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林与石阵边缘的温泉木屋

2021-05-28王克明宋小超

建筑技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木屋树林空间

王克明 宋小超

MONOARCHI度向建筑

业主:汤山御景伴山居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建筑设计:MONOARCHI度向建筑

项目负责人:王克明、宋小超

设计团队:高雪莹、高一宁、卢笑、陈麒羽、Alvin Pranata、Sam Tang

总建筑面积:210m2

设计时间:2018.09—2019.06

建成时间:2021.01

摄影:陈颢

1 场地的映射

温泉木屋项目位于汤山矿坑公园的东北一隅,初次探访基地时,其原始的地貌特征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裸露的巨大原石在山坡上开辟了一片浪花似的景观,将周边的树林推至四周,虽然石阵之间点缀着杂草地被,在航拍照片中依旧格外醒目。项目的设计命题比较开放,在这片半树林半石阵的场地中,独立木屋的位置与数量并没有限制,但要保证每栋木屋的隐私性。

多次现场勘测与分析之后,两位建筑师先辈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的1959年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Nordic pavilion)与阿达尔贝托·里贝拉(Adalberto Libera)在意大利卡布里岛上的马拉帕提住宅(casa de Malaparte),为我们处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将自然树木包裹在建筑之间,或是将建筑置于岩石之上,即对待不同的自然环境如何构建建筑对自然的尊重的态度。所以我们按照基地的属性罗列出四种代表性的自然元素序列——树林之中、树林与石阵的交融处、树林与石阵的分离区与石阵之上,随之也衍生出四栋独立木屋的总平面布局。

慢慢步入基地之内,没有了城市和人造环境的参照,视线中充满着杂草丛生、藤蔓缠绕、阵阵石浪,远处郁郁葱葱的青山,令人瞬间体会到彼得·卒姆托提及的“时间的流动停止了,体验结晶为影像,这景象美得似乎显示出深度”[1]。方案初期的设想就是建筑小心翼翼地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建立起彼此依靠的联系——或屹立在磐石上,或穿梭在树林间,游人寻着路径在近乎原始的景观中穿梭时,木屋不应该让人感觉到突兀。

木屋的选址满足了对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回应,散落在约5 000m2场地的四个角落。为到达目的地,人们需要穿行在起伏多变的场地中。对于现场景观设计的考量并不希望创造类似江南园林一般的秩序空间,而是将尊重自然的批判精神植入踏进场地的第一步中,架空的栈道避免了对现场粗犷的原始景观地貌进行更多的人为干预。待春意盎然之时,原生地被会迅速填充在斑驳的树荫与岩石的缝隙内,栈道看起来就如同绿色湖泊上漂浮的脉络浮桥,在树林与石阵间徘徊。

1 1959年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

2 马拉帕提住宅

2 建筑形态的自然性

这是一片没有文脉负担的项目,基地远离城市与乡村,突破了禁锢建筑形态的制约。既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表达人与建筑对自然的敬仰和尊重,形态上的考虑就是模拟自然形态,通过适宜的策略将客房的会客区、卧室、卫生间等功能重新排列嵌入环境之中,并且在满足隐私的情况下使每个房间都能拥有全景落地窗,让人们得以沉浸在自然中,放松身心。

由于场地自然环境的不同,这个项目成为了实践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佛罗贝尔”积木游戏的好时机[2]。我们经过多次推导,最终以两种清晰的体量锁定了四栋木屋的形态。

3 航拍图

4 总平面图图解

坐落在树林中、树林与石阵的分离区周边的地形将两栋木屋拉伸为一个盘旋上升的线性秩序空间,自然预留出不同大小的空间挤压形成木屋内部的功能房间:客厅、卧室与卫生间。谐趣的滑梯与台阶构成的廊桥穿越树木之间狭窄的缝隙,或缓和、或陡峭,将三个主要房间缠绕成一栋完整的建筑,卷曲的形态围绕出一个不规则的天井,并在被保留的树木旁开辟出一潭5m2的温泉泡池,享受自然所创造的景观与温度。木屋的线性故事线起始于自然与中庭之间,并以卧室尽头的露台上通过树林的枝蔓远眺作为终点。表皮的设计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外侧的表皮注重肌理感并拒绝透明性,仅在功能房间处硕大的落地窗处突破表皮的束缚,将自然与景观引入建筑之内,面向不同的角度,清澈的玻璃窗表现出室内空间与自然接触的迥异态度——或眺望远山的风景,或近赏周边的野生植被,也可以走上露台抚摸树冠上的新叶;内庭的表皮则重在营造通透性,表达人、自然、温泉泡池之间的视觉对话,或是居者隐匿在纱幕之后感受深山老林的神秘,玻璃幕墙外的黑色金属百叶既是建筑的结构支撑,又作为长轴内景的天然分割线。

另外两栋木屋与石阵纠缠在一起,平坦的卧石用作建筑的基础,拔地而起的峭壁撕裂了每个功能空间彼此的直接联系,使木屋的轮廓如同树枝般遗落在自然之中,室内功能空间的秩序由之前的线性转换为中心发散的形心型(the Cen-troidal)句法[3]。建筑的每个分支都根据功能需求定义了空间尺度,卧室与客厅面向野生的自然景观,卫生间则避开视线上的骚扰。两栋木屋因环境不同也存在造型上的些许差异:一栋隐匿在乱石与树林之间,各房间的开窗是对近景的窥视;另一栋坐落在裸露的石阵之上,与巨石峭壁和一颗独木互相依偎,便多辟出了一片天窗可以遥望星空或是等待清晨洒下的第一缕阳光,成为空间中的一处精神场所,在光影环境上也表达了对安藤忠雄的致敬。木屋周边巨石间的沟壑刚好能够作为温泉泡池的天然边界,以水磨石修补,待池水满溢之时,体验大自然粗粝的质感与人造材质的细腻所带来的愉悦,呈现出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画作里的宁静。

5 一号木屋剖轴测图

6 一号木屋室外

7 一号木屋客厅与卧室间的弧形墙面过渡

8 二号木屋室外

9 二号木屋室内

10 二号木屋剖轴测图

3 模糊的边界

对于四栋看起来形态迥异的小型建筑,模糊的界限通过场地、体量、材料和人之间的对话营造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表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模糊、建筑立面与屋顶界限的模糊、室内空间与功能上的模糊。木屋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视为建筑设计对透明性的一次探索,“秩序的分离与整合,成为图底关系”[4],在不同的维度中讨论设计与场地间模糊的界限——刺出地面的石阵与填补巨石间缝隙空间上的缝合;自由形态对树林与石阵在形态上暧昧的回应;交替的四季环境与逐渐风化的建筑表皮在时间上的交织;在自然环境中作为一个被观赏的物体与在木屋窗前观赏自然角度上的互补;异质性的体量给游人带来无限想象力的思维上的延续等。

11 三号木屋剖轴测图

12 三号木屋表皮

因为岩石地质的原因,建筑可以直接坐落或是以浅基础的方式立于树林之中,石阵上的两栋木屋是对岩石空间负型的补充,另两栋盘旋上升的建筑以斜向交错的钢柱支撑则是对树干的简单模拟。在建筑表皮材质的选择上,基于木材与场景关系的差异,设计中做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与环境相对独立的木屋使用了木头原有的颜色,而隐藏在树林之中的木屋则使用了炭烧木。两种材质的表现方式虽有不同,但都是对场地内建筑透明性表达的回应。原木色的肌理虽然无法削弱建筑的体量感,却能够在灰白相间的石阵中以另一种原始的质感营造材质平衡的新秩序,缝合自然环境与人工空间的距离。炭烧木不仅是在工艺上富有耐候性与耐久性,其黑色的纹理也将建筑隐藏在斑驳的树荫之间,以不可视的特点完善了建筑在自然环境中消隐的效果。

室内的空间设计是对筱原一男定义的三种原空间“功能空间、装饰空间和象征空间”[5]的再一次探索。将相同的木质材料以弧形由地面延伸至墙面和天花,各个功能房间也是由曲线形式的墙面联系在一起,曲面有助于表达空间的连续性与模糊性。同时,不仅功能房间之间以相同的装饰手法联系在一起,主要的家具(如沙发、床)与冥想空间等也以相同的设计语言进行了功能与装饰上的串联,并且每个房间的尽头都以一整面全景窗作为视觉终点,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使得空间充满了象征含义。因此在这四栋木屋的实践中,每种原空间并非是独立的元素,而是三位一体的统一匀质空间。

13 三号木屋入口

14 三号木屋卧室

15 三号木屋室内滑梯与踏步

16 四号木屋客厅室外

17 四号木屋卧室与冥想空间

18 四号木屋室内中庭百叶窗

19 四号木屋剖轴测图

4 结语

虽然本项目四个木屋的总建筑面积仅约210m2,其设计与建造过程依然在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上进行了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在没有历史脉络和人文条件约束下的设计环境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自由度与可能性,但能够呈现与场地条件吻合的设计形态是作为建筑师尊重自然最重要的态度。

图片来源

图1,2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由MONOARCHI度向建筑提供。

猜你喜欢

木屋树林空间
木屋小镇:岛屿·丛林·小木屋
会飞的木屋
空间是什么?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创享空间
木屋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雨后的树林
QQ空间那点事