧、考公吧等。论坛的产生为学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目前的论坛主要以天涯论坛、豆瓣、新浪论坛等为主,在社会大事件中贴吧和论坛都发挥了巨大力量。
四是共享类,主要以共享出行、共享空间等为主,为人们生活学习提供便利。比如共享出行中摩拜、小黄车、滴滴出行等,为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较大便利。共享空间则多以长租、短租房等为主,比如 Airbnb(爱彼迎)App,实现了空房出租+旅游的信息对接,极大地便利人们生活。
(三)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一是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双向性。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传播主体不再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变得更为平等。参与双方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促使交流更为方便、双向。二是传播内容的即时性和海量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途径较多,发布的信息内容更为及时、海量,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促进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比如在春晚上网友通过直播平台或朋友圈即可面对面了解春晚现场,获得第一手信息。三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虚拟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为多样,用户多为匿名形式,网友可选择微博、微信、QQ、贴吧等来传递信息,而各类信息的选择都需要网民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展开了随机100份的高校学生网上问卷调查,并结合互联网研究中心的报告,予以说明。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2016年的武汉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高校认证的腾讯微博数量和结构表明:高校微博官方号认证数量已达16160个,其中985高校开通腾讯微博官方号占比58%;非985的211高校占比38.05%;普通本科高校占比26.79%。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娱乐App广泛传播,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走上了新媒体道路。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统计、归纳总结了问卷调查结果,具体如表1。
对随机100名高校大学生新媒体思政教育相关的调查问卷,得到如下结果:
从第1题新媒体学习作用而言,有25.2%的学生认为有作用,有36.2%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
从第2题和第3题新媒体对思想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而言,有44%和36.7%的高校生认为思想变得更为理性和开放;有51%和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更为功利化、道德水准下降。
从第4题和第5题可知,当前有85.8%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有76%的高校拥有贴吧、论坛等新媒体,只有39.2%的高校开辟了微博、微信、抖音等官方号。32%的高校开辟了专属的思政主题网络或板块,剩下的高校要么没有,要么学生没有关注。
从第6题、第7题和第8题可知,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的频率并不算高,只有27%的高校教师经常使用,有35%的高校教师会经常在课下给学生思想上的沟通,有40%和26%的高校学生认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可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思政教育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学生受新媒体消极影响过大,教师教学方式亟待创新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明确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从表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调查”的第4、5、6题可知,部分高校并未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巨大优势和作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冲击了高校学生的三观,部分学生思政思想受到侵蚀,出现了政治立场偏差、价值观功利化、道德水准下降等问题。为此高校必须从上到下地重视、强调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将新媒体充分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表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调查
2.将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不能满足于课下的思政课、思政教育主题班会、思政教育活动或几次思想谈话等,而是要将其转变为新媒体技术下的常态化思政教育工作,使思政思想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的新媒体素养
从表1问卷调查的第6题、第7题、第8题中可知,当前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并未利用新媒体展开思政教学,并未将思政理念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工作,需要高校教师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先进的新媒体素养。
1.优化高校思政教育队伍
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引导者,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必须具备高素质、高知识、高技能。一是建立一支科学、专业、理性、完善的思政教师队伍,可从培训、外聘、毕业生留校这三方面入手;二是把握住舆情队伍的重要性,挖掘、培训一名舆论领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及时建立预警措施。
2.提升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新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更新日新月异,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需要及时跟上新媒体脚步,掌握新媒体技术。一是思政教育队伍主动运用新媒体,筛选利弊信息后,将其融入日常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二是展开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开展新媒体讲座、邀请优秀的新媒体专家等,以此强化高校思政队伍对新媒体理念、知识、技能的熟练运用,使之熟练制作运用PPT、flash动画、SPSS分析数据等;三是倡导思政队伍主动下载、运用较为受欢迎的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抖音、QQ等,建立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从调查问卷中的第4题、第5题可知,部分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宣传还不到位。新时代各类App、小程序、课程软件等受到学生青睐,为此高校可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1.构建QQ群
QQ群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学科、兴趣等组建,高校需要选拔出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担任管理员,并固定时间设立思政话题,引导群成员讨论、交流。
2.打造“微信+图书馆+教务系统”平台
高校推出微信公众号后,需要扩大思政宣传,结合微信二维码的功能,将思政教育、校园资源、官方平台等信息编译进去,并打印张贴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宣传栏,便于学生扫码,了解最新思政信息。
3.实现“微博一体化”
高校可将校园官方微博、院系微博、社团微博、团委微博等一体化,以此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规范化、简易化。高校可成立各级管理小组,定期发送新鲜主题,吸引粉丝的同时传递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并及时对学生情况予以反馈、评价,以此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
4.试点“校讯通”新媒体模式
校讯通即搜集App,以学生的校园网+手机+校园资讯+思政信息为主,通过绑定学生的手机号和学籍号,及时、迅速地将校园信息以短信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中,促使高校学生能第一时间了解校园最新事迹或突发事件,规避恐慌。
5.创设“校政”App
校政App即学校+思政,是立足高校和学生需求而研发的App交流平台,与“学习强国”平台类似,打开平台即推送最新的思政热点,并设有“新思想”“要闻”“党史”“学校介绍”“论坛交流”等多个板块,供学生了解时事、吐槽发泄情绪。
6.利用慕课优势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学习平台之一。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可结合慕课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思政教育理念。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作用,通过构建一支专业的拥有新媒体素养的教师队伍,加大思政教育重视度和宣传度,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弘扬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